首頁>科技>

雙十一,不僅是電商的生死局,作為背後的賦能者,快遞行業同樣面臨了嚴峻的考驗。

9月27日,中國快遞協會主辦的2019雙11快遞啟動會在杭州舉辦,順豐、申通、德邦、EMS……一個個我們耳熟能詳的快遞巨頭的代表人站成一排,高興地牽起了身邊人的手,可他們的內心裡,應該沒有那麼輕鬆——

每年的雙十一是一場巨大的考驗,這不僅考驗著快遞從業者能否在雙十一前搶到足夠多的市場份額,分到最大一杯羹,更考驗他們能否在短時間內,高速高效地完成數以億計的訂單配送,錯一步,就會被緊逼的競爭對手們甩到身後。

競爭早已開始,快遞企業負重前行

快遞行業的競爭愈演愈烈,這從曠日持久的價格戰上就可見一斑。據相關報告指出,2010~2017年,中國快遞服務價格呈下降趨勢,截至2019年6月,快遞行業平均單票價格為11.78元,同比下降2.07%。

與快遞費下降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水漲船高的快遞成本。今年8月,29家紙廠發漲價函,箱板紙等日常用紙每噸漲30~200元,這進一步提高了快遞的物料成本。

此外,人工成本也一直是快遞企業的心頭大患,來自58同城資料顯示,由於一線城市是物流的大樞紐,因此企業對快遞員的需求量更大、薪酬更高,其中快遞員薪資最高的城市上海,平均工資達到了8200元。

成本與收入的雙重擠壓下,快遞企業的利潤也一降再降。2019年上半年,中通、圓通、韻達和申通快遞單票收入分別為1.74元、3.19元、3.3元和3.19元,同比分別下降 0.18 元、0.38 元、0.04 元和 0.04 元。

所有快遞企業都在負重前行,忍受低價競爭的壓力,看誰先沉不住氣。就在近日,中通快遞率先對外發布公告,將於11月11日起上調快遞費用,引發廣泛討論,但也有專家預測,不排除是中通為了雙十一採取的競爭手段。

對於越來越重視電商物流快遞企業來說,隨著雙十一的臨近,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

一超多強格局下,巨頭們都在尋求新突破口

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國內的快遞行業已經形成了以順豐為領頭,三通一達和德邦等多家巨頭共立的一超多強格局,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阿里接連以46.6億元和99.82億元的價格獲得申通快遞大量股份,而在此前,阿里已經控股百世,入股圓通和中通,阿里的野心可見一斑。

因此,在激烈的競爭壓力下,各家巨頭都在積極拓展新業務,冷鏈生鮮、即時配送都成為了全新的戰場 。

於此同時,國內生鮮電商市場這幾年發展迅速。資料顯示,2018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突破2000億元,並且將保持35%的年增長率,而冷鏈物流則是整個交易環節的重中之重,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本就突破3000億大關的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將在2020年達到4700億元。

為了爭奪生鮮一龐大的市場,各大巨頭紛紛使出了渾身解數,去年順豐僅在包裝技術方面就申請了36項國家專利,京東則正式釋出京東雲冷鏈計劃,中通、圓通也早早佈局,加入競爭。

另一方面,隨著懶人經濟的不斷髮展,提供即時配送的同城速遞,已經成為物流行業內增速最快的子行業,據專業機構預測,到2020年,即時配送市場規模將超過2000億元。

在美團、餓了麼的強敵環伺下,去年6月,順豐推出“同城急送”業務,領頭殺入即時配送市場,其他快遞企業也紛紛入局,讓本就擁擠的賽道陷入更加殘酷的競爭中。

但對於快遞企業來說,再激烈的競爭,他們已經和同行一起感受過了。

快遞行業的未來

在積極拓展新業務的同時,巨頭們也不忘自己的老本行,內修科技、外尋市場成了快遞企業們的必修課。

“最後一公里”作為這些年物流行業普遍關注的難題,自然收到了各大物流企業和科技公司的重點“照顧”,“自建物流體系”、“智慧提貨櫃”、“代收模式”、“無人配送”……層出不窮的創意如雨後春筍一般,用各種方式降低配送的人力浪費。去年,京東、菜鳥等一眾企業紛紛宣佈了自己的無人配送車進行試運營,收穫了不錯的效果。

另一方面,5g的逐步商業化也極大帶動了智慧物流效率的提升。今年4月28日,浙江省政府主辦的“5G+行動聯合釋出會”宣佈,全國首個5G快遞分撥中心即將落地杭州蕭山。據專家分析,菜鳥和圓通聯手打造的這一分撥中心機器人相較於行業同類分撥裝置,平均速度超出行業25%,分揀效率超行業20%。

科技的發展為物流行業的發展打下了更堅實的基礎,而新興市場的崛起則帶來了全新的活力。

隨著這些年電商行業對下沉市場的狂熱追逐,三四線城市和鄉鎮居民對快遞的需求也日益提升。9月17日,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釋出會,他表示,今年快遞業務總量有望超過600億件,其中四分之一來自農村,農村鄉鄉有網點的目標已經完成。

同樣有著巨大需求的,還有廣闊的海外市場。

近日,百世集團宣佈進軍越南市場,這也是繼它進軍泰國市場之後,在東南亞市場的第二次大動作。資料顯示,2018年東南亞電子商務的規模將超過230億美元,同比增長率將超過100%,除了百世集團之外,三通一達和順豐近幾年都紛紛湧入還在萌芽的東南亞快遞市場,試圖分下一杯羹。

在競爭激烈的快遞行業來說,巨頭們每一天都如履薄冰,每一次決策都事關生死存亡,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高通CTO:多媒體技術成就了今天的智慧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