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by 楊學成

零 引子

本來以為做個15分鐘的演講就完活了,沒想到現場反饋還挺好,結果就招來個大活兒。人民日報新聞戰線約稿,要求>4000字,多者不限。

得。動完嘴兒,還得碼字兒。草稿下先:

壹 5G重構媒體環境

作為新一代通訊技術,5G已經快速走入人們的生活。隨著5G相關技術標準的就緒,中國於今年6月6日正式發放了5G商用牌照,預示著中國成為世界上最早啟動5G商用的國家之一。

不同於4G時代,5G技術的商用並非受到消費級使用者需求的強烈驅動,也沒有達到運營商網路裝置的自然更換週期。所以,從消費級市場的角度來看,5G商用顯得技術超前了,需求還沒有跟上。

然而,從數字技術的總體發展邏輯來看,5G商用勢在必行,且越早越好。近年來,各項數字技術蓬勃發展,湧現出了大資料、區塊鏈、人工智慧、網路安全、物聯網、雲端計算等新興領域,所有這些正在重塑產業形態的數字技術都要依賴於更好的傳輸網路。搭載5G網路,將使得上述數字技術(BASIC)的價值實現倍乘,變革產業級網際網路應用場景,更快推動人類社會邁入數字世界。

根據技術指標的設定,5G具備增強移動寬頻(eMBB)、超高可靠超低時延(URLLC)、大規模物聯網(mMTC)這三大應用場景,將為我們帶來極快的傳輸速度和極大的傳輸容量,會讓資料以更大顆粒度、更快吞吐速度湧現出來。

在這樣的情景下,媒體的技術環境正在發生劇烈的變化。具體表現在:媒體融合化(MCN),內容資料化(CaaD),傳播立體化,但媒體影響力窄化。

媒體的背後是注意力,包括佔意(佔用注意力的意思,靜態概念,attention)和意流(注意力的流動,動態概念,flow)。任何媒體想要達到影響受眾的目的,就必須獲得受眾的注意力。

歷史上,作為傳播載體的媒體是在平衡傳播範圍和互動性的矛盾中前進的,紙質書報可以有很廣的傳播範圍,但卻犧牲了互動性;電話媒介具備強互動性,但又不能兼顧傳播範圍。直到網際網路的出現,終於將傳播範圍和互動性這兩者兼顧起來了。

網際網路媒介經歷了入口網站、搜尋引擎、社交網站等發展階段之後,內容的呈現方式也從資訊塊兒(入口網站)、資訊片兒(搜尋引擎)演進到了資訊流(社交媒體)的時代。資訊流讓一切媒體內容迅速資料化,使線上和線下終於在時間線上完成了融合統一。

當內容編排擺脫傳統的分類機制,轉向時間維度的時候,受眾的注意力就有了前所未有的動態性,佔意很難,捕捉和引導意流更難。傳統上「先設定議題,再進行傳播」的做法已經沒法跟上受眾注意力的流動了。

如何平衡無限資料與有限注意力之間的矛盾呢?答:人工智慧是條出路。

結論:還不是結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推薦7款手機App,使用起來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