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尹太白
責編 | 林中
討賞背後的焦慮豐巢快遞櫃再次因為誤導使用者“交錢開櫃”而被推進了輿論的漩渦中。
根據使用者投訴,當包裹在豐巢快遞櫃中放置的時長超時以後,取貨頁面上就會出現一個大大的“讚賞”標記,十分醒目,提醒使用者“掃碼讚賞1元保管費”。
而“跳過讚賞”按鍵則被設計成灰色,放置在螢幕最底部。實際上,讚賞並非不可跳過的步驟,只是極容易被使用者忽略。即便是沒有忽略,灰色的按鍵顏色也同樣易讓使用者誤以為無法點選。
因此,不少使用者認為是包裹存放時間超時,只好選擇掃碼付款開櫃。
事件經過發酵以後,越來越多的使用者方才意識到被豐巢給“騙了”。而豐巢這種“心機勃勃”的做法,也被認為是“吃相過於難看”和“窮瘋了”。
10月11日,新浪財經就“消費者抱怨#豐巢快遞櫃誘導收費#你怎麼看?”發起投票,截至目前已有2.1萬人參與,其中有超過62%的人認為豐巢此舉絕對是誘導消費,另外有22%的人則持相反意見。
面對使用者的口誅筆伐,豐巢官方迴應稱:此舉是為了鼓勵使用者在收到取件碼後儘快取出,以促進快遞櫃資源的高效利用。另外,如果使用者沒有看到“跳過讚賞”選項而出現誤讚賞的,可直接聯絡豐巢官方,提供運單號等資訊,經核實後可退回費用。
事實上,這不是豐巢第一次因為“交錢開櫃”而被推上熱搜。自從豐巢推出讚賞頁面開始,由於誤讚賞而引發的矛盾就沒有停止過。
讚賞行為屢被使用者詬病,為何豐巢還是要一條道走到黑呢?
一組資料或許可以解釋其中的原因。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豐巢的資產總額為13億元,負債總額為6.3億元,總營收為2255萬元,淨利潤虧損為2.5億元。
一年之後,也就是截至2017年12月31日,豐巢的資產總額增加到了45.86億元,負債總額也增至17.57億元,總營收上升明顯,為3.08億元,同時淨利潤虧損也進一步擴大至3.85億元。
到了2018 年5月31日,豐巢的資產總額變成了63.11億元,負債總額為17.32億元,尤其是負債總額,2018年尚未過半,其負債總額幾乎超過了2017年全年。同一時期,豐巢的經營資料也令人大跌眼鏡——前5個月的總營收為2.88億元,淨利潤虧損達到了2.49億元。
這組資料至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一,豐巢在不斷加碼佈局線下網點,尤其是2016年之後,簡直可以用“瘋狂”來形容;二,豐巢始終沒有找到一個行之有效的盈利模式,也就是說,豐巢一直處於燒錢的階段。
一邊玩命燒錢,一邊還不掙錢,“蚊子腿也是肉”,討賞事件充分暴露出了豐巢的焦慮。
圈地與盈利的矛盾豐巢家底有多殷實,才敢這麼玩命地燒錢?
不誇張地說,豐巢的確是含著金鑰匙出生。2015年6月,順豐、中通、申通、韻達和普洛斯五大快遞企業宣佈共同投資5億元成立豐巢科技。
豐巢成立的初衷,是以智慧快遞櫃為切入口,解決快遞配送最後100米的痛點。
五大快遞企業確實對豐巢呵護有加。在豐巢成立整整一週年的當天,五大快遞企業又給豐巢送了一份慶生大禮:增資5億元,以幫助豐巢佈局更多城市的智慧快遞櫃網點。
增資後不到半年,也就是2017年1月,豐巢便獲得了25億元的A輪融資,到了2018年1月,豐巢再次獲得20.7億元的B輪融資。
成立未滿四年,累計獲得融資超過55億元,這讓豐巢燒起錢來毫不手軟。
豐巢玩命燒錢的理由看上去也足夠充分。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資料顯示,2017年全國快遞業務量達到400.6億件,同比增長28%,到了2018年,這一數字變成了507.1億件,同比增長26.6%,以此推算,預計到2020年,全國快遞業務量將突破600億件。
快遞業務量增勢喜人,也就意味著智慧快遞櫃行業將大有可為。根據國家郵政局披露,目前全國快遞櫃數量大約為25萬組,預計到2020年,全國智慧快遞櫃數量將達75萬組,市場規模將近300億元人民幣,需求及潛力十分巨大。
豐巢同樣預見了智慧快遞櫃行業的潛力。
在拿到A輪融資後,豐巢就在全國範圍內開始瘋狂布點,短短一年時間裡,豐巢就完成了2萬組智慧快遞櫃的佈局。
期間,又以8.1億元的價格全資收購了競爭對手中集e棧,至此,豐巢智慧快遞櫃規模增至7.4萬組,市場佔有率達到了40%到50%,穩居行業霸主地位。
除了市場佔有率的飆升,豐巢的估值也扶搖直上。2016年,豐巢的估值達到了55億元;到了2017年,估值增至90億元,這對於一個剛剛成立兩年的企業來說,未來不可限量。
不過現實情況卻並非如此。2018年6月14日,申通和韻達相繼釋出公告,宣佈全資子公司轉讓持有的豐巢全部股權。
根據公告,申通的全資子公司向深圳瑋榮轉讓所持有的豐巢9.0948%的股權,轉讓價為8.19億元,而韻達和全資子公司福杉投資、雲韻投資向深圳瑋榮轉讓合計持有的豐巢13.4673%的股權,轉讓價為12.12億元。
深圳瑋榮由深圳明德控股持有,而明德控股的持有人是順豐創始人王衛。轉讓完成後,王衛的總持股數達69.36%,處於絕對控股地位。加之此前已經撤出的中通,至此通達系全都退出了豐巢。
投資者的嗅覺永遠是最靈敏的。
雖然不再持有豐巢股權,但通達系並沒有放棄在智慧快遞櫃領域的佈局。在轉讓豐巢股權的前一個星期,中通、圓通、申通、韻達、百世等快遞企業就已向菜鳥供應鏈全資子公司浙江驛棧增資31.67億元。
退出豐巢,站隊阿里系,除了通達系與阿里有著密不可分的長期合作關係外,還有兩個很重要原因:一,豐巢的盈利模式還不清晰;二,投入和運維成本過於巨大。
而這兩個原因也是豐巢至今無解的死結。
投入大,回報慢,是智慧快遞櫃面臨的最大問題。根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市場上一臺智慧快遞櫃的櫃體成本在1.8萬到6萬元之間不等,除了櫃體成本,豐巢在小區、寫字樓、學校等地方設櫃,還要支出場地租賃成本,這部分費用一般在7000元到1萬元之間。
此外,後期的維護維修成本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粗略統計一下,一臺智慧快遞櫃一年的投入和運維成本基本在10萬元左右。
豐巢科技CTO黃明最近一次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豐巢目前已覆蓋全國100多座城市的75000個社群,使用者規模超過1.3億,智慧快遞櫃數量超過10萬組。
玩命燒錢確實換來了不小的市場佔有率,但不可忽視的是,投入和運維成本也隨著市場佔有率不斷擴大而水漲船高。這對於一直處於虧損中的豐巢而言,無異於雪上加霜。
行業王位的攻防不只是豐巢,難以變現是籠罩在整個智慧快遞櫃行業頭頂上的烏雲。
目前,智慧快遞櫃的收入來源主要是依靠廣告收入(櫃體廣告和顯示屏廣告)、包裹攬件收入、向投遞員收取使用費、使用者逾期取件費以及有償寄存和部分打賞費。
但只依靠這部分收入,仍然不足以平衡掉龐大的投入和運維成本。實際上,豐巢一直在積極探索切實可行的盈利模式。
比如大力推廣和引導使用者使用微信公眾號取件,藉此積累公眾號粉絲,通過微信廣告實現變現。此外,還在微信上開設了主營水果、美妝、酒水、家居的豐巢特惠商城。
不過從虧損情況來看,這些多元化的營收方式顯然只是杯水車薪,壓根不能讓豐巢追回成本,重壓之下,變相向使用者收取打賞費賺點零錢,也實屬無奈之舉。
然而豐巢所面臨的,絕不僅僅是難以盈利的困境。
2017年6月1日,菜鳥指責順豐關閉對菜鳥的資料介面,隨後順豐回懟稱是菜鳥率先發難,封殺豐巢。經過幾個回合的激烈交鋒,雙方最終在國家郵政總局的調節下偃旗息鼓。
表面上的戰爭雖然平息,但暗戰仍在繼續。
隨後,中國郵政、復星集團和菜鳥網路三家聯手注資速遞易智慧快遞櫃。交易完成後,速遞易母公司持股34%,中郵資本持股50%,菜鳥網路持股10%,復星集團持股6%。
菜鳥雖然沒有控股,但意圖已相當明顯。
2018年年初,菜鳥智慧快遞櫃也悄然立項,這一行為被視為是菜鳥正面迎戰豐巢的訊號。
其實豐巢和菜鳥都心知肚明,智慧快遞櫃作為戰略性專案,現在虧損是為了擴大規模、提升佔有率,以及押注未來。畢竟一旦使用者支付意願出現轉變,智慧快遞櫃的營收能力還是非常強勁的。
豐巢CMO李文青也證實了這一結論,他曾表示目前豐巢虧損主要是因為增布新快遞櫃,現有快遞櫃其實基本可做到收支平衡。
不過對於菜鳥而言,智慧快遞櫃賺不賺錢並不重要,背後的阿里每年虧損幾個億也完全可以承受。
相比之下,雖然豐巢已經做到了行業第一,處境卻並不樂觀。就目前智慧快遞櫃的生態來看,菜鳥對豐巢還構不成威脅,但絕對稱得上是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
隨著越來越多的玩家入局,智慧快遞櫃行業的競爭和洗牌無疑會加劇。
智慧快遞櫃要想持久發展,主要取決於兩個重要的因素:一是看誰“跑馬圈地”的市場覆蓋範圍更大,二是看誰先找到最能被使用者所接受的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
對豐巢而言,與其用十分心機的方式誘導使用者打賞點零錢,還不如想想如何挖掘更多元化的創收方式,以及如何提升服務體驗。
畢竟這種“技巧”,肯定不是保持行業第一地位的法門。
文中配圖來自:攝圖網,基於VRF授權。
-
1 #
-
2 #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人家也要盈利了。這一塊錢可以快遞員跟收件人共同分擔都可以。或者什麼快遞要跟蜂巢合作拿分成。人家投入也不小,運營也要成本
-
3 #
他的心裡就是想我是承認可以把錢退回來給你的 前提是你願意不怕麻煩的為了一塊錢打電話發資料給我核實的話 另外就是全國那麼多人網購平均可以騙一半人而這一半人裡又有一半人不會因為要我退這一塊錢的那這就是一筆很可觀的收入了 總的來說就是抱著僥倖心理去騙你的無所謂
-
4 #
蜂巢提供了便利,收點錢過分嗎?
-
5 #
說心裡話,有豐巢挺方便的,覺得貴,可以不用
-
6 #
我們這小區之前江蘇雲櫃天天爆滿,物業眼紅,把人家趕走,自己搞個,沒人放
我主動讚賞過,真心覺得打著網際網路旗號做實業的不容易。希望豐巢能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