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最近終於聽到“銀行集體推廣手機繫結支付”的訊息,銀行是否是覺悟了?原本支付業務是銀行業獨佔的業務,卻因自身不思進取,而被第三方支付攻城略地。尤其是在支付寶與微信的移動支付體系的日益普及下,銀行在這個領域變得如此贏弱。

第三方支付的興起源於阿里巴巴的支付寶,在支付寶大獲成功的情況下,各類第三方支付系統紛紛登臺,微信支付由於聚集了大量客戶資源,短期內便快速發展起來。由此形成了第三方支付對銀行業支付業務的全面衝擊。

第三方支付是依附於現有銀行清算體系的支付系統,現有法律規定第三方支付的資金必須通過某一協定銀行。由此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第三方支付體系從社會效益角度是很不合算的,因為它增加了支付環節,延長了支付鏈。

但為什麼第三方支付能夠迅速發展,成為具有成熟支付體系的銀行的強大競爭者?

我們可以從支付寶的誕生說起。阿里巴巴需要解決網上商品交易過程中資訊不對稱導致的交易雙方違約問題,為了保證買方及時付款、賣方準確交貨,因而設計了買方先付款賣方交貨後才能收款的程式,且最長期限為七天。本來這樣一種設計現有銀行支付體系都可以實現,但是當時的銀行都是大佬,也許出於不屑,也許根本就沒看懂,反正是沒人上心。結果成就了支付寶。在支付寶成功的感召下,第三方支付如雨後春筍蓬勃生長。銀行放棄最後一釐米的服務,喪失的卻是一大片領土。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發現第三方支付生存困難。除支付寶這類基於交易基礎的支付體系外,其他所有的缺乏自身交易基礎的單一支付體系都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支付體系的盈利模式都是寄希望於消費者在商家的刷網消費而向商家收取手續費,按一般網際網路企業的模式首先就是要燒錢買客戶,可是客戶有了,商家不願意。因為你的支付體系還要通過銀行,銀行還要收費。這個也想向商家轉移,就失去市場公允,沒有商家會上鉤的。因此,許多支付卡無法用,第三方支付成泡影。

微信支付也屬於缺乏交易基礎的單一支付體系,尤其向客戶提供的提現功能,佔用網路資源,流出可用資金,對微信支付來說是最不合算的服務。對其收費,既可以彌補開支,還可以留住客戶資金。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但是,客戶是否買帳,雖有待觀察,可有一點很明白,如果客戶用此服務時與其他支付方式相比,服務相同,費用還高的話,市場會作出理性選擇。

支付服務對於銀行業來說,是典型的中間業務,拼的就是服務水平。不僅要拼服務品質,而且要拼服務內容。開放的市場條件下,客戶永遠只在"相同服務品質下價格最低"與"相同價格水平下服務品質最好"之間抉擇。你想價格不同,那你就要提供不同的服務!第三方支付也不能例外,想在這個市場分一杯羹,就要有上等的做湯羮的手藝。

一句話,市場認你,你才能贏!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蘋果被曝向騰訊傳輸使用者隱私,是暗通款曲還是無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