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這樣。
據媒體報道,最近有一批從阿里華為跳槽到微軟的員工,遭到了微軟原有團隊的強烈抵制。原因是這些從阿里和華為來的員工,經常在公司加班,下班時間還在群裡相互艾特討論工作。
而微軟的原有團隊表示,這是在帶壞公司風氣,破壞加班規則,容易引發惡性競爭。
之所以將加班稱作“阿里行為”,是因為和阿里華為這樣經常加班的企業相比,一貫提倡“工作生活平衡”的微軟中國的確難以接受。
微軟的工作有多輕鬆呢?一位剛入職微軟的員工,在虎撲發帖調侃說:“來微軟工作三週了,我想說,在這樣的公司其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輕鬆,這裡是大家想象不到的輕鬆。”
這件事情發酵得很快,一則 #華為阿里員工跳槽至微軟受抵制,被要求停止無意義的加班# 的話題,瞬間被頂上了熱榜。
沒過多久,一位微軟專案當事人澄清,表示這件事只是調侃,也和其他公司的員工沒有任何關係,請不要再傳謠。
這件事引起了這麼大的反響,也側面反映出,“加班”一直是當代職場最敏感的話題之一。在這個話題下,包含著太多情緒在裡面。
01
奮鬥是個人的選擇
完全沒必要冷嘲熱諷
為什麼要叫“阿里行為”?
有網友提醒到了,因為阿里、華為是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加班最厲害的,它們是導致現在職場上四處充斥“996”氣味的源頭,也是“奮鬥逼”出身的窩點。
但有一個問題是,既然阿里華為被說得這般“惡毒”,為什麼它們還能不斷蓬勃發展?為什麼還能吸引無數優秀人才前仆後繼?
是他們瞎了嗎?
不是。是他們自己的選擇。
很多網際網路大廠工作並不輕鬆,節奏快、壓力大、競爭強,還有一些公司存在末尾淘汰或其他“優化人員”的策略,這讓員工在公司的生存壓力變得更大,但即便這樣,大多數也會選擇繼續待下去,不為別的,單單為了更高的工資。
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給你阿里華為的Offer,薪水翻倍,你心動嗎?
不同選擇背後意味著不同的收穫,不同的責任以及不同的義務。說得直白一點,你要是想多掙錢,那免不了加班吃苦熬夜;你要是想工作輕鬆離家近,那工資比別人少也是正常的。
沒必要對自我奮鬥的人冷嘲熱諷。
02
文化不同
做事的風格自然不同
我們都知道,外企相對而言比較重視私人下班時間,比如週末一般不喜歡打擾。他們會選擇關手機、不回郵件、不接工作電話、準點下班,絕不加班。
這些在外企,是理所應當的。
因為他們的文化就是如此,去過歐洲的小夥伴都知道,下午五點,超市都會關門,華人超市要開門到晚上,都會被抵制,甚至被攻擊。
這就是文化的差異,我們中中國人一直以勤勞刻苦而著稱。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微軟中國一直把“工作生活平衡”作為企業的文化之一,正如該事件呈現出來的一樣,微軟員工大部分不會加班。
所以發生這種文化上的衝突,就太正常不過了。
只不過把同事形容成「奮鬥逼」,確實很難聽!
另外,只要不是他人強迫,其實加班是很個人的事,一個人他自己樂於加班、樂於學習,加薪升職也是人之常情,只要不影響到其他人就沒有任何問題。
有的想的是有滋有味的生活享受;有的想的是努力奮鬥、實現階層躍遷;有的純粹是混吃等死;有的懷抱信念為國家崛起或者實現自己對世界的更大價值而一往無前。還有些人,沒有王思聰的命,卻想過王思聰的日子!
這你找誰說理去。
03
總有一件事
會比薪水更重要
我以前有位同學,就在微軟工作過,他告訴我在微軟工作,確實非常輕鬆。
作為一個老牌IT企業,微軟有嚴謹的薪酬結構。每年都會根據員工的績效有2次大的調薪。
在微軟,薪級與基本工資和授予的股票掛鉤,獎金與基本工資掛鉤。調薪有嚴格的規定,上一年被定為績效不合格,一年內不許調薪。調職或者距離上次調薪時間不足6個月不允許調薪。
每年還可以報銷¥4000元,可以用於學習的經費,比如考證、品紅酒興趣班之類的。如果是讀學位之類的,只要你的績效不是太差,公司每年可以最多補助兩萬元人民幣。
每年病假15個工作日,公司考勤很鬆(基本上就是沒有),一日以上的病假申請才需要事後請假條,一般老闆根本不看也不管。
公司還有三天的社會服務假期,比如帶小朋友們學習程式設計啊,或者獻血了也可以休。公司負責給員工家庭上醫療補充保險,醫保個人付費的部分由保險公司二次報銷,特需門診一類的隨便看。但是,公司繳納的保費被看作是員工收入所得,所以需要員工自己繳納這部分的所得稅。
如果是特別重大的疾病,可以從公司大病基金裡面申請費用。飯補600/月。公司有專門的EAP 計劃(HR們都懂得) 家庭、婚戀、子女教育以及抑鬱症等有專門的心理諮詢輔導。
可以說薪酬、福利特別好,算是絕對的良心企業了。
但還是會有人走,為什麼?
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追求,我的同學在微軟工作了3年後,就選擇離職,一來是覺得壓力太小,自己能力提升不夠;二來是自己明明在負責一個專案,一轉身身邊的同事就請假了,要推進專案很難,非常難受。
想混很容易,想全面發展,很難。
所以說,任何團隊都有它的特點,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選擇,沒有必要強行打壓,也沒有必要急著否定,這一切只是個人選擇而已。
總結起來,就像那句話:多幹實事,少混日子,你現在混日子,將來日子也會混你。
覺得文章寫得不錯
讓更多HR受益
招聘 | 薪酬 | 績效 | 培訓 | 人才
更多人力資源乾貨課程(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