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雷軍手持鮮花,在彩車旁笑容可掬的照片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那是剛剛過去的10月1日,在中國70週年國慶閱兵儀式上,小米公司創始人雷軍以民營高科技企業家代表的身份,乘坐“改革開放”方陣彩車,通過天安門,接受檢閱。
在知名企業家無數的中國,雷軍總是能夠脫穎而出,就像他帶領的小米一樣,在競爭激烈的手機行業、乃至網際網路行業突出重圍、勢如破竹。
01 有一種速度,叫小米速度
今年7月份,《財富雜誌》釋出了世界500強排名,小米集團首次入榜,排名468。此次進入500強的中國企業多達129家,在眾多優秀者中,小米的排名也許算不上驚豔。但足夠震撼的是,它是“最年輕的世界500強企業”!從2010年創立以來,才短短九年!
當然,這不是小米第一次以“快”這個字眼震撼眾人了,而且,震撼很快再次來襲!
2019年10月,小米集團再獲殊榮,福布斯釋出了全球數字經濟100強(Digital 100)榜單,年輕的小米位列第56位,較去年大幅提升!
2010年才成立的小米,短短几年時間,就成長為中國手機行業乃至網際網路行業的中堅力量,這種速度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
數字不會說謊,讓我們來回顧一下什麼是“小米速度”:
公司發展神速:
2010年4月,40歲的雷軍創立小米公司。
2013年8月,成立剛滿兩年多的小米就成為中國第四大網際網路公司,僅次於阿里、騰訊、百度。
2014年10月,小米公司已經超過聯想公司和LG公司,一躍成為全球第三大智慧手機制造商,僅次於三星公司和蘋果公司。
2018年7月,小米集團在香港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
手機銷售成績驚豔:
小米公司2011年才進入手機市場,但在短時間內用強大的銷售成績宣告了手機行業領頭人的地位。
進入手機市場的第二年,2012年全年售出手機719萬臺。六年後的2018年,售出手機超過1.2億臺,這是什麼概念?全球第四、中國第二!
進軍海外市場的速度驚人:
還記得,2015年,雷軍在印度舉行的小米新品釋出會上,以雷人的中式英語笑翻眾人——“Are you OK?”,而且還說了兩遍!
後來我細細品味,猛然發現,原來雷軍表達的是咱們中國人打招呼的意思:“你們好嗎?”“你們好嗎?”
小米與印度的淵源起於2014年。當年7月,小米進軍印度市場。到2017年,已經成為印度第一大手機品牌。
在其他海外市場,例如俄羅斯、烏克蘭、希臘、西班牙、西歐地區等等,銷量也是名列前茅。
面對如此驚人的速度,大家都會好奇:小米憑什麼?
從2010年起步,雷軍創辦的小米算是手機行業的後到者,為什麼能夠在短時間內異軍突起?甚至成為了領軍人物?
人們有多種解讀,有人說,小米靠模仿,有人說,小米靠博眼球,還有人說,小米靠飢餓營銷。但所有這些說法,都浮於表面,一個人、一個企業的成功,必然有他內在的深刻邏輯。
光鮮的背後,總有不被人知的辛苦。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
02 “我們就是一頭豬,在臺風口”這是雷軍的名言。
雷軍說“小米之所以發展這麼順利,就是形式比人強,就是颱風口。我跟他們說,不是我雷軍多厲害,也不是小米公司多厲害,我們就是一頭豬,在臺風口。”
但是,在此之前,雷軍也有錯過的風口。在得出這一句名言之前,雷軍走了很多年的傳統之路。
雷軍職業生涯的前面部分,可以說是順風順水,當然,憑藉的是他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刻苦努力。
雷軍在大學裡讀的是計算機專業,刻苦學習是他的標籤,用兩年時間就修完了所有學分,甚至完成了大學的畢業設計。大學四年級就開始和同學創業,編寫的軟體還獲得了湖北省大學生科技成果一等獎。
1992年初,雷軍進入金山公司,從此在金山公司一直做到CEO職位。直到2007年12月,在金山公司完成IPO上市之後,辭去了金山CEO職位。離開金山時,雷軍38歲,整整16年的青春歲月都交給了金山。
金山軟體公司,在那個時代,是中國領先的應用軟體產品和服務供應商,數一數二。
也是在那個時代,網際網路興起,傳統公司與網際網路之間的對立,引發了雷軍的憂慮和思考。
例如,金山上市,不是靠很苦的業務,而是靠遊戲。做軟體做了十幾年,一直沒有成功上市,直到開始做遊戲了,才有機會去上市。這件事對雷軍衝擊很大。
雷軍自己也說:“在傳統時代,金山是所向披靡,很強大的公司。在網際網路時代,我發現我們打不過他們,就開始思考,網際網路為什麼這麼強大?”
在金山時期,雷軍一直痛苦地思索網際網路的轉型之路,正是這些日日夜夜的思考、總結和實踐,終於讓他破繭成蝶,站在了下一個風口之上。
下一個風口是什麼?
雷軍想了很久,終於想明白了:“整個網際網路生態就是,取代前一個東西的是更新的東西,絕不是一個copycat(盲目模仿)。所以當我把這一點規則想透了以後,我就在想,算了,咱認了,賭下個颱風口。06年我的推斷是,移動網際網路將會是世界級的機會,比PC(個人電腦)網際網路大10倍以上。”
於是,雷軍帶著小米、踩著風口,橫空出世了。
風口是什麼,風口就是順勢而為!
多年以後,有人問,為什麼雷軍比馬雲勤奮,卻沒有馬雲成功?
雷軍自己也反思了這個問題,他說,“不是我不夠勤奮,而且馬雲也沒有我勤奮啊!人家好像每天都在雲遊四方,我每天忙碌。後來發現真正的問題是沒有順勢而為,沒有把事情做到點子上,所以後期被邊緣化,落後很多。”
現在,我們看到小米的logo是“MI”,正好和“米”的拼音相同。但是,其真正的含義是英文:MI = Mobil Internet = 移動網際網路。
可見,雷軍從一開始成立小米,就是著眼於移動網際網路,就是要抓住這個蓬勃發展的“趨勢”。雷軍說過,移動網際網路的第二輪才剛剛開始!
03 不是每個人,都能做那頭風口上的豬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做豬多麼幸福!
話雖這麼說,但你試了之後就會發現,仍然飛不起來,為什麼?因為你可能連豬都不是呀!多麼痛的領悟!
每個人都想抓住機會,但最好的辦法只有一個:厚積薄發。
雷軍本人,就算不創辦小米,人家本來就已經是人群中的佼佼者了。
且不說上學時期那麼久遠的優秀表現,就是人家的工作經歷,也已經超越了大多數人。在創辦小米之前,雷軍在中國領先的軟體公司工作了十幾年,基本是7×16小時的工作時間,位至CEO。
在小米快速發展後,外行覺得,憑什麼小米發展這麼快?而作為當局者的雷軍卻認為小米是水到渠成,雷軍說,“我覺得大家嚴重低估了我們在技術上的積累。整個公司,除了客戶服務以外,幾乎80%的人都是工程師。在我們這裡,技術是最被重視的。”
技術的積累,主要是在人身上,小米的八個創始人,雖然名字不一定為人熟知,但每個人的經歷拿出來,足以閃耀我們的眼睛!他們平均年齡43歲,平均20年工作經驗,其中有五位在國外和跨國公司工作生活15年以上。
“短短五年時間,成就了一家上百億美金估值的公司,這在中國歷史上,過去從來沒有過。這是他做小米的一個最重要的契機,也就是說,他在移動網際網路真正開始起飛之前,就已經準備好了,而且就為這次起飛而做的準備。”
“但實際上很多人站在風口,也沒有上天。還是因為企業家的事先準備,只有有準備的人才能夠在風口來的時候飛起來。”
除了自身經歷的積累,雷軍還做了什麼準備呢?
在創辦小米之前,雷軍參考過三家公司。
參考同仁堂,做真材實料的好東西。
第二,採用大膽的商業創新,向沃爾瑪、costco學習,通過模式創新,把價錢做低。
第三,向海底撈學習,把使用者當朋友,一定要做出超預期的口碑。
雷軍說“當我把這個商業模式構建完以後,我就有機會用世界頂級的原材料、頂級的元器件,做出的好東西,能夠賣到同行一半以內的價錢。”
不打無準備的仗,就是這個意思。這也是小米為什麼能夠風口起飛的原因!
04 粉絲經濟——用熱愛凝聚人心企業的持久,離不開使用者的支援。
網際網路經濟就是人的經濟。雷軍深諳這一點。
不知是與雷軍的隨和性格有關,還是說這是雷軍的企業戰略路線,如果你去看雷軍的新品釋出會、採訪或各種節目,你會發現雷軍有一個特點,言必稱“米粉”。
這正是恰到好處地抓住了網際網路經濟的這個特點:人的互動和參與。
雷軍經常提到群眾路線。
他說,“參與感的本質就是群眾路線,就是發動群眾運動,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相信群眾,依賴群眾,把使用者全部動員起來。”
“把使用者拉進來,變成朋友,變成自己人。”
雷軍是怎麼做的呢?最大化發揮社交媒體的力量,起到一石多鳥的效果:宣傳產品、蒐集使用者意見、與網友互動、回答問題,建立起與網友之間的信任和穩定連線,形成了“粉絲文化”。
而雷軍本人接地氣的形象、接地氣的普通話、接地氣的語言,更是起到了偶像凝聚力的作用。善於自嘲的雷軍,竟然把自己在印度時說的憋足英文“ARE YOU OK”當成演講時的背景圖,可見其年輕化、親民的態度!
看看小米的宣傳語,“因為米粉,所以小米”,令人動容。
雷軍說,“粉絲模式跟網際網路談的使用者體驗的差別在於,一個在強調數量,你看網際網路公司動輒就強調我有多少億的使用者。我們談的是熱愛,我們談的是愛。所以這是兩種本質的差別。”
還有什麼比“熱愛”更能凝聚人心呢?
越來越多的人成了小米和雷軍的追隨者,成了米粉。龐大的使用者群體,像滾雪球一樣,發展速度沒有辦法不快!
05 成為引領者,小米在路上風口起飛,靠的是勢,起飛之後,如何保持,並不容易。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
如果說小米的前期是摸索和學習,那現在的小米已經在探索和引領的路上越走越遠。
“探索,就是進入一個無人區,去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
這是不久前的9月份,在小米5G新品釋出會上,螢幕上打出來的一句話。
雷軍在釋出會上隆重介紹了“5G時代的未來手機”——5G環繞屏概念手機MIX Alpha。
最後,當大螢幕上出現手機的價格時——19999,我心裡有一種感嘆:小米,又一次引領了時代!
引領時代的,不是價格,而是它背後的精神——創新和探索精神!
在創新的路上,小米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手機螢幕,歷經了多次更新換代。最近一次是我們正在使用的“全面屏”。
沒想到,“全面屏”概念竟然是小米首先提出來的。
雷軍說,“我們是一群工程師,很喜歡這件事情,一直在探索未來的趨勢是什麼,消費者到底要什麼樣的產品。這一點是小米創新的根源。我們更多是從消費者角度來看。可能很多同行是競爭意識,同行怎麼做,我就怎麼跟進。我覺得這不是小米的策略。”
由此可見,小米已經不甘於做一個跟隨者,他要做一個引領者。
引領者,無論是引領技術、還是方向、還是時代,不僅是一種榮耀,更是一種責任。雷軍,願意主動揹負起這種責任,這種大局觀令人折服。
雷軍說,“我不希望國貨在我們中國人眼裡,在世界的眼裡,是低價劣質的產品。”
“我們有個不小的夢想,我們希望把小米當成中國的國民企業,就像70年代的索尼一樣,帶動整個工業的轉型升級,讓中國的產品,去掉劣質產品的印象,就是極重視產品品質、設計、創新,這是問題的關鍵。”
人因夢想而偉大。
對我們每個人來說,也是如此。
夢想,已經在路上,就一定不會太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