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大概是在2007年,馬雲和一位前高官在貴州衛視的《論道》節目中,討論起了數字經濟的未來,後者斷言「電商絕不可能改變大家的購物方式」,女主持亦附和道「自己買衣服不相信看,一定要試在身上才放心」。

或許是發現空口爭論沒有意義,馬雲乾脆大膽預言,表示「我保證三年以後,淘寶會讓這裡的每一個女孩子和男孩子覺得逛商場遠遠不如網上購物那麼好」,隨即收穫了臺上臺下的一片笑聲。

兩年後,席捲全國的電商購物狂歡節「雙11」誕生。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淘系領銜的電商平臺們很快成為國人不可或缺的消費場景,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全面到來,人們的生活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直至近幾年間倒逼零售業態全面革新,步入數字化新階段。

愛因斯坦他老人家早就說過了,「我從不去想未來。因為它來得已經夠快的了。」

另一方面,相較於普羅福斯對於消費端變化的敏銳感知——十幾年前跟著長輩趕集買日用品,現在刷刷手機什麼都能買到——在那些不容易被注視到的領域,變化也正在發生。

9月25日,在今年阿里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技術官、阿里雲智慧Quattroporte張建鋒的《構建數字經濟基礎設施》主題演講中有一段頗有意思的對比:

「現在淘寶上有1千多萬賣家,相當於幫1千多萬個品牌實現了數字化,而釘釘平臺有1千萬以上的企業組織,相當於幫1千萬企業實現了組織的線上化和數字化。」

在張建鋒看來,釘釘幫助1000萬家企業組織數字化轉型,這個意義堪比淘寶在消費領域的影響。

換言之,中國有著太多中小企業亟需擁抱數字化、移動化,而釘釘作為提供技術賦能的一個公共基礎平臺,正推動中國企業組織的移動化全方位從消費領域進入生產領域、管理領域。

其實,說釘釘是阿里推動生產域、管理域步入移動化新階段的代表,這並非溢美之詞。

資料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釘釘使用者數突破兩億,企業組織數突破1000萬家,儼然已經成長為全球最大的智慧協同辦公平臺。

在這背後,是隨著網際網路行業告別增量市場,To B市場或者說產業網際網路已經成為了中國網際網路領域的兵家必爭之地,這也是商業社會步入新階段的一個標誌。

簡單地說,產業網際網路區別於消費網際網路之處在於,後者的連線物件主要是人與PC、手機等終端,而前者則要連線包括人、裝置、軟體、工廠、產品在內的各類要素,潛在服務物件和商業價值潛力是後者的數十倍不止。

而隨著人工智慧、大資料、雲端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日趨成熟和逐漸落地商用,為產業網際網路步入移動化資訊化新階段奠定了堅實的客觀基礎。

在更加發達的商業社會中,企業服務產業也必然居於中流砥柱之位,如在美國市值排名前10的科技公司中,有一半以上為企業服務行業或以企業服務作為重要業務板塊。

那麼,為什麼是釘釘?

這一方面取決於阿里對B端業務的前瞻性佈局,阿里雲是另一個直觀的例子。

早在2008年,阿里就確定了「雲」戰略和「資料」戰略,從2009年開始自主研發大規模分散式計算作業系統「飛天」,歷經10年篳路藍縷,現在的阿里雲已經穩居亞太市場第一、全球前三。

釘釘的進擊則印證了阿里的自信——除了雲端計算之外,它還能對外提供基礎設施服務,只要自己內部可以跑通的業務,就都能模組化的對外輸出賦能,甚至於阿里的To B能力,不再止於幫助企業上架商品和拓展貿易,整套數字經濟需要的資訊化升級,它都可以承擔下來。

超越想象的,永遠都只會是想象本身。

另一方面,從誕生之初的「共創」模式,到聯動手淘等阿里生態板塊,再到引領中國傳統企業擁抱移動化、數字化的轉型浪潮,釘釘始終在與廣大企業乃至更大範圍的組織機構共同成長,想其所想,急其所急。

以製造業巨頭東方希望為例,通過釘釘平臺開發的數字化系統,東方希望只花了90萬,用了3年,就走完了同行另一家企業花了9000萬,用了10年才走完的數字化之路。

基於釘釘平臺,東方希望自建了45個小程式,人、財、物、事全面上釘釘,全面實現了企業線上化、移動化、協同化。通過釘釘甚至可以實時同步子公司的數千張資料報表和工藝影象到總部,通過演算法模型分析生產情況,輔助決策並第一時間推送預警。

通過釘釘的助力,東方希望完成了基於網際網路思維的組織扁平化管理變革,組織架構從原來的7級管理簡化為不超過4級管理體系,此前的純行政管理人員、副職管理崗等被為企業服務的團隊帶頭人取代,員工工作積極性、效率和創新創造能力被全面激發。

再比如,目前浙江省政府100多萬公職人員每天在釘釘上面辦公,浙江省政府移動化應用平臺上開發了上百個應用,整體辦公實現了移動化、線上化,工作效率得到空前提升。

尤瓦爾·赫拉利在其著作《今日簡史》中提出「世界亟待一個新的故事」,他認為,隨著工業革命的保質期瀕臨結束,人工智慧、資料演算法、生物工程等技術領域的突破,將為這個世界帶來全新的顛覆性的變化。

企業組織的移動化、線上化和智慧化革新無疑就是這種變化的一個縮影。

從0到服務500萬家企業,釘釘用了3年,從服務500萬家企業到服務1000萬家企業,釘釘只用了一年半。

時至今日,釘釘已經不僅僅是釘釘,作為承載阿里企業服務使命的終端,其身邊圍繞著阿里雲、阿里AI、達摩院等組成的一整套阿里大中臺體系。

雲與端相互依託,相輔相成,這無疑是釘釘能夠在企業服務市場保持一往無前態勢的一個根本原因。

正如釘釘CEO陳航所說,「阿里雲準備好了數字化計算的雲基礎設施,釘釘點燃了企業市場的數字化。」

To B市場的廣闊前景已經無需贅言,而可以預見的是,這一領域很快就將發生質變,從線性增長躍遷至指數級增長階段。

在十數年前那期《論道》節目的最後,馬雲言之鑿鑿的說:「我在這裡講,二十年後中國和全世界80%的企業的商業活動會在網路上進行,不管大家相信不相信,這一定是個現實。」

現在看來這也正在成為事實。釘釘,或者說阿里已經為之做好了準備。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那麼多人說中國移動服務差、收費貴,卻還在用移動?這就是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