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小米官博@米家MIJIA 在微博上正式公佈將在10月21日上午10 點開始預售自家首款曲面顯示器。
從手機到電視,再到智慧家居,這回又到顯示器,看來雷軍這步棋下得越來越遠了,“雜貨鋪”已經延伸到電競圈了?
具體來看,這款顯示器擁有34英寸的1500R大麴率螢幕,比例為21:9;可達3440x1440的超清解析度,支援144Hz高重新整理率;加持AMD Free-Sync技術,可減少一定的畫面卡頓現象。目前標價2499元,首發價1999元。
從上面的資料可以看到,小米這次的顯示器算是不溫不火的一種定位,除了價格確實很難讓人心動。對此,不少網友都表示:這是清庫存嗎?
當然,這樣的操作其實也不全是小米的問題,畢竟整個面板行業不景氣的大環境確實才是問題的關鍵。
回顧近兩年來,不管是海外面板廠商還是國內面板廠商都走得很艱難,畢竟原有的市場確實逐漸趨於飽和,供大於求而出現的產能過剩,並導致最後降價和虧損確實是一大難題。
不過國內和國外的廠商雖然同樣面臨著轉型的壓力,但是程度和背景卻有著較大的不同。
柔性屏需求不夠,降價“大戰”迫使三星轉型?三星雖作為全球面板領域的巨頭,但今年的業績卻實屬不易。第一季度營收為52.4萬億韓元(約合451.8億美元),同比下降13.5%;淨利潤為5.04萬億韓元(約合43.5億美元),同比下降56.9%,其中顯示器部分的營收縮減佔了一大半。三星電子2019上半年營業利潤率也已經滑落到-2.4%。
其實,柔性屏自三星推廣以來,一直都是各類智慧裝置比較搶手的配置,那麼為什麼營收會出現如此大的下滑呢?
具體到顯示器業務來看,第一季度虧損比較大的原因就是其主導產品——柔性螢幕需求下降,行業整體降價嚴重。同時,三星還面臨著日本方面在面板材料上的進口限制,生產線影響也不小。
自7月開始,三星在南韓本土的工廠就陸續關停,另一家大廠LGD,也籌劃著陸續關停南韓本土的LCD大尺寸面板產能。
到目前為止,雖然隔壁家LG已證實其面板生產過程使用的液態氟化氫,已經於近期全面替換為南韓產品,自制率達到 100%,可取代日本進口的情況。
但是南韓本土材料還是有限,同時中國面板商以價格優勢步步緊逼,所以關閉工廠,減少生產線終究是無法避免的。
不過,這也不意味著完全的退出。雖然這種打擊往往是致命的、無奈的,但也是廠商轉型的關鍵期。據訊息稱,三星、LG等已開始紛紛選擇放棄原來液晶LCD的產線轉向OLED、QLED等新技術領域。
華為5G或救電視市場,為京東方逆襲提供機會?其實,國內的面板市場相對於海外市場來說,也在經歷著一段機遇和挑戰共存的時刻。不過,這兩者之間卻有較大的不同,國內明顯勢頭更好。原因主要在於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是,兩者的面板市場偏好不同,國內的5G智慧+大尺寸成為了新需求點。
今年隨著5G技術的預期加強和華為AI智慧晶片的提升,福斯對於大螢幕智慧電視帶來的親人互動、家居個性化聯動的需求越來越重視。
華為一發布榮耀智慧屏之後,就開啟了一波智慧電視的潮流,國內各手機廠商紛紛開始做自家的電視。
不管是此前有過電視的小米又出70寸紅米電視,還是將釋出的一加電視,都預示著電視市場的東山再起,隨之而來的就是大尺寸OLED面板行業的又一春天。而在這一點上,國外的市場卻沒有如此大的波瀾。
其次是,華為、小米等重開智慧電視市場,為京東方奮起趕上鋪了路。
中國產電視行業近幾年來,面對著三星、索尼等海外廠商的巨大沖擊,已然是艱難維持。
不過,華為近年來隨著科研的大量投入,在汽車、能源、雲端計算能方面都取得了不錯成績,這便為進軍電視行業提供了強大基礎,當然也為整個行業帶來了生機。
而京東方作為目前國內面板生產的大廠,則直接受益於智慧電視市場的擴大。所以,它並沒有停止產能擴張,且加大了柔性AMOLED方面的投入。截至目前全國面板商已建和在建的OLED面板產線也已超過15條。
其實結合國內外市場來看,不管是三星的轉型還是京東方的成長,都反映著目前面板市場已經慢慢地在向中國轉移。
當然也不僅僅是毫無提升地直接搬過來,這個過程中還伴隨著中國5G技術的崛起和強大,是中國產面板廠商和網路資訊科技的雙重進步,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