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傳統企業生產和線下消費產生了巨大的衝擊,但製造業智慧化、工業物聯網卻是呼聲四起,“數字經濟”被一提再提。疫情之後,各大企業都逐漸認識到了數字科技的重要性,掀起了一輪“數科”熱,一大批公司更名為數字科技。
那麼,究竟什麼是數字科技?數字科技的判斷標準是什麼?
如果說網際網路時代所帶來的是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銜接和互動,那麼數字化時代帶來的則更多是實體與實體、實體與虛擬、虛擬與虛擬之間的重組、結合。數字化時代的一大特徵就是將資料作為生產要素。從農耕時代開始,在傳統的生產分配中,人們最初只認識到勞動與土地的作用,這是最基礎的生產要素。後來,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資本和技術等成為了新的生產要素,資本的引進加速了工業化生產規模的擴大,技術的螺旋上升激發了新工業爆炸式增長。
2019年10月,十九大第一次提出將資料作為生產要素。在今年兩會上,新基建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正式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預示著產業數字化這一新興市場已經開啟。根據中國信通院的資料,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從2002年1.22萬億增長到2018年31.29萬億元,累計增長2560%,複合增速達22.47%。數字經濟增速遠遠高於GDP增速,對應數字經濟佔GDP比重從2002年10.04%提升到2018年34.76%。資料的背後,也可以解讀為傳統產業由於應用了數字科技而帶來的效益提升和商業模式的迭代。
數字科技之所以被如此追捧,核心原因在於,數字科技已經成為實現數字經濟的關鍵手段,它已經成為當下各行各業實現數字化升級的必選項,並激發新業態、新模式,助力數字經濟規模不斷擴大。
一方面,數字科技作為一種新的思維方式,是在尊重產業規律之上對之前效率邊界的又一次開啟。在產業進入網際網路時代和數字科技到來之前,大部分產業可以說改變的只是售賣模式,並沒有將科技深入融合進產業,其本質的流程、生態也沒有得到進一步的完善。而數字科技通過對效率邊界的突破,助力傳統產業生長出新的增長動力,找到新的增長曲線。這也是衡量“數字科技”是否真正有效的標準:是否能實現產業的成本降低、使用者體驗的提升和產業收入的增加,以及是否具備迭代商業模式的基礎。
另一方面,數字科技改變了過去“單邊推動”的單向思路,走向“共建”。“單邊”的網際網路公司推動的產業網際網路和傳統的產業技術升級都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突破,產業數字化需要數字科技和產業的行業know-how無界深度融合,走一條“共建”的道路,才能真正實現“產業x科技”的乘數效應。這要求科技公司需要更了解產業,產業也需要更理解科技。也就是說數字科技公司從過去的B2C轉向通過服務B端再去間接服務C端,即B2B2C,面向的物件可能是一個行業、一個工廠、一個農場、一個政府部門、一個學校、一輛汽車等。以政府治理數字化為例,數字科技可以將原本政務、安全、交通、醫療、物流等跨部門、跨領域、跨區域的資訊實現知識共享,在保障資料安全的前提下,深層次挖掘資料價值,真正實現資料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可見,數字科技正在大大拓展自己的領域和邊界,以一種“無界”的精神把科技融入更多的行業,將觸角延伸至各個實體產業,必將成為未來推動整個國民經濟增長的核心驅動力,實現數字經濟模式的新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