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建築本身作為人類各種生活、工作的活動場所,與我們的日常息息相關。近年來,隨著 AI、物聯網、5G 和 3D 列印等技術的不斷突破,以及在國家大力推進 “新基建” 的大背景下,“智慧建築”、“智慧城市” 等新概念如雨後春筍般湧出,並實現了快速的發展。

但當前的智慧建築並非具有真正意義上的 “智慧”,更多隻是多種 “智慧” 系統的拼湊,智慧安防、智慧排水和智慧節能等系統彼此獨立,資料孤島問題十分凸顯,系統介面尚未統一,行業內依然沒有統一的標準。

我們亟需發掘智慧建築領域內真正有潛力的初創企業及創新團隊。

為此,由 G5 創新投資與《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聯合主辦的 “EFC 智慧建築創業加速器” 活動,在杭州歐美金融城(EFC)正式啟動,來自全球的多位專家、業界大咖、獨角獸和新銳企業創始人等齊聚 EFC,最終有 15 家來自智慧建築領域不同細分賽道的新銳公司入選本次加速器活動。

那麼,中國智慧建築領域的機遇在哪裡?這 15 家新銳公司在創業過程中遇到了哪些難題?在他們眼中,智慧建築的本質和最終目的是什麼?未來,智慧建築的最終形態又是怎樣的?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與 4 家入選本次加速器活動的新銳公司進行了深入交流與探討。在他們看來,中國的智慧建築領域正處於需求爆發增長與深度技術融合的快速發展時期,相比於國外,這一行業在國內還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但發展環境更優,實際需求更大,機遇與挑戰並存。

“未來的智慧建築,是一個真正具有智慧的系統,人類生活的場所可能不再只是地球,智慧建築的形態也可能不只是現在這樣的鋼筋混凝土了。”

在以見科技創始人兼 CEO 羅鋒看來,未來的火星太空艙或是真正的智慧建築。他們之前做過一個非常有趣的專案,是來自美國 NASA 的一個課題,目標是使一個落到火星上的太空艙漸漸與火星環境融合,最終適合人類長期生存和居住。

“這就需要綜合考慮有關生態、智慧和環保等各種各樣的技術,這麼小的一個艙體可以保障人類在外太空的生活基礎,這可能才是真正的智慧建築。真正的智慧,就是在智慧建築的概念範疇下,賦予人類一種拓展更大範圍生存空間的能力。” 羅鋒說。

智慧建築是利用 AI、物聯網和 5G 等技術幫助人類在建築場所內更好地完成各類活動,對於建築的參與者而言,智慧建築的最終目的是為人類提供更好的體驗,而對於建築的管理者來說,智慧建築其實是一種更高效的管理手段。

儘管當前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智慧系統,但人類對智慧建築的體驗感還依然停留在 “參觀” 階段,在真正參與建築活動的過程中,並沒有一種很強的連線關係,同一棟樓內使用的弱電、消防等系統可能來自不同廠家,由於不同系統間的資料很難打通,無法實現跨系統的資料交流,只能停留在單一智慧層面。

“儘管從 20 年前開始,國內建築行業的發展速度就非常快,但在數字化過程中,出現了數量和品質兩方面的問題,沒有形成一個很好的資料基礎。” 而且羅鋒也認為,這個行業依然缺乏行業標準,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個拐點之後,當所有智慧系統都可以連線在一起時,“智慧” 才能變成 “智慧”。

以見科技是一家致力於建築科技與創新的初創公司,是一個在從建築的設計、施工、交付和運營維護等全生命週期內提供 AR/MR 視覺化服務的平臺。

在設計階段,他們藉助視覺化能力提高設計的精細程度,從設計和生產之初確保建築的品質,從而更好地表現設計師的意圖,將最完美的設計傳達到建造過程中的各個配合方;在整個建造過程中,他們利用建築資訊模型和 AR 等視覺化手段,更好地把控建築品質,不管是做施工交底,還是做最終的品質驗收,都可以通過 AI 等技術確保建築按照設計來建造,保證數字和建築實體之間的精確匹配關係;在運維端,他們提供了一種數字孿生能力,在建造過程中確保所有數字化模型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再與各種感測器資料、樓宇控制系統相結合,基於數字化能力提供一種可靠的管理方式。

在從設計、施工到交付和運營維護的整個環節中,視覺化技術提供了一種直觀的、跨專業的、跨整個時間條線的互動能力,從而使得資訊傳達的效率更高。

AI、物聯網和 5G 等技術是實現智慧建築高效、智慧這一目標的最基礎手段。但羅鋒認為,關鍵還要看 AI 技術在智慧建築領域的應用,因為 AI 可以真正決定實現智慧建築的硬體基礎和成本構成等。比如,通過使用不同的 AI 演算法,工作人員可以在一個樓宇內按照不同密度部署感測器,由於不同硬體、不同密度對應著不同的成本,AI 演算法的提升可以降低通訊和資料採集方面的成本。而且,由於目前 AI 在智慧建築領域內的發展空間依舊很大,智慧建築在未來可能會更加依賴於 AI 技術的發展。

相比於國外,國內在智慧建築領域具有更好的土壤和更多的需求,不管是政府,還是企業,其實都非常樂意推進智慧建築領域的發展。國外智慧建築的概念大部分停留在綠色建築的層面,考慮更多的是節能、被動式環保等的理念,要想真正實現智慧化,還是需要一定的強制性能力,比如國外有關隱私的政策極大地限制了各種各樣智慧和定製化需求的發展,國內在資料開放多元的層面有很大的優勢,而且國內有大量亟待實現智慧化的建築。

眼望未來,他們希望繼續通過 “BIM + AI” 來輔助建築生產,利用準確的設計資料輔助控制建築生產品質,在相關專案中形成準確、優質的數字資產,為智慧建築的到來做好準備,同時在全國甚至全球範圍內,實現良好的建築資料基礎,為智慧建築創造更好的底層資料。

“從物理空間到數字空間,地磁定位技術、AR/VR 技術、地圖技術等先進技術能讓物理空間快速數字化,降低空間成本,讓空間連線高效;從數字空間再到智慧空間,好服務不在強調成本,而是讓空間場景更豐富。”

十域科技創始人兼 CEO 徐強認為,對於智慧建築而言,精確的定位與其價值呈正比,精度越高,價值越大。“無論是在商業、工業或其他行業內,如果能精確定位到每個人的位置,無論是個人在導航、找物等方面的便捷性,還是管理者根據位置熱圖合理分配資源、人員智慧排程、安全界限管理等方面,都有著不可比擬的作用。”

目前在室內定位的市場上,UWB、藍芽、Wi-Fi 是最常用的定位方法,前者需要部署數量極大的信標、基站等硬體裝置,其安裝及後期的維護變動都非常的麻煩,而 Wi-Fi 定位又面臨著定位精度很低的問題,很多應用場景需求不能得以滿足。

作為一家專注於室內定位的技術服務提供商,十域科技通過使用地磁場定位技術,成功克服傳統室內定位技術對額外硬體的部署依賴,同時給室內磁場環境建立模型,採集室內磁力環境,不僅可以做到接近 1 米的定位精度,同時也將硬體成本幾乎降為 0。

現在,他們的地磁定位技術已經在不同應用場景落地,比如上海徐匯日月光、瀋陽 K11、天津 K11、南沙圖書館、大亞灣核電站等,成功覆蓋了北上廣深杭等城市的 2000 多個商場、交通樞紐、圖書館、博物館和連鎖超市等場景。

在資料的收集和分析方面,他們現在不僅有一整套完整的體系和流程,同時也可以合理、高效地為這些資料賦能。“比如,通過在商場內識別一個顧客的基礎畫像(性別、年齡、興趣愛好),結合顧客所在位置(在哪家店、甚至在哪個貨架前),在經過一系列的資料收集與分析後,手機 APP 就會為這個顧客推送打折、排隊進度,甚至精準的廣告等資訊。”

當前,十域科技在不斷完善自身產品的同時,也在探索如何在不同場景下有效發揮定位資料的價值。“當場景獲得室內定位的成本變得很低後,整個覆蓋場景將由點變面,由單個智慧建築賦能變成整個生態常態。”

2019 年 1 月,上海桃浦 3D 列印橋完成安裝並投入實際使用,這是國內第一座運用 3D 列印技術完成的一體成型、最大跨度、多維曲面的高分子材料 3D 列印景觀橋。

“接下這個專案的目的,一方面是傳統橋樑建造方式很難實現複雜多維曲面的橋樑造型,製造週期過長且成本高昂,而 3D 列印技術的優勢就在於可以突破傳統建造的造型限制,快速實現橋樑的建造;另一方面,我們也想借此機會,把我們的工業級 3D 列印技術在建築景觀領域做一次實踐驗證。“ 酷鷹機器人 CEO 兼 CTO 張昱說。

酷鷹機器人專注於超大型 3D 列印解決方案的研發。在張昱看來,3D 列印在建築景觀上有著豐富的應用,在應對多維曲面的設計方案上,3D 列印相較於傳統技術具有無需模具、造型空間靈活、週期短、時間可控、成本低和綠色環保等優勢,可以直接將設計師天馬行空的想象轉化為可落地實現的成品。同時,隨著 3D 列印技術的不斷成熟,3D 列印也逐步從科研階段走向商業化落地,製造能力不斷成熟,應用前景十分廣泛。

基於 “增減材一體化 + 新材料研發 + 智慧控制” 的製造方式,酷鷹機器人可以實現快速精準列印,直接將各種造型的建築物品打印出來;在使用者體驗層面,酷鷹機器人的 3D 列印解決方案更具個性化,使用者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進行個性定製,直接賦能智慧建築,為使用者提供更便利的生活環境;此外,在材料使用方面,酷鷹機器人在建築領域可以採用回收材料,在滿足使用者需求的同時,還可以實現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

但張昱也表示,智慧建築領域初期發展的不充分性,一定會使人面臨使用體驗不佳的問題。“智慧建築始終都是以人為中心,最終目的是形成安全、高效、便捷、舒適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構建和諧的生態體系,涉及多種技術的融合,需要各個系統之間的複雜配合,有著更高的技術要求,目前也缺乏統一的規範標準。”

酷鷹機器人希望可以加速打通各系統之間的資訊壁壘,使得資訊能夠及時互通,第一時間獲取問題需求;同時建立合理有效的後期維護整改機制,快速高效解決問題。此外,在後續新建工作中,從設計建造端,就應充分考慮個人、環境、建築之間的協調,根據使用者需求對建築物的結構、系統、服務和管理進行最優化組合,以提供一個高效、舒適、便利的人性化建築環境。

現在,3D 列印技術在很多行業都已經得到運用,尤其是在航天航空、建築、能源、醫療、房屋建築等領域顯示出了極強的存在價值。伴隨著技術的不斷髮展與 “新基建” 的浪潮,新一輪的數字化轉型正在對包括智慧建築在內的高新技術行業產生深刻的影響,呈現出工業 3D 列印應用領域大幅加深、列印裝置的分類日趨細化、列印材料種類不斷豐富、人才培養體系日趨完善的特點,正處於技術與產業變革創新的重要轉型期。

“隨著國內 3D 列印技術的不斷髮展與應用加深,這個行業已經呈現出工業 3D 列印應用領域大幅加深、列印裝置的分類日趨細化、列印材料種類不斷豐富、人才培養體系日趨完善的特點。” 張昱說。

未來,酷鷹機器人將積累前期在橋樑、建築牆板、景觀裝飾等方面的應用經驗,並繼續在建築景觀、汽車原型、複合材料模具、醫療等領域都進行深入應用,同時完善列印工藝,提供更快捷高效、智慧便利、人性化的 3D 列印產品。

“傳統上,我們往往會使用土壤來種植植物,但澆水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水澆多了,植物會澇死,水澆少了,植物會旱死,我們的產品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氨酯汀蘭總經理周天宇如是說。

氨酯汀蘭致力於新材料研發和跨領域應用,他們利用新型聚氨酯材料製備了一種 “超能海綿”,其中的一個應用場景就是垂直綠化,即通過用 “超能海綿” 替代土壤,用於植物種植。

對此,周天宇表示,傳統的植物牆一般需要搭配精確控制的灌溉體系,由於水自然具有向下流的趨勢,底部往往出現積水,需要利用滴灌的方式控制每個點的出水量,但不同植物對水的要求也不一樣,而且如果水質偏硬,時間長了有可能導致水管堵塞,這就使得傳統垂直綠化方案很難適用於家庭、辦公空間、酒店、養老院、醫院等小型空間。

在周天宇看來,現在年輕人居住的空間內往往有很多白牆,這些沒有被好好利用的空間可以作為垂直綠化的空間,不僅不佔用空間資源,還能有效提升居家環境的整體品質。

他們希望成為一家消費者能直接觸達的公司,相比於利用 AI、物聯網和 5G 等技術賦能智慧建築,氨酯汀蘭希望從新材料出發,做一些更本質性的工作。比如,隨著一線城市的居住成本越來越高,每個人不僅希望可以在家中配置一些綠化空間,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也希望這一空間的成本儘可能低。

“智慧建築的本質是讓人住得更舒服、更健康,同時降低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雖然垂直綠化看起來沒有提供一個資訊化方法,但最終也是人的生態系統服務。這些材料對應綠色生活,離消費者更近,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

但他也認為,智慧建築領域還存在一些短板,比如缺少與個人的互動,消費者體會不到等。“當年智慧手機出現時,開啟通話、簡訊等官方應用和某些第三方應用是非常流暢的,但開啟一些其他第三方應用,可能會存在螢幕適配等問題,沒有優化好,我們就會覺得這個系統特別爛,這些頓挫感的出現,只是因為整個系統的體驗還存在一些未優化的短板。”

周天宇認為,“新基建” 將為智慧建築領域提供一個更好、更快的發展機會。未來 5 年智慧建築領域會出現一些領先者,來制定整個行業的新規則和一套通用的標準。

“十幾年前我們用諾基亞的時候,不敢想象可以在上面玩王者榮耀,但隨著硬體的提升,這一切就變得可能,僅憑 5G 的發展還不足以變革智慧建築領域,只是資訊通道搭建起來了,資訊處理能力不一定可以跟上,晶片技術和成本也是一個大問題,新基建提供了很多可能的機會。”

8 月 28 日,檢驗智慧建築新成就,杭州見!

目前,“EFC 智慧建築創業加速器” 活動已經進入導師線上輔導環節。

在整個 “EFC 智慧建築創業加速器” 活動期間,G5 創新投資通過資源對接、孵化指導、資本支援等幫助這 15 家優秀的智慧建築領域創業專案更快、更好地成長;《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則提供對交流和對接的平臺,共同幫助入圍企業完成 “從 1 到 N” 的跨越。

8 月 28 日下午 2 點,“EFC 智慧建築創業加速器” Demo Day 及資源對接會將在 EFC T5 美國中心正式拉開序幕,15 家入營企業將在 Demo Day 逐一亮相!

屆時,我們不僅能看到 15 家入營企業的精彩路演,以及多位重量級嘉賓分享智慧建築的主題演講,還有驚喜的雞尾酒會等著你,讓你全方位感受 “智慧建築” 的魅力。

8 月 28 日,我們杭州見!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日本發達的機器人產業,各種需求源源不斷,擬人機器人造型很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