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訊息!
上海將牽頭制定“中國積體電路技術路線圖”了,
擔綱重任的是國家積體電路創新中心。
這也意味著中國積體電路發展的“藍圖”即將面世。
今天(10月18日),“2019中國(上海)積體電路創新峰會”在上海科學會堂舉行。在上午的“院士圓桌會議”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上海市科協人工智慧專業委員會主任毛軍發等五位院士,以及與會領導和專家討論了“2019中國積體電路技術路線圖”(簡稱“路線圖”)。
制定中國積體電路技術路線圖有多重要?
積體電路技術路線圖有多重要?據悉,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自1992年開始編寫半導體技術路線圖(ITRS路線圖),累計釋出了9個版本,路線圖給出了未來15年積體電路技術演進方案和設想,為國際積體電路產業發展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此次公佈的《中國積體電路技術路線圖(草稿)》(簡稱《路線圖》)由積體電路製造技術現狀和發展趨勢、先進光刻工藝發展趨勢等六大部分組成。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表示,上海牽頭制定中國積體電路技術路線圖是一種嘗試,希望借鑑ITRS模式,結合中國IC產業實際,為產業發展提供幫助。
值得注意的是,《路線圖》並沒有照搬“摩爾定律”的模式,而是關注了在積體電路發展上“彎道超車”的其他路線。這是因為上世紀60年代提出的“摩爾定律”已經逐漸逼近其極限,由於器件尺寸縮小出現的量子效應等挑戰,繼續“死磕”摩爾定律邊際效益並不高,因此降低成本、系統小型化、提升效率成了《路線圖》提出的主要目標。
《路線圖》並非“一家之言”,而是充分考慮了學術界、產業界的意見。峰會現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研究員劉明就建議在路線圖中寫入更多有關新器件、三維整合的內容,得到許寧生的認可。
與會專家認為,中國積體電路產業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引領產業進一步發展,現在制定路線圖很有必要、正當時。他們還強調,積體電路是一個國際性的產業,梳理出路線圖,有助於中國加強與國際產業界的合作。
擔綱重任的國家積體電路創新中心有何來頭?
2018年7月3日,國家積體電路創新中心在上海揭牌成立。據悉,中心由復旦大學、中芯國際和華虹集團三家單位共同發起,並將逐步吸收更多龍頭企業和研究機構,構建開放平臺,匯聚高階人才,開展源頭創新,打造國家積體電路共性技術研發平臺。
國家積體電路創新中心將瞄準積體電路關鍵共性技術,突出共性技術研發能力、行業服務與成果轉化能力,自力更生、攻堅克難,力爭早日實現核心技術突破。中心計劃在2025年前後,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積體電路共性技術創新機構,為製造強國建設裝上創新引擎,為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貢獻力量。
據了解,中心就落在復旦大學張江校區,未來將吸引國內積體電路的龍頭企業,共同形成中國積體電路研發的合力。中心主要聚焦5奈米及以下積體電路,聚焦新器件研發、先進模擬和模擬技術、EUV光刻工藝及OPC技術、先進整合工藝等四大共性技術。並且將高校和科研機構的自由探索與積體電路產業對核心技術的需求融合,為產業技術升級、未來大生產線建設提供人才、技術支撐和智慧財產權保護,支援中國產高階晶片在國內製造企業實現生產。
對於路線圖釋出時間,筆者獲悉,國家積體電路創新中心將在廣泛徵求專家意見、對路線圖修訂後,再擇機進行釋出。
而對於企業能否參與到《路線圖》的制定之中?在現場這一提議得到了不少人的響應。許寧生表示,事實上,《路線圖》中大約有80%的內容參考了來自產業界的意見,這一比例在真正版本的《路線圖》問世時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