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調侃自己是“禿頭女孩”,開啟瀏覽器就收到植髮廣告;女朋友生日到了,開啟淘寶就能看到禮物推薦;聊起最喜歡的博主,我開啟抖音馬上就刷到了;最近手頭緊張,朋友圈的資訊流廣告就從代餐奶昔變成了借貸廣告……

8月15日的《ISC夜談》上,360CEO周鴻禕表示,有時手機軟體會開啟使用者的攝像頭或麥克風錄影錄音,從中找一些關鍵詞,來匹配使用者的興趣愛好。

此話一出,“#周鴻禕稱有的軟體會偷偷開啟攝像頭#”迅速登上了微博熱搜榜。

也不奇怪,畢竟這句話再次戳中了人們的痛點。

調侃自己是“禿頭女孩”,開啟瀏覽器就收到植髮廣告;

女朋友生日到了,開啟淘寶就能看到禮物推薦;

聊起最喜歡的博主,我開啟抖音馬上就刷到了;

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

我們似乎早已習慣了“被監控”。

還能輕描淡寫的調侃一句“害!某寶一定是監視了我的生活。”

然而,當這位網際網路大佬在公開場合開誠佈公的說出這句話時。

就好比一個女孩早有預感男友出軌了,但不願相信,直到一切發生在自己面前。

這一刻,我們也不得不直面這個“事實”。

是的。

我們手機上的APP,能竊取我們的上網記錄、能通過麥克風錄音、能偷走我們的聊天記錄……

還能在我們不知情的情況下,開啟攝像頭,直播我們的生活……

這個直播間裡,

能看到你在上課、在工作、在和朋友吃飯聊天……

也能看到你在洗澡、在睡覺……

偷拍隱私畫面作為勒索籌碼?

利用隱私照片和視訊作為籌碼,一直是慣用的勒索手法。

很多年以前,犯罪分子們就會使用ps技術,合成虛假照片,進行勒索。

照片合成的欺騙手法,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人們認知的改變,已經可以被輕鬆識別。

進入了深度造假(deepfakes)時代後,不法分子開始合成色情視訊。

比如,把地方高官的頭像,合成進色情視訊中,對其進行敲詐勒索,為了保住名聲,人們往往會委屈求全。

(惡搞視訊將小栗旬的臉換成趙本山)

就像曇花一現的“ZAO”軟體,不少女星的臉部就被合成進了色情視訊中。

其逼真程度足夠以假亂真。

(把朱茵的臉換成楊冪,活靈活現)

而現在,手機APP會偷偷開啟攝像頭拍攝使用者生活,那保不齊會拍到些私密畫面,如果這些檔案被不法分子獲取,豈不是能現成的勒索籌碼?

這些偷拍偷錄的素材,一定比任何一個狗血的明星八卦還要勁爆。

再往下想,小編差點把手機丟出去。

除了勁爆的畫面,還有實時監聽

手機APP偷偷開啟攝像頭,主要目的當然是賺錢,而不是拍使用者私密畫面。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手機已經成為每個都市人最親密的伴侶,我們無時無刻都與手機捆綁在一起,只要能通過手機實時監聽使用者的生活、工作、學習,可比通過大資料做使用者畫像省事很多,也更加精準。

是的,大資料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太多便利。

使用者資料能讓淘寶“猜我喜歡”的商品;

能讓音樂平臺推薦對我愛聽的音樂;

能讓視訊平臺推薦對我胃口的電影;

能讓社交平臺推薦和我志同道合的朋友……

商家通過這樣的方式增加使用者粘性,賺的盆滿缽滿,使用者們卻遍體鱗傷。

不僅跳進了商家消費主義的陷阱,停不下來的買買買;

飽受推銷電話、簡訊、彈窗廣告的騷擾;

還隨時有可能被電信詐騙、“被高利貸”、被冒名犯罪等等危險盯上。

資料買賣的黑市上,姓名、手機號、身份證號等個人資訊,幾毛錢就可以買到。

多花點錢,甚至可以輕鬆獲取一個人的開房記錄、飛機行程、家庭住址,甚至購物記錄、搜尋記錄、外賣記錄、租車記錄……

手機定位無時無刻暴露著你的行蹤,

搜尋記錄暴露著你的生活細節,

就醫記錄暴露著你的身體狀況,

購物記錄暴露著你的消費水平……

擁有這些資料支撐的犯罪團伙將會如魚得水。

2016年,18歲的徐玉玉被一通詐騙電話騙走了9900塊學費,最終心臟驟停,離開人世。

“徐玉玉案”中詐騙團伙的重要作案手段就是竊取考生資料。

犯罪團伙先利用技術攻擊“山東省2016高考網上報名資訊系統”,並植入了木馬病毒。

再以每條0.5元的價格購入1800條高中畢業生資料,開始撥打詐騙電話。

說徐玉玉傻的人,如果詐騙電話能細緻的說出家庭情況、畢業學校、高考成績、報考學校等等個人資訊,誰能保證不會被騙呢?

而且,由於掌握單一領域的使用者資料其實並足以完全了解一個人,因此,網際網路平臺們還會進行“友情的交易”,互相交換使用者資料以滿足多方需求。

更何況,現在手機APP能全方位實時監控你的生活,獲取方方面面的使用者資料。

能把你的臉換進色情視訊,也能人臉支付你的錢

近幾年,人臉識別技術正值風口,人人爭相搶佔藍海。

它正值起步階段,發展還不夠成熟、漏洞百出也是事實,卻無人顧及。

比如說,人臉識別技術現在仍然在初級階段,使用五官定位、臉部比例、動態人臉進行識別。

我們在使用人臉識別認證身份時,需要眨眨眼、點點頭、向左邊轉頭,向右邊轉頭……

但其實僅需一張人臉照片,經過簡單的動畫處理,就可以做出點頭、搖頭、張口等動作。

擁有這樣的技術,非法分子盜刷銀行卡、冒名貸款是不是就變得容易了。

也許你對這種技術處理過的人臉能否通過識別存疑,但事實上,這樣可怕的事已經開始發生。

就比如,冒用人臉盜刷支付寶的例子。

今年年初,浙江省4人非法收集近2000萬條資訊,製作1153個3D頭像騙過支付寶人臉識別認證被判刑。

裁判文書網顯示,從2018年7月份開始,犯罪嫌疑人張某、餘某及另外兩名同夥大量收購公民個人資訊,其中就包括使用者的個人照片。獲得這些資料後,張某、餘某等人再將收集到的使用者照片通過特定軟體製作成公民3D頭像,利用3D頭像騙過支付寶人臉識別認證,並使用公民個人資訊註冊支付寶賬戶。

除了人臉被利用,偷拍的檔案還能洩露位置

現在,任何智慧手機拍攝的照片,都含有 Exif 引數,可以呼叫 GPS 全球定位系統資料,在照片中記錄下位置、時間等資訊。

Exif引數:

Exif是一種影象檔案格式,它的資料儲存與JPEG格式是完全相同的。實際上exif格式就是在JPEG格式頭部插入了數碼照片的資訊,包括拍攝時的光圈、快門、白平衡、ISO、焦距、日期時間、相機品牌、型號、色彩編碼、拍攝時錄製的聲音和全球定位系統(GPS)、縮圖等等。

簡單來說,Exif=JPEG+拍攝引數。

使用可以檢視JPEG檔案的看圖軟體,就能瀏覽Exif格式的照片。

本來,我們還能通過不發原圖、關閉位置等方式來避免。

但如果APP偷偷開啟攝像頭拍攝的內容,得到的則直接是原始檔。

本來通過照片內容,就足夠推斷出很多資訊了,再加上Exif資訊,把位置、時間資訊拼湊起來,你的所作所為則完全被掌控了。

國內外多位明星被跟蹤、被恐嚇,源頭都是他們在社交平臺上釋出了生活照片。

如果說,大資料時代是一把有好有壞的雙刃劍,但現在闖入私密空間的偷拍行為則早已衝破了道德的底線。

誰都不想做24小時被監控的“楚門”?但誰又能保證自己不是下一個“徐玉玉”呢?

所幸,除了越來越完善的保護隱私相關法律,技術也成了我們保護隱私的另一把護盾,有阻止木馬病毒的軟體、有保護密碼的工具供大家使用……

而普通使用者能做的,就是不再對隱私保護持無所謂的態度。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三分鐘了解—變現客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