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 瑩
編輯|友 子
“聽個歌還要虐狗。”
“感謝網易雲,異地戀的福音。”
剛剛過去的七夕節,異地戀的朋友們又有了新的過節方式——相隔千里一起聽歌。
這要歸功於網易雲音樂在7月10日推出的“一起聽”功能。在網易雲選擇一首歌,開啟歌曲介紹頁,點選一起聽“+”標誌便可邀請好友一起聽音樂,聽歌的過程中還可以同步切歌,通過話筒實時互動,分享當下的音樂心情。
為了讓各位聽友及時找到“一起聽”功能,網易雲音樂官微還同步開啟了線上教學。
“一起聽”功能一上線便得到了網友的一致好評,最為驚喜的莫過於那些曾經給網易雲音樂提供建議的雲村村民們。
(網友晒出向網易雲此前提建議的截圖)
“一起聽”功能的開發不僅是網易雲對使用者建議的積極反饋,也進一步滿足了年輕使用者的社交需求,符合網易雲音樂一直以來構建音樂社群的戰略規劃。
定位年輕化,用UGC滿足年輕使用者的創作欲和表達欲,通過對年輕使用者需求的洞察和滿足,網易雲音樂用情感共鳴與使用者建立起良好的聯絡和信任。一方面這符合年輕使用者的價值取向,另一方面,以音樂社群開啟差異化定位的網易雲音樂,也為音樂產品的功能創新打開了新方向。
“一起聽”功能引發雲村村民淪陷
背後是網易雲對Z世代使用者需求的洞察
“有空一起聽歌?”,最近成了雲村村民的新流行語。
“我現在很快樂。”
“滿足,感謝網易雲。”
“天吶,感謝,最近太愛這個功能了。”
“網易雲真的給力啊!”
需求得到滿足,網友們的激動和興奮隨處可見。有不少人直呼“這是異地戀的福音”,甚至有很多人半開玩笑地“埋怨”:聽個歌還要虐狗?
為了應景,也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到這一新功能,網易雲音樂在七夕之際推出了“一起聽 換機票”活動。雖然打著情人節的名頭,但其實卻是對所有使用者開放,無論雙方是戀人還是好友。
音樂承載著情緒、喜好以及人們的價值觀,“以樂會友”早已成為人們生活的日常。在磁帶和光碟的年代,人們通過互相借用來實現分享;到了數字專輯的年代,分享歌曲的連結成了新模式。儘管如此,交流的非即時性,要真正實現“一起聽”並不容易。
“一起聽”功能的出現正好滿足了當下使用者的這一需求。更值得一提的是,該功能的推出在某種程度上是網易雲音樂團隊基於使用者對產品需求的重視和反饋。
不少使用者關於“一起聽”功能的積極建議,給網易雲的開發團隊提供了新的靈感。而“一起聽”的上線,不僅給提出建議的使用者帶來了滿足,也為那些曾經有過這一念頭的使用者帶來了更大的驚喜和感動。
無論相隔多遠,兩個相互靠近的頭像共同分享一副耳機,一首音樂,一個歌單,還可以同步切歌、同步暫停,甚至是開啟話筒分享當下的心情,網易雲音樂最新開發的功能,美妙而又準確地滿足了聽眾對“一起聽”功能的訴求。
介面簡潔而形象,就像現實中一人一隻耳機並肩坐在一起聽歌的場景,這樣用心的細節處理擊中了使用者的心理。
基於對“用音樂交流情感”這一需求的準確把握,“一起聽”無論是功能的創新,還是在使用反饋方面,都得到了使用者肯定,而它的上線也進一步強化了網易雲音樂的社交屬性優勢。
不僅“有空一起聽歌?”成了最近雲友間的新流行語,更是有使用者提出了“下一步匿名邀請”、“要不策劃再搞個陌生人一起聽歌”以及“多人線上聽歌”等升級需求,甚至有人直接線上徵集網易雲好友,得到了反饋。
數娛君了解到,“一起聽”功能上線至今,使用者數量已經達到了百萬規模。
在新功能獲得使用者認可的同時,網易雲音樂這種積極反饋使用者需求的行動,也為自己的品牌形象圈了一大波粉。
能夠及時洞察使用者需求、並通過產品創新對建議作出反饋,足以說明網易雲音樂對年輕使用者群體的高度關注。此次“一起聽”功能及時上線後,本就忠誠度很高的雲村居民們,相信又會對網易雲音樂產生新的好感。
相比上一代,95後年輕一代對於歸屬感和自我認同都有更高的需求,而是否認同產品價值觀也成了他們是否使用一項產品的關鍵。
根據QuestMobile公佈的《Z世代洞察報告》,網易雲音樂位列Z世代偏愛的TOP 20 APP,且是Z世代最喜愛的線上音樂APP。從公開資料上看,在網易雲音樂的活躍使用者中,95後佔比已經超過60%,2019年的新增使用者85%都是95後。
而“一起聽”的上線進一步加強了網易雲音樂和Z世代年輕使用者之間的情感連結,這也讓其在成為年輕人最喜歡的娛樂APP之路上完成了又一步進階。
用情感增加使用者黏性
為什麼說“一起聽”是網易雲又一大招?
比如橫掃國外音樂市場的Spotify和Apple Music,它們的創新點往往聚焦於音樂本身,如音樂場景創造、精準推薦,以及音樂相關領域播客等音訊內容。
Spotify近兩年通過對Anchor和The Ringer的收購進軍播客領域,Apple Music也於最近推出了名為Apple Music 1的廣播電臺。
不過和國內音樂平臺相比,Spotify、Apple Music更多還是聽音樂的產品,二者兼不具備評論區,社交也更多是外部社交,也就是在其他社交平臺對播放列表的分享。
音樂是情感的載體之一,而情感有天然的互動需求。面對更願意表達的Z世代年輕使用者,如何滿足他們從音樂出發的社交需求,是當下年輕人為音樂平臺出的一道考題。
在這一點上,中國的音樂平臺做得比國外同行更出色。
一直以來,依靠對使用者情感需求的及時洞察,網易雲音樂清晰地認識到:年輕使用者是線上娛樂的消費主體,他們的喜好也代表著未來潮流的方向。
基於這些發現,網易雲音樂在音樂版權和音源品質之外,從“音樂社群”這一角度另闢蹊徑,希望通過新的產品形態、獨特的使用者體驗和差異化的社群氛圍,將影響力向年輕使用者滲透。
相比Spotify和Apple Music等音樂平臺,網易雲音樂一開始的“突圍”策略就有所不同:大力強化社群感來吸引使用者。
網易雲“音樂社群模式”的建設,主要體現在UGC、個性化推薦以及社互動動等方面。
通過歌單、樂評、個性化推薦等產品特色,網易雲音樂為使用者營造出強烈的“個人特色”的氛圍感。
在首頁、推薦頁面,近年網易雲不是隨大流採用羅列新專輯、新單曲的呈現模式,而是在行業首創歌單的模式。使用者可以通過建立歌單和其他的使用者實現交流,同時不同的使用者也在同一個歌單和歌曲的評論區找到品味相近的人,從而產生共鳴和互動。
Mlog是music log的縮寫。在Mlog中,音樂作為內容的背景音呈現,使用者可以選擇發圖文或者視訊,同時可以新增語音,在傳送時新增話題還可以增加曝光度。使用者點選內容詳情頁便可以和Mlog的創作者進行評論、點贊等互動,其採用的是類似抖音的互動邏輯。
Mlog用視訊的形式為使用者提供了全新的音樂表達和創作方式,讓音樂更有場景性和故事性,音樂愛好者的創作也更為自由,而作品曝光度的提高也讓使用者交流和分享音樂的圈子得以擴大。
通過UGC的方式,使用者在網易雲音樂不僅僅是聽歌,同時也能找到一群音樂品味相同甚至是懂自己的人,在這裡不僅留下了足跡,更留下了情感。這些一點一滴沉澱下來的UGC內容也就成了構建網易雲音樂別無分號的社群文化的基礎。
當“999+”和“金句”成為網易雲音樂評論區的關鍵詞、個人年度聽歌報告刷屏每個人的朋友圈、網易雲音樂成為認識新好友的平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雲村釋出動態……這些都意味著網易雲社群模式的成功。
通過不斷產生的UGC內容,使用者和使用者、使用者和平臺的聯絡也得到加強。當用戶的需求不斷得到滿足,使用者對平臺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更強,二者之間的情感聯絡也更緊密。使用者轉移成本逐漸提高的同時,其對平臺的黏性也就得到加強。而現在“一起聽”功能的成功,也為網易雲音樂的使用者黏性提升進一步添磚加瓦。
情感的連線是網易雲音樂的初心,也是它成為主流音樂平臺的重要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