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在中國發展的20多年時間裡,誕生了很多知名的網際網路企業,但是要說到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力的,恐怕只有阿里巴巴和騰訊兩家。阿里和騰訊“年齡相仿”,都誕生於中國網際網路蓬勃發展的20世紀90年代末,一個已經成為中國的電商“霸主”,另一個則是中國的社交“霸主”。
然而,這兩家亦敵亦友的公司卻從來就不滿足於自己的霸主地位,反而都在覬覦對方的地盤,阿里想搞社交,騰訊想搞電商,但有意思的是兩家都沒做出什麼像樣的成績。所以後來就有人總結了,說阿里沒有社交基因,騰訊沒有電商基因。
儘管如此,它們還是沒有放棄,總之馬雲和馬化騰的想法大概就是“即便不能取而代之,至少也要在你的地盤上捅出個窟窿來”。而且,騰訊在電商領域還真給阿里捅了個“窟窿”出來,甚至還把阿里“電商一哥”的位置給搶了。
不過這次阿里和騰訊的較量不是在中國市場,還是在東南亞市場。
在2020年之前,東南亞的“電商一哥”是一個叫做Lazada(贊達)的線上購物網站,早在2015年,贊達的交易額就達到了13億美元,擁有4萬賣家。這個資料看似跟中國市場沒法比,但是畢竟東南亞的移動網際網路普及程度不如中國,再加上地形等因素,能夠取得如此成績已經是非常厲害了。
正因為贊達取得了如此突出的成績,從2016年開始阿里就把它給“盯”上了,試圖將其收入囊中。最終,經過一年多的接觸,在2017年7月份,阿里用10億美元拿下了贊達的控股權。
阿里的投資風格一向都是“看上了,就要買下”,拿到了控股權還不夠,還要拿下控制權。所以在往後的幾年,阿里一直不停的給贊達注資。時至今日,贊達有90%以上的股權都歸阿里所有。有了阿里這棵“大樹”的庇護,贊達更是所向披靡,在多個東南亞國家幾乎無人能敵,直到去年遇到一個叫做 Shopee (蝦皮)的電商平臺。
蝦皮是一家2015年才成立的公司,但是本土化做得非常成功,不僅操作簡單,還針對東南亞不同的國家推出了本土化的APP,使用者體驗要優於贊達。此外,在廣告宣傳方面蝦皮也捨得“下血本”,幾乎都是請各個國家國寶級的人物進行代言,所以想不火都難。
有趣的是,阿里控制的贊達走的卻是京東的B2C模式,而蝦皮走的卻是淘寶的C2C模式。正如淘寶在2003年非典期間“一戰成名”,蝦皮的C2C模式也在今年疫情期間大獲成功。終於在今年第二季度,在多個東南亞國家把阿里的贊達趕下了“電商一哥”的寶座,而蝦皮背後的大股東正是阿里的老對手——騰訊。
在國內電商市場騰訊一直被阿里壓著打,現在在東南亞市場卻意外的出了一口氣,還真應了那句話——東方不亮西方亮,馬化騰這次也算是一舉把馬雲的“後路”給抄了,終於揚眉吐氣了一回。
-
1 #
- 996真的成福報了!西貝老闆要求全員715:一週7天,每天干15小時
- 馬雲又開始“搶飯碗”?阿里正式殺入新領域,或將影響億萬人命運
- 張大奕鬧劇發生後,馬雲給蔣凡派了一個新任務
- 平臺賣家坦言:不想自己吃虧的話,這5樣東西最好不要從網上買
- 硬氣的中國企業何止華為?美國將目標轉向阿里,馬雲早有準備上演反殺,特朗普“慌了”
- 擁有阿里0.2%股份的“前臺小姐”,現在馬雲成首富,她成了啥樣?
- 第3大網際網路巨頭崛起 市值突破1000億美元 創始人與馬雲水火不容
- “風清揚”敗給了“Pony”,阿里終究輸了騰訊一籌
- 馬雲要小心了!阿里當前暗藏三大危機,不可不防?
- 20年前阿里的前臺小姐,馬雲承諾堅持10年就分2億,她現狀如何?
馬雲搞了個螞蟻金服,同樣馬化騰也可以搞個穿山甲銀服跟馬雲的螞蟻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