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電商的興起始於2003年淘寶的創立,從此,電商的發展步入了快車道,淘寶以先發制人的優勢,發展迅猛,至今獨佔鰲頭。2007年京東成立,京東商城以電器為突破口,逐漸發展成全品類的電商平臺。2015年,拼多多以讓人驚掉下巴的拼團價一炮打響,從萬千電商平臺中脫穎而出,至今,電商平臺形成了天貓、京東、拼多多三雄鼎立、百花齊放的局面。電商的崛起,改變了人們的購物方式,躺著購物成為一種習慣。想購買任何商品,小到一雙襪子,大到空調冰箱汽車,只需開啟手機,選好放進購物車結算,購物完成,確實很便捷。2019年雙11這一天,阿里巴巴旗下平臺銷售額超2600億,京東超2000億,光這兩大巨頭這一天的銷售額近5000億,那麼這兩大平臺全年365天的總銷售額呢?那麼加上全部各品類電商平臺全部銷售額呢?體量大到不敢想象的天文數字。那麼在各電商平臺百舸爭流,一片欣欣向榮的情景中我們反觀實體店,曾幾何時,出門逛街還是人們購物、交流、娛樂的重要活動專案,不管有無購物需求,三五相約,在熙熙攘攘人流如織的街首逛到街尾,賣各種小吃的、喝的、玩的各樣營生五花八門,這一趟下來,吃、喝、玩、樂、行的消費養活了多少底層百姓的生計,極大促進了經濟的消費迴圈。現在再上街,除了滿眼的藥店、餐館,其他行業基本都冷冷清清,隔三差五商鋪的玻璃門上到處貼的是:轉讓出租、揮淚甩賣、閉店清倉等白紙牌,像極了投降時舉起的白旗,即使沒掛牌的也感覺在苟延殘喘。為什麼電商對實體店的衝擊如此之大,我認為原因有三:一、雙方成本方面電 商:產品成本+運輸成本+售服成本+包裝成本。實體店:產品成本+運輸成本+售服成本+房租成本+稅務成本+衛生費雜費等。二、雙方銷量方面電 商:面向全國精準目標客戶。實體店:面向社群區域或城區區域內有限客戶。三、銷售利潤電 商:因為面向全國市場,銷量大,對上游廠家話語權大,可以更低價進貨,成本低,單價低,銷量大,總利潤高。實體店:銷量低,進價高,其他成本平攤後單品成本更高,所以單品銷售價格高,造成價格高銷量低的惡性迴圈。從上對比可以看出,實體店完敗,實體店的房租費用在整個成本體系中佔很大比重,而電商這項成本幾近於無;實體店定額納稅,電商這項也沒有。我至今不明白,電商這麼大的銷售體量,政府對他的稅收難道是忘了嗎?另外電商的過度包裝,形成了極大的浪費,給環境汙染治理也造成非常大的壓力,不應該承擔相應的費用嗎?綜合以上電商和實體店的競爭完敗,導致一波波的閉店潮,造成數以百萬人失業。這時,網上有聲音說:“網購的發展,也增加了很多就業機會,最顯著的就是物流行業和快遞配送行業”。那麼,我反問:“實體店的產品難道是從廠家自己飛過來的?而幾百萬像小蜜蜂一樣的快遞配送員,只是在伺候著幾億不用出門的購物需求,如果這幾億人出門購物,吃喝玩樂行產生的鉅額消費,又能養活多少就業?電商平臺,雖然它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它並非高科技產品,也沒有為國家出口創匯,它只是優化了購物平臺,改變了人們的購物習慣,讓本該成千上萬實體店的盈利彙集於少數平臺,成就了少數金融巨鱷,而造成了實體經濟一地雞毛,網上不少網友在問:為何歐美國家科技發達,電商卻沒我們做的好,難道是我們起步更早?不是,亞馬遜創立於1997年,比淘寶早6年。難道是他們沒這樣的技術?也不是,雖然我們國家科技發展很快,在部分領域做到了世界領先,但就華為晶片被禁一事可以看出我們和國外仍有較大差距。那麼問題來了,為啥國外的電商成立早,技術先進,但卻發展那麼緩慢,現在仍是實體店為主,電商為輔的局面,這個問題不該引起我們的思考嗎?當然,實體經濟也需要痛則思變,改變經營思路,增加特色服務,形成線上線下融合,共同促進。也希望政府早日對電商進行有效整理管控,讓線上線下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齊頭並進,共同繁榮,促進人們消費,促進經濟內迴圈達到線上線下雙方共贏局面。

最新評論
  • 1 #

    汽車遍地,馬車哀嚎到耕地都用不上了,耕地再差也是拖拉機了。難道這就是時代進步?對

  • 2 #

    實體店為房地產做貢獻

  • 3 #

    電商為電商平臺打工,也沒利潤可言。

  • 4 #

    電商打敗了實體,誰蠃誰輸了?

  • 5 #

    電商的初衷就是打垮高房租

  • 6 #

    一個旺鋪旺三代的事沒有了

  • 7 #

    應該對電商進行分類,不然什麼東西都有,假貨太多

  • 8 #

    現在社會,開始競爭“服務”!

  • 9 #

    再過十年就知道電商的利害!

  • 10 #

    房地產一花獨秀百花暗

  • 11 #

    打破了人們的正常生活,攪亂了正常經營活動,城市失去了生活氣息,往日的繁華街道變的空空蕩蕩。大量失業人員找不到工作。

  • 12 #

    實體店都在為房東打工,倒頭來錢被房地產賺去了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第一批跨境電商人,正在邁入中年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