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九月還沒到,很多人發現家裡的東西都開始莫名其妙壞掉了。

嗯,再過兩個月,一年一度的雙十一節又雙叒叕要來了嘛。

於是,這些中了詛咒的人們已經開始準備今年雙十一的剁手清單了。

也許你還沒感覺到,雙十一這個資本憑空變出來的節日,已經搞了十多年了。

起初商家以低價換流量,搞得大家都很開心。

慢慢的就上頭了,成了全民狂歡,所有電商都參與其中,儼然像一個法定節日了。

而且不光國內買家吃這一套,隱隱還有向國際電商滲透的趨勢。

所以成績單那是一年比一年漂亮:

從上表中看,光天貓一家的交易額就從2009年的0.52億,飆升到2019年的2684億,10年增長了516000%。

這個數字是不是很嚇人?以至於我一度以為我算錯了。

消費者在笑,電商背後的資本也在笑

那麼,雙十一的東西真的便宜嗎?

廢話,不便宜誰會扎堆搶著買?

但你有沒有發現,這幾年雙十一有點變味了,規則變得越來越複雜,很多商品的優惠計算公式非常燒腦,而且規則描述也越來越拗口。

照這個趨勢下去,將來數學和語文不好的人,是沒有資格參加雙十一的!

商家是想要鼓勵大家好好學習,將來當學霸嗎?

當然不是!

電商背後是一堆資本,資本永遠不會滿足,永遠要追求利益最大化。

資本發現,隨著經濟的發展,現在的有錢人越來越多,真的要給這些人這麼大的折扣嗎?不打折這部分人一樣會買買買的吧。

可如果不打折,剩下那些窮人的錢就賺不到了耶。

有沒有辦法把不同階層的人的錢都賺到手呢?

當然有啦,而且辦法簡單到小朋友都能想的到,就是同一件商品,可以貴一點賣給富人,狠狠賺一筆,然後便宜點賣給窮人,少賺一點。

這樣可以把商品賣給儘可能多的人,量一旦上來了,成本就可以更低,利潤空間更大。

是不是很簡單,很完美?

唯一的問題是,怎麼區別窮人和富人呢?

現在光憑肉眼看,肯定是分不出誰有錢誰沒錢的,何況是在網上買東西,更加難判斷。

但是馬克思說過什麼來著?資本為了追逐利潤,是什麼事情都乾的出來的,何況一個小小的辦法。

不過這就不是小朋友可以想到的辦法了,需要那麼一點才華。

這個辦法其實很古老,清朝時就有人在用,原理就是通過設定一個門檻,可以把不同的人區分開來。

當年,大貪官和珅救濟饑荒,面對大批饑民,為了防止有“不那麼餓”的人混進來佔用糧食,便抓了一把泥土放進鍋裡。

此時,不餓的人看到鍋裡的“泥粥”,便不願去吃。而真正瀕死的饑民,是不會在乎粥裡的泥沙的。

通過一把泥土,可以把真正餓的人甄別出來。

這個辦法,其實資本家們早已駕輕就熟,而且摸索出了一套效率和準確性極高的方法。

也許你已經注意到了,像麥當勞這樣的店是從來不打折的,但他們很樂於發各種繁雜的優惠券,為啥?

因為富人不屑於收集優惠券,窮人才有功夫收集優惠券來省錢。

你看,一張小小的優惠券,就能把貧富人群給區分開來。

所以啊,資本的背後,有的是聰明人。

那麼雙十一背後的資本想幹嘛就很清楚了,顯然不是為祖國培養學霸,而是想通過繁複的規則來設定門檻,把客戶篩選分序,以賺取更多的利潤。

同樣一件東西,富人不在乎折扣,不願花時間精力去折騰的,就賺你30%的利潤。而窮人在各種搶紅包,收集代金券,拉人助力等操作之後,我就賺你5%的利潤。

這樣就能真正做到即賺窮人的錢,又賺富人的錢,即吃了肉,湯也不浪費。

在大資料和人工智慧的助力下,這套玩法會越來越精準,直接鎖定到個人,你會發現以後訂同樣的機票和酒店,不同的人,價格都各不相同也就不用奇怪了。

而且規則變複雜還有另一個隱藏好處。

隨著網際網路比價工具的出現,現在對比商品價格變得很容易,用篩選工具一查,誰是全網最低價就清清楚楚。

這其實讓商家很反感,資訊不對稱的優勢一下子沒有了,你哪怕比別人貴一分錢,也會立即被篩選下去。這時商家只有拼命打價格戰,利潤被壓到了最低。

現在好了,玩法規則變複雜了,哪怕你有網際網路篩選工具,要對比商家的價格差異也沒那麼容易了。

因為不解幾個方程式,開幾個根號,恐怕很難搞清楚誰的東西貴,誰的東西便宜,商家的利潤空間又回來了。

有沒有感覺知識經濟時代真的來了,不光做生意,談價格要知識,就連看明白價格也要知識了。

所以啊,以後不管是打算做個成功的富人,還是安於做個普通的窮人,都必須要好好讀書,否則做人很尷尬的。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電商平臺的新零售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