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眾所周知,阿里巴巴的所有業務中,以淘係為代表的核心電商業務一直以來都擔負著養活全家的責任。但是隨著獲客成本越來越高、使用者增長陷入瓶頸、拼多多在下沉市場崛起等一系列內部和外部原因,僅靠核心電商養全家的壓力越來越大。

當然,核心電商的主戰場地位不會變化,可卻已經不是唯一的主戰場了。

以口碑、餓了麼和支付寶為主體的本地生活戰場開始進入白熱化階段,而以貓超、淘鮮達和盒馬為代表的同城零售雖然“平平無奇”,卻依舊憑藉路人甲的氣質闖進了阿里今年的重點佈局規劃中。

事實上,很少有人了解早在2018年11月阿里將天貓升級為大天貓以後,天貓超市就已經升級為在組織架構上與天貓事業群同等級的獨立事業群。

基於此,默默賺錢的同城零售雖然低調,阿里卻沒有忘記趁熱打鐵,再次調整了組織結構。

另外,前京東商城倉儲部總負責人李永和或將擔任負責人。

這次調整,無疑將會把天貓同城推上一個更高的戰略制高點。

► 為什麼要升級:天貓同城是全村的希望?

每一次的集團調整也都意味著方向上和戰略上的側重點的交換。當年在天貓事業群被一分為三的時候,已經顯現出了阿里要將其作為集團的核心重點進行運營。

根據阿里最新發布的第二季度財報,由新零售及直營業務(主要包括天貓超市、盒馬、進口直營和銀泰)產生的收入佔比高達20%,已經與佣金收入的13%拉開差距,穩居第二大收入來源的地位,且同比增速遠超位居第一的廣告收入。

事實上,天貓勢必會在阿里的業務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不僅因為佣金和廣告收入都與天貓有關係,同時天貓也是在淘寶內部蠶食流量的賺錢工具。

現在,天貓同城零售業務的發展能夠很大程度上分擔核心電商業務的營收壓力,未來甚至可能成為阿里收入結構中的中流砥柱。

此外,阿里和美團在同城零售和本地生活的戰役已經全面展開,繼京東、拼多多後,美團也成為了阿里非常重視的戰略競爭對手。

今年以來,阿里先是將貓超升級為同城零售事業群,又二次升級為大事業部,這代表了阿里對於深入近場零售的決心,但是滿足同城和本地使用者消費需求這一塊恰好是美團的主陣地。

另一邊,美團上線“團好貨”,該業務歸屬在美團閃購旗下,體量不大,但增速很快。這預示著美團開始進軍遠場實物零售,而實物電商則是阿里的基本盤。

圍觀神仙打架的我只想說,大佬何苦為難大佬。

據某阿里員工表示,“如何打好和美團之間的戰爭”已經成為阿里內網討論熱度第一的話題,對於美團,阿里可以說是非常著急了。正是因為高度重視,所以這次升級後對於負責人的選取也至關重要。

► 升級後要有供應鏈大佬坐鎮

在本次同城零售升級為大事業部以後,東哥認為本地零售事業群或有可能讓前京東商城倉儲部總負責人李永和或將擔任負責人。

李永和於2018年6月以張勇的CEO助理身份加入阿里,李永和與盒馬鮮生侯毅此前就是京東物流的同事,彼此也很熟悉,有利於業務配合協同。

在2018年11月大天貓一分為三之後,李永和開始擔任天貓超市事業群Quattroporte,此後一路伴隨貓超升級為同城零售事業群、同城零售大事業部。因此可以說李永和對於天貓同城零售業務相當熟悉。

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李永和本人的倉儲物流和供應鏈管理能力不可小覷。加入阿里之前,李永和曾在京東工作了5年,他歷任京東商城倉儲部總負責人、華北區域分公司區總,並在2014年12月全面負責京東商城運營體系的管理工作,出任京東商城運營體系高階副Quattroporte。

隨著李永和接手天貓超市的上任,他升級了天貓超市事業群的商業模式,從以“代銷”為主的模式,轉變為“代銷”和“採銷”並行的模式,天貓超市也開始自營了;之後又和合作夥伴共建近端履約中心,通過1小時達、半日達和次日達以滿足消費者不同時效性的需求。

可以看出,這些操作都是在把京東的供應鏈管理經驗運用到天貓超市。當前的線上商超中,貓超最大的對手就是京東超市,但不可否認的是自營模式的京東超市的確擁有更穩定的供應鏈和更高的運營效率,這大概也是貓超逐漸京東化的原因。

不過,阿里的商超業務整合還任重道遠,由於商超業務分散在不同事業群(貓超、本地生活、B2B),跨事業群的整合並非易事,不太容易形成合力。

在同城零售的戰略地位進一步升級以後,阿里的難題在於如何把新零售、本地生活和同城零售的生態矩陣更有效的打通,一旦這些業務真正地協同作戰,美團等競爭對手將面對巨大壓力。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5億人“種”了4年樹,馬雲“天價”造的螞蟻森林,現在咋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