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在智慧手機普及的今天,不少App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讓生活變得更方便、更有趣。但也有不少App在為人們提供大量便利的同時,也在大肆地獲取大量的使用者資訊。

App收集使用者隱私資料問題由來已久,一些應用程式強制獲取使用者通訊錄資訊,導致使用者過度授權,這部分隱私被用於“資料分析”,還有的則是被買賣,使用者安全隱私受到了極大的挑戰。

第四批“名單”公佈

近日,工信部發布了《關於侵害使用者權益行為的App通報》,公佈了今年第四批存在侵害使用者權益行為的App名單,並要求這批App需在9月7日前完成整改落實工作。逾期不整改的,工信部將依法依規組織開展相關處置工作。

就在不久前,工信部於7月24日釋出了今年第三批存在侵害使用者權益行為的App名單,共有58款App上榜。而這其中有8款App未在工信部要求整改的時限內完成整改,於是依據相關法律和規範性檔案要求,這8款App被工信部下架處理了。

而此次第四批名單中共有101款App,在這批App名單中,還有不少大家耳熟能詳的App,比如蛋殼公寓、映客直播、網易公開課、優衣庫、小愛音箱、有妖氣漫畫、貝殼網、黃油相機、毒物等。

這些App涉及問題包括違規收集個人資訊,App強制、頻繁、過度索取許可權,強制使用者使用定向推送功能等等。

另外,根據通報顯示,此次檢測中,應用寶、豌豆莢、小米應用商店等部分移動應用分發平臺管理主體責任缺位,對上架App稽核把關不嚴,檢測發現問題較多,未嚴格落實工業和資訊化部相關要求,後續工業和資訊化部將對問題突出、有令不行、整改不徹底的企業依法嚴厲處置。

隱私問題一定要重視

作為使用者,我們在安裝App的時候,會持續收到獲取拍照、通訊錄等許可權的要求。如果不選擇接受,App就有可能無法正常使用。而這些看似正常的許可權獲取,卻能夠在不法分子的眼中,成了絕佳的商機。所以我們在可以不開放許可權的時候,一定要儘量不開放許可權。

而作為開發者,應主動增強服務透明度,用通俗易懂、簡單明了的方式解釋收集使用個人資訊的理由,說明收集使用個人資訊對所提供服務的必要性。並且要為使用者提供拒絕接受定向推送服務並停止收集使用相關個人資訊的選擇機會,讓使用者自主掌控和處置自己的個人資訊。

開發者切記千萬別去打使用者隱私的“歪主意”,因為一旦東窗事發,那麼你的產品將面臨很多的問題:

1.App慘遭下架處理

國家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等多部門在去年12月30日聯合印發了《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資訊行為認定方法》,為監督管理部門認定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資訊行為提供參考和App運營者自查自糾、網民社會監督提供指引等。而從今年已公佈的四批名單來看,相關管理部門已經加大嚴懲力度,縱深推進App侵害使用者權益專項整治行動,加強常態化監督檢查。

另外,蘋果官方也有想過“動作”。此前蘋果就下架了不少向第三方分享使用者位置資訊的App,蘋果通過郵件向這些開發者表示“正在重新評估你的App”,然後就進行了下架處理。

2.品牌被影響

涉嫌侵犯使用者隱私的行為不僅可能會招來下架整改的處理,同時品牌也會因此而受到不小的影響。隨著隱私問題的頻繁爆出,使用者對於個人隱私安全愈發的看重,對於曾涉及使用者隱私的產品,相對的會持有謹慎提防的態度。

3.產品流量、使用者被搶

如果一旦涉嫌侵犯使用者隱私,相關產品可能會被要求下架整改,這不僅會造成品牌被影響,還有可能因此導致產品流量被競品攔截,使用者大量流失等問題。

寫在最後

使用者對於自身的隱私保護意識會愈加強烈,從長遠來看,App開發者應更加尊重使用者的許可權設定及資料收集,結合自身產品有針對性地為使用者設定保護功能,做好系統加密與威脅保護措施,以此提高使用者隱私洩露的門檻。

另外,一定要主動增強服務透明度,用通俗易懂、簡單明了的方式解釋收集使用個人資訊的理由,說明收集使用個人資訊對所提供服務的必要性。

簡單來說就是,開發者在必要資訊收集時,一定要讓使用者清楚自己什麼資訊會被收集,而收集這些資訊是必要的。與此同時,還必須要做好對這些使用者資訊的保護工作。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掌握核心技術!華為正式宣佈,中國產鴻蒙系統迎來重大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