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近日,華為雲的鯤鵬雲手機投入公測階段,綜合各種背景和資訊,可以得出一個資訊,這個是華為應對美國高階手機晶片的一種解決方案,結合之前的螢幕晶片的官宣,華為應該在嘗試一種脫離實體手機,以螢幕晶片驅動的虛擬雲手機,以目前雲技術的實力,實現這樣的應用場景應該不難,而且可行性很大,相當於找到了手機未來的發展路徑,更趨近於科幻電影裡通訊工具的形式。

在雲技術發展的現在,主要分雲底座、中間層到應用層,以雲端計算為代表的三種服務形式,分別是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臺即服務(PaaS)和軟體即服務(SaaS)三種,表現在產品和服務上,主要是雲基礎設施,主要是資料中心、伺服器和計算中心等,雲平臺,主要是面向對公對私的雲服務及測試系統,雲應用,主要是面對特定應用場景的雲應用程式,如醫療、衛生、教育、金融、儲存等等。傳統資訊系統與雲技術的區別還是在分散式,呼叫資源的靈活性和快捷性,但是其安全性也是使用者一直擔心的問題。

虛擬機器和模擬機在資訊系統開發和遊戲開發裡,很常見的方式,如何脫離實體機的效能限制實現高品質執行,也是新一代技術發展的關鍵。受限於實體晶片和綜合硬體的效能限制,大型軟體和遊戲執行受到了影響。PC端和移動端的區別就在於硬體環境的不同,如處理器晶片、記憶體、顯示卡等等,以便利化取勝的移動端,必然晶片等關鍵技術上有所取捨,如散熱、續航、多工等等。同一套技術系統下的多屏互動和互傳,也是現在的主流技術生態模式,如蘋果、華為、三星、小米等等擁有獨立多屏系統的廠商。

依託於雲技術和雲端計算,以及智慧AI晶片的加持,發展出一種脫離現有固態限制的新移動端形式,以及5G和6WiFi技術、無線區域網絡、柔性屏、透明屏等關鍵技術的突破,以及石墨烯電容電池等續航加持,突破傳統形態的希望就在不遠將來。以通訊技術來說,社互動動有語音、文字、視訊,內容互動有應用程式、社群以及資訊APP,遊戲互動有直播、短視訊和遊戲平臺。從需求分解來說,通訊互聯的關鍵不在於固態手機的晶片效能,在於通訊網路和通訊技術,電池續航和訊號強弱,以及抗干擾能力,以及在非正常狀態的保持線上互聯,例如GPS和北斗應用的海事衛星電話等等。

移動端的智慧手機,更多是社互動動的附屬功能,如移動辦公、拍照、APP等,以及遊戲互動,專業化的人群對於移動端的需求不同,更專業化更精細化的使用者畫像導致更多的手機品類和服務的誕生。脫離了使用者需求和應用場景,再完美的產品和服務都會有失敗的結局。

從國內手機廠商的發展來看,頭部的TOP5基本是華為、蘋果、OPPO、VIVO、小米以及其他,產品和服務的差異化程度越來越趨同,更多是作業系統和生態鏈的競爭,從蘋果系和安卓系的劃分,到現在各自系統的百花齊放,更多的是為了貼近使用者需求。從功能機到智慧機,從黑白屏到全面屏,螢幕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從智慧屏的電視應用,到PC端的筆記本,再到手持平板,再到智慧手機,還有中間階段的平板電腦和摺疊手機,智慧穿戴裝置如手錶和手環等等,從技術長線來看,不外乎硬體和軟體,如何突破硬體和軟體,以及驅動軟硬體的作業系統的界限,技術共振效應就會出來,生態的演化就會更有優勢。

柔性屏、石墨烯、雲端計算、雲服務、雲手機、超算能力等等技術協同,實現應用技術的突破應該不是難題,實現24小時線上、不斷電、持續執行、硬體系統迭代升級、便攜的科幻世界,應該就在不遠的將來。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不用充電的手機,華為雲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