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這個特殊時期的影響下,很多人未來收入的不確定性不斷增加,在這樣的局面下,人們紛紛自發消費降級,從之前的盲目超前消費逐漸趨於理性消費,特別是當消費主力成為Z世代之後,個性化與物超所值的消費更重要。
無論是平時逛街逛超市,還是逛淘寶時,偶爾都會遇到一些特別便宜的商品,無論品牌還是商品品質都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是價格卻比平時便宜一半以上,當你仔細看時才會發現,商品標題上會多“臨期”二字,大名鼎鼎的唯品會就是靠著“尾貨”生存的。
在多數人看來這是血虧賠本賺吆喝的買賣,但其實背後卻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很長一段時裡,福斯食品潛意識中臨期食品等於過期食品,所以行業中對“臨期”二字諱莫如深,線上電商平臺和線下門店都用清倉、促銷和尾單等字眼來代替“臨期”。
中國幅員遼闊,運輸成本高、流通效率低是很多廠家的心病,而常見的一些食品保質期基本在一年左右,從出廠到銷售端的距離普遍很長,而且國內很多商超的產品保質期超過三分之二就得下架做促銷處理,所以導致大量臨期產品出現,一度陷入極其尷尬的境地。
而且在同渠道下,同品牌、同品質的同一批產品,只要是臨期產品價格就至少跌半,但是清理庫存低價銷售的背後是一波強大的剛需,在這樣的需求背景下,微商、電商、直播和各種社交平臺成為處理臨期產品的好去處,臨期產品也構成一個被忽視的百億規模零售市場,據資料顯示每年有人靠臨期產品獲利數千萬之多。
當低價的臨期產品被消費者接受後,臨期產品也從超市額角落迴歸至醒目的區域,再加上各種平臺的自己調節也在消化臨期食品資源,既盤活了企業庫存,還以較為低廉的價格讓更多消費者享受到味覺體驗,而且實現了資源的有效配置,也迎合了勤儉節儉的良好風尚。
臨期食品並不是豺狼虎豹,沒想象中那麼可怕,關鍵要讓消費者買的明明白白,但是也要注意部分不法商家為了謀取利潤,翻新銷售過期食品等越線行為,坦坦蕩蕩的處理臨期商品,得到消費者的信任生意才能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