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作者/連連 編輯/丁克

“阿里內外”,是阿里巴巴公司內網的名字。如果說,阿里是個武俠江湖,阿里內網就是武林大會;阿里“內外”,也是一座橋樑,內外有別,卻又內外相連。它是走過20個年頭、擁有12萬員工的阿里巴巴內觀本心、外達天下的自我審視。

這幾個月,望阿里內外,熱點紛呈,可謂一波尚未平息,一波又來侵襲。年初,阿里抗疫,贏得廣泛尊重;之後,風向似乎漸變,各種真假難辨的“瓜”收割一屏屏流量,質疑、攻擊頻起;最近,阿里美股股價摸高300美金,港股超過6萬億市值,螞蟻即將上市,阿里入股圓通……好評重又來襲。

這些輿論的情緒起起伏伏——其實,阿里還是那個阿里,那個一直堅守“為今天努力,為明天投資,為未來孵化”的阿里。

阿里內網從建立伊始,確立了兩大原則:實名發帖,永不刪除。釘釘代考事件就是員工實名發帖投訴,兩次處理結果引發爭議,這事在內網吵翻天,還把“戰火”燒到網路,引發輿論熱議。身陷輿論漩渦,阿里既沒關閉內網,也沒三緘其口,而是在“阿里內外”專門開了一場直播,邀請全體員工一起與釘釘CEO無招、代考涉及當事人推心置腹談論這個事情,讓大家把所有爭鋒相對的抱怨、犀利尖銳的質疑,以及面向未來的建議全部都說出來,這次直播長達2個半小時,收看人數竟然達到了4萬多人,幾乎創下內網最高點選率——阿里內網倡導開放、透明、坦誠的溝通,由此可見一斑。

阿里巴巴市場與公關委員會主席王帥說,在阿里巴巴內網,任何問題都可以討論。這是阿里文化的底色,也是員工和管理者非常高效的溝通平臺。阿里巴巴不需要一派和氣,而在於傾聽和表述真實的自己,鮮明的態度,這就是阿里內網的獨特存在。我們永遠不會刪除刺耳的聲音,聲音越刺耳,觀點越尖銳,討論就越深刻,反思則越透徹。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CEO張勇(花名:逍遙子)聽完這場暢所欲言的直播,直接走到直播間,他說,有兩個字很重要,是“我們”,“我們”的共同標籤是“阿里人”,我們是站在這樣一個共同身份下討論一件事情。哪怕有爭論,哪怕爭論得非常激烈,觀點對立,但還是“我們”。

新入職的阿里員工最初聽說“阿里內外”最高宗旨是永不刪帖,或有疑惑。當看到這樣的一些帖子和言論,就放心“懟”人了。內網曾有神貼:初來阿里感覺還行,就是領導水平不行。有帖跟進:員工都是高富帥,就幾個歪瓜裂棗,還都去當領導了……正所謂“若批評不自由,則讚美無意義”。

2009年,一名員工與馬雲“互懟”的帖子至今掛著,員工直接說,馬總,有你這樣說話的嗎?更早的一篇外部文章也一直轉發在內網,內容大概是“馬雲帝國內幕,馬雲一手遮天”云云。

最近,阿里內網靜悄悄地說了幾件事,沒有用任何的正式通知,卻在外界引發極大地關注。7月,阿里取消週報、為PPT減負、不鼓勵低效加班,8月,阿里推行淡化職級,阿里內外以及釘釘系統隱藏了所有員工的職級,這些潤物無聲的“小舉動”,卻如王帥在社交媒體非常簡短的那句迴應:阿里從來不靠職級管理,但阿里永遠要直面未來管理的多元性。

頗為有趣的是,取消週報的訊息一出,內網馬上上了一個帖子:Quattroporte關注週報,然後就取消週報,這算不算是另一種形式主義?事實上,阿里取消週報並非一刀切,各個業務部門根據時間情況進行各自的解讀:有的徹底取消了,有的改成了雙週報,還有的繼續寫週報,尤其是海外員工,週報是他們與總部一個很好的溝通渠道。

用句老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這是一個激烈碰撞的時代,思想上的迥異源自立場的多元和生存環境的千差萬別,還摻雜著交織如網的複雜關係。逍遙子對新入職員工說,阿里既不像外界說的那麼好,也不想外界說的那麼差,我們就是我們,不完美,但希望做得更好。他還說,新員工入職,不是現有制度的接受者,是改變者和創造者,只有這樣,阿里巴巴才能更好。他還對阿里巴巴價值觀“新六脈神劍”做了一個大白話式總結:“新六脈”的原點是我們要做一個真誠的人,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願意相信別人的人,做一個願意幫助別人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有員工問逍遙子:老逍,有些員工叫主管“老闆”,你咋看?他迴應:我不喜歡叫“老闆”,但也不需要就此發個倡導,或者規定大家不叫“老闆”,倡導多了,倡導本身就是形式主義,這個事情就是從每個人做起,不叫別人老闆,也不讓別人叫老闆,叫花名就行了。

既為內網,說的是家事,內網的資訊就不應該洩露在網路。這些年,屢屢發生內網資訊轉發至網路,甚至引發軒然大波,比如,幾年來都在熱議的“月餅事件”。但是,一個內網擁有十幾萬人,本身就是一個“小社會”,本身就是一定意義上的網路。真實地感受並關切內網以及網路的聲音,時時“照鏡子、正衣冠”,這才是一家大公司與時俱進的格局與胸襟。

外界可能想象不到,在阿里內網,相比動輒就引發外界熱評的帖子,其實,真正生生不息的熱帖只有兩種:一種是“相親帖”,一種是“離職帖”,當然還有順勢插在各種熱貼裡的內部招聘廣告。相親代表相聚,離職代表分離。相聚和分離,是人生最重要、最永恆的兩大主題。

遲子建在《群山之巔》的結尾說,一世界的鵝毛大雪,誰又能聽見誰的呼喚?你我本是陌客,大都素昧平生,離職之際,發一個小小的離職帖,是告別,也是新徵程的開始。留守員工認真閱讀這些看似與己無關的“離職帖”,留言話別,傳遞的是瞬間溫暖。前路未知,坎坷多多,黑夜永遠擋不住一盞蠟燭的光明。

曾有一位“掃地僧”,數年潛水內網不語,發帖就是“離職帖”,大手一揮,就留了七個字:爺走了,江湖再見……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社交電商為何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