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草根創業者,高中畢業開始創業,22歲靠著借來的10萬元,用“苦力”背出一個擁有海陸空快遞供應鏈的立體王國。

創業20年來從未接受過任何融資,18年來從未接受過任何採訪。

神祕低調是他做事的風格,同時,他也有著“鐵血”和“柔情”的一面。

曾有人爆料,他不僅拒絕過馬雲的約見,還拒絕過馬化騰的約見。

他也是馬雲最想封殺的人。

2017年,馬雲的菜鳥裹裹和他的企業之間進行了一場激烈的廝殺。

這樣的PK,早在2016年,在劉強東與央視的《對話》欄目中,就曾神預言過。劉強東曾如此說道,當幾家快遞公司的命根被菜鳥裹裹抓住,不得不聽它話時,只有這家企業敢對馬雲說“不”。

他相信將來也只有這樣一個企業,能夠在獨立的快遞公司當中,長時間存在下去,而且有很好的利潤。可以看出,劉強東言語之間,透露出對這家企業老大的欽佩,對這家企業未來的看好。

正如劉強東所說,4年後的今天,這家企業不僅沒有受到疫情影響,反而在2020年上半年實現逆勢增長,營收增長率遠高於行業增長率,達到12.6%。這家企業的老闆的身價超過2200億。

就在不久前,8月28日8點28分,為答謝員工在疫情期間付出的血汗和努力,他自掏腰包5億元,給每人發放了888元。

這家企業就是順豐,而他就是這個順豐帝國的掌舵人——王衛。

01

王衛的母親是香港人,抗戰時期來到內地讀書,後成為江西一所大學的老師,並在學校的時候,認識了王衛的父親,一名空軍俄語翻譯。

王衛出生於上海,按照現在看來,是一個妥妥的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但由於當時的社會環境,那時候他們家的生活卻異常艱苦,伴隨著的是壓抑和苦悶。

王衛5歲時,因外公年歲漸高,身體不好,母親想回香港照顧他。就這樣,5歲的王衛跟隨父母舉家遷往香港。

香港和內地還是有很多不同之處。到了香港,他父母的學歷不被承認,只能進入到工廠,從事一些最基本的工作,領著微薄的工資。當時王衛一家面臨的情況是:一窮二白,一切都要重新開始。

才幾歲的王衛初到香港,面對陌生環境,起初有些不適應,但後來融入很快。但是因為家窮,他也嚐到了被人歧視的滋味,更嚐到了什麼是貧窮。

父母對他的教育很嚴格,就希望他好好讀書,將來學有所成,也算不枉費自己的一番心血。

看到父母如此辛苦,省吃儉用供他讀書,甚至還想把他送往國外留學,王衛決定和父母開誠佈公長談一次。其實,王衛想替父母減輕負擔。

和父母最後商討的結果是:他堅持要輟學!作為曾經都是大學老師的父母當然不同意,17歲的年紀,不念書,能做什麼?

王衛有自己的想法:第一,自己真的沒興趣再念下去,不想在學校裡虛度光陰;第二,作為一個血氣方剛的男子漢,不應該拖累家人,應該出去闖蕩,養活自己才是。

也許正是顛沛的童年,後來的家庭變故,讓王衛早熟,在17歲的年紀知道自己,作為一個男子漢,應該去養活自己,養活整個家庭。

藉助於對香港的觀察和理解,他體驗到了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也形成了自己對西方科學文化和科學管理的認知思維。

帶著這樣的經驗創業,順豐有了自己不同於其他內地創業的中西方結合的管理文化。

02

輟學後,王衛在想,自己能做什麼呢?

1989年的香港,已經十分繁華。街頭上,人流攢動,隨處可見不同膚色的人。這不禁讓人想起曾經那些火爆一時的香港電影,《賭神》《香港警察》等。

無數人南下香港淘金,除了掙錢,也許還懷揣著一個夢。這時候,國內正經歷第一波創業大浪潮時期,被稱為“草根創業”。

第一代的創業者中,就有後來奠定中國商業格局的柳傳志、王石、任正非、張瑞敏等人,還有靠賣傻子瓜子致富的年廣久。

王衛此時17歲,和許多年後的很多大學畢業生一樣,當時並不知道自己以後能做什麼。

第一份工作,是通過翻閱報紙找到的。在那個網際網路還不普及的時代,報紙、雜誌以及街頭巷尾的小廣告成為人們找工作的主戰場。

面對自己的條件,無學歷、無經驗、無資本,王衛清楚自己的定位。

看到一份測繪師助理的工作,王衛勇敢的去應聘了,最後應聘者要他的理由是看中他體格好,且年輕,應該吃得了戶外作業的苦。

說是助理,其實就是打下手,需要扛著重重的測繪儀器在建築工地來回奔波。盛夏的香港,室外溫度接近40℃,既潮溼又黏熱。

王衛的衣服總是溼噠噠的,長時間辛苦的戶外作業,再加上對專業知識的不熟,才做了兩個月,王衛便離開了。

他想到自己在這方面並沒有太多優勢,既沒有系統的學習過,也不具備專業的知識,很難有出頭之日。

這之後,王衛又賣過一些金融產品,也是在做了一兩個月後覺得不太合適,辭職了。

再就是,一家印染廠,做的銷售工作,在這裡呆的時間最久,有一年半。

在這段時間裡,他清楚地看到了這個工廠的管理弊端所在:管理混亂;沒有明確的績效考核制度;薪酬制度不合理;考勤制度不合理等等。

他記得,做業務是沒有佣金的;“全勤”的他卻拿著和十多天缺勤的員工一樣的工資。

一姑娘在水果攤前,水果攤賣著紅提、青提,都是美國進口的

那時的香港物價水平其實並不低。1989年的香港,提子每磅需要10元,馬鈴薯4元一斤……

王衛的薪資少的可憐,除去交給家裡一半的工資外,所有的花銷只有1000多元。這在當時的香港,生存艱難。

不得已,王衛再次離職,沒有陷入一味的迷茫中,而是反觀自己短暫的職業生涯,總結出了幾點感悟:

首先,作為老闆一定要公平、大方,以結果為導向,不要太多幹涉員工。王衛的大方,體現在他時時刻刻的企業經營中。2017年,順豐上市敲鐘前夕,順豐老闆就曾大度拋擲十億紅包給40萬員工發紅包,根據入職時間長短,發放金額不等。

其次,一個企業一定要有良好的薪酬體系和激勵機制,這也是後來順豐員工流失率很少的原因之一。90年代,有的順豐員工就可以達到一個月上萬收入。

第三,認真對待每一位員工,不要等到員工想要離開的時候再去後悔挽留。當時王衛離開印染工廠的時候,老闆想要以工資翻倍來挽留他,但他去意已決。

三段人生經歷,對王衛來說都至關重要。對他而言,雖然也有遇到不好的事,但是他並沒有因為沒有看到自己的成果,就否定這些經歷。

他認為它們都是有用的,這些經歷需要自己去總結,最終沉澱出人生的經驗來。

03

這段印染廠經歷,給王衛的人生帶來的不僅僅是思想上的成熟,還成就了他的傳奇人生經歷——順豐帝國,就在此處崛起。

故事的背景,在一個大的時代下就這樣徐徐展開。

1980年,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同時期,開放的“出口特區”的還不止深圳,還有珠海、汕頭、廈門。1984年,鄧小平第一次南巡,視察了深圳和珠海兩個地方,給予了很大肯定。

1992年,鄧小平第二次南巡後,中國迎來了改革開放的大發展時期。

也正是受此影響,中國迎來第二波創業大浪潮,許多體制內的人紛紛下海,扔掉鐵飯碗,懷揣著夢想,輾轉南下。

這其中,有史玉柱、潘石屹、俞敏洪、王傳福、郭廣昌等商業大佬。

當時內地發展如火如荼,很多港商看到其中巨大的商機,紛紛將製造工廠遷到內地。開放的內地,成為很多香港人的事業新戰場。

那時候不僅是內地人創業的大浪潮時期,也是港商賺取財富,獲得成功的時機。

幾乎每天都有企業開張,天天鞭炮不斷。這僅僅是廣東順德的一個真實寫照,還不包括其他地方。

珠三角和香港之間的經濟和業務聯絡變得緊密起來。香港店鋪裡的東西,在珠三角生產,一條經濟與貿易的貨運深港線逐漸形成。每天大量的信件與貨運,就這樣在這條線上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那是一個黃金時代,遍地是金子,就看能不能抓住。

王衛當時所在的印染廠,在順德,有大量的香港客源。印染做出的樣品需要寄到香港,讓客戶確認。

王衛也嘗試過在碼頭邊求人幫忙,將樣品捎到香港。一來一回,時間太長,生意也耽誤了。

後來,王衛也做過一些生意,看到別人做什麼賺到錢了,他也去模仿,結果都失敗了,但是也結識了不少生意場上的朋友。

那時候的香港還並未迴歸,由於當時環境政策的限制,大量的手續以及報關入境處理,非常耗費時間。一邊是越來越頻繁的經濟往來,一邊是受到瓶頸制約的物流。

因家人在香港,王衛需要經常往返順德和香港之間,都會有深圳朋友託他捎個檔案過去,或者從香港那邊帶個東西回來,基本每次都有“業務”。

深港線上的“挾帶人”

就這樣,那時在深圳街頭,經常會看到王衛騎著一輛摩托車,載著滿滿的包裹,穿行於小巷中。

一開始,出於謝意,朋友只是請他吃一頓飯。後來隨著包裹的越來越多,朋友也會塞給王衛一些“紅包”。

隨著兩地之間的貿易和往來更加頻繁,樣品拖帶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王衛發現,一個拉桿箱已經裝不下這些東西了。

此時的下游市場的需求量還在不斷攀升。

憑藉著敏銳的嗅覺,他意識到這是一個商機:為何不開一家物件收發公司,替珠三角和香港的客戶專門運送東西?他就向那些託他運東西的人諮詢,想聽聽他們的建議。

沒想到得到的是非常爽快的回答,“如果是這樣那就太好了,以後運送包裹的業務,就全交給你。”

那個時候的創業者,身上透露出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更何況,當時正年輕氣盛的王衛,血液裡更是流淌著一股無畏的拼搏精神。

他向父親說了自己的想法,父親也很支援他,於是借給他10萬元創業資金。

1993年,順豐在香港九龍吳淞街寶靈商業中心落戶

1993年,年僅22歲的王衛,與幾個平時很要好的朋友,在順德創立了順豐速運,並在香港太子的蕙蘭街租了一個店面,替企業運送信件和貨物。

砵蘭街被稱為“聲色犬馬、龍蛇混雜”之地,甚至有“紅燈區”之稱。但是這裡也聚集了各式的商鋪,從戲院到服裝店、雜貨鋪等應有盡有。

王衛之所以選擇這樣一個複雜的地方作為順豐的起點,也許就是看中了這裡的便利的商品世界吧。因當時的香港比大陸繁華的多,很多大陸朋友對香港的商品很是中意,不僅種類繁多,樣式也精美。

而王衛的到來,也成為這條街上的一個亮點。砵蘭街的鄰居,對他印象極為深刻,他們回憶道,王衛的貨車一直在這裡,上上下下拉貨。

在蘭街以前,沒有什麼人,自從王衛和他的順豐的到來,這裡才開始慢慢有別的物流公司,“還有足浴店”。

04

此時,杭州,恰巧也有一位叫聶騰飛的印染廠工人和他的小舅子陳德軍,現申通董事長,建立了一個叫“神通”的快遞公司,這就是後來的“申通”。

剛起步時的“神通”,資產只有一個破房子,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還有一張沙發。剛起步時的順豐,也是一個地盤小的可憐的小公司,連帶王衛自己,只有6個人。

早年創辦順豐之前,因政策限制,當時王衛的夾帶貨物渠道顯得並不是那麼地光明正大,和曾經的很多“水客”一樣,有點躲躲藏藏,甚至被戲稱為“老鼠會”。

所以,創辦順豐的另一個目的,就想不想再這樣偷偷藏藏的,而是力求帶貨方式的合法化。

剛成立時的順豐,摸著石頭過河,有很多管理上的不規範:沒有統一快遞標誌;沒有統一的服裝,快遞員穿什麼樣的衣服都有;交通工具也多種多樣,摩托車、貨車的都有,甚至還要走水路……像一支雜牌軍,王衛也是其中的一員。

在廣東順德並不繁華的街道旁,王衛和幾個人,在一間燈光閃爍的昏暗屋子裡,埋著頭,整理各種快遞包裹,膠布聲、走動聲、包裝聲音……混在一起。

在香港荷蘭街時,王衛每天凌晨就開始工作,直到晚上才離開。王衛和他的順豐,也給冷清的砵蘭街帶來了一片繁華景象。

隨著大量的貨物和訂單接踵而來,順豐的業務很是繁忙。雖然是老闆,但初期人手不夠,王衛自己也需要出去送快遞,一忙就忙到深夜。接著,晚上分揀,第二天白天送。

多年後,王衛依舊如當年一樣和大家一起送快遞。

圖為2016年11月,他在深圳華僑城和快遞員一起派件

他經常中港兩地跑。與大家同吃同住,王衛和每個小夥伴的每天任務就是跑市場。騎著摩托車,每天早出晚歸,大家都像瘋了一樣。

那是個激情燃燒的年代,所有的人,都渴望夢想與財富。奮鬥和拼搏,是順豐創業初期的主旋律。

成立初期,順豐快遞員正在工作

大家拼了命的做事業,有人用壞了十幾個拉桿箱和揹包,有人翻爛了幾十張地圖,有人因為著急送貨,不小心出了車禍……

隨著運貨量的逐漸加大,在做業務的同時,王衛非常用心地去鋪建關係網,處理好與政府、客戶等所有人的關係。

有一件事,可以顯示出,王衛與這些人的關係有多厚實。據相關媒體資料顯示,1997年,在香港迴歸前,國企中鐵快運企圖用鐵路打通香港貨運市場,但最後被當地的海關婉拒。

後來才了解到,原來順豐已經壟斷了所有的業務,即使自己開啟這條線路,也很難獲得資源。

初期,順豐除了順德到香港的陸上口岸線路外,還有兩條水路,那就是王衛開闢的番禺到香港和番禺到澳門的兩條快船路線。

王衛也成為番禺碼頭的常客,會在碼頭時常看到他的身影忙來忙去。此時他的身份並不像一位大老闆,更像一位“攜貨人”。

隨著政策的好轉以及完善,王衛開始建立起合法的通關途徑,並有意建立一套系統化的快遞運作模式,將零散的“挾帶”生意打包運作。

精心的運作和籌劃,再加上多年的能力和經驗,順豐開始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

當時,由於快遞市場沒有什麼太大的門檻,再加上政府監管缺失,和王衛競爭的同行者有很多。但由於王衛“講誠信,為別人考慮,看得長遠”,早早的將業務匯入正軌,所以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順豐活了下來。

而其他的同行快遞,則猶如曇花一現,很快便消失了。

同時,這也得益於王衛“從不做投機生意”。那些走私的只想走私,不想正規化,所以永遠只能停留在“老鼠會”時代,而王衛是有野心的,他要做的是企業客戶。

以低於市場均價30%的價格,順豐迅速積攢了一大批中小商家,“當時王衛搶了EMS不少生意,送一個檔案就幾十塊,很少賺”,一位順豐前高管說,“別人70塊一件貨,順豐收40塊”。這種“割價搶灘”策略,讓順豐的生意紅火的不行,“每年賺個幾百萬不成問題”。

1996年,以順德為起點,順豐開始涉足國內,將觸角延伸到廣東省以外。

以深港貨運為主力點,到1997年,順豐已經做到了區域性壟斷,其中順德到香港的陸路通道,順豐佔到70%。

此時,26歲的王衛的野心遠不止於此。

05

隨著順豐的發展,王衛覺得是時候將眼光放到國內其他地方了。

不約而同的是,申通也在這時做了一個很重要的決策:擴張。以上海為據點,沿著長三角自然設點,同時在北京也設下網點。

在創業之初,和所有的民營企業一樣,由於缺乏資金,順豐也用了這種“自然延伸”法,擴張的方式是——加盟,哪裡有市場哪裡就有它。

合作或代理是加盟的主要方式。

此時的順豐主要精力是拓展市場,採用的是“人海戰術”,這樣一來可以迅速拓展市場,二來可以調動人員積極性。王衛給業務員劃分片區,分別負責相應的市場區域。

為了開拓的疆土,大家都拼了命的往前衝。大家當時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摩托車,為了趕速度,時常不小心出車禍,摔胳膊斷腿,也是有的。

他們用性命換來了“順豐”,同時也得到了自己應有的獎勵——富饒的薪資和收入。當時有一大批業務員的收入已達萬元上,妥妥的萬元戶,在那個時代算是小資了。

從1996年到1999年,兩年間,以加盟的形式,順豐將業務迅速複製到華中、華北、西南等地。

各地分公司歸加盟商自己所有,公司的中堅力量是順豐在各地的網點負責人,除了上交一部分利潤外,其他的自己留有。

這樣的模式神奇之處還在於,直到2002年前,順豐都沒有一個總部,加盟分部倒是很多,比如廣州順豐、中山順豐等。

除了加盟,順豐還有掛靠與直營,三種方式並存。

06

1996年,王衛25歲,順豐已經初具規模,一年幾百萬入賬,他也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就在此時,他卻有點飄了,按照他自己的話來說,“一副標準的暴發戶”做派。

因為之前家裡太窮了,所以當他在年紀輕輕時就成了大家眼裡的“土豪”時,有點目空一切的感覺,恨不得告訴全世界,自己是有錢人了。

他開始花錢大手大腳,雖然有錢了,但是精神上卻有一種空虛感。這時候,他的妻子不斷地給他潑冷水,讓他保持清醒和冷靜。

另外,隨著事業的不斷上升,他的個人眼界和心胸也變得不一樣了。最重要的是,他找到了精神的寄託——佛教。

隨著公司業務的越來越大,王衛開始漸漸淡出公司的經營管理,開始和妻子游山玩水,過著逍遙悠閒的生活。雖然如此,王衛對公司的重大問題並未放鬆,尤其涉及到公司榮譽的問題。

令他沒想到的是,原先粗放式的擴張模式,雖然成就了順豐,但是也在逐漸毀掉順豐。

隨著順豐的高速發展,王衛感覺到了一種失控感。

當一個電話打到王衛這兒時,王衛覺得情況遠比自己想象中的要糟糕。接下來,電話一個接著一個,王衛這才意識到要出大事了。

自己原來想無為而治,通過對地方代理和合作者的放權管理,實現一個良好的發展軌道。但是沒想到這樣是不行的,諸多弊端已經顯現:

第一,這些加盟商已經自成一體,恰如地方割據的諸侯,各自為政,不受約束,亂放價格。

第二,加盟商不知自己的存在,片區員工只認得自己的經理,不知道順豐大老闆是誰。

第三,和順豐搶生意。這些加盟商最後自己開起了公司做生意,本來是順豐的拓疆“將軍”,此時卻變成了“敵人”,和自己搶地盤,甚至帶著業務單幹。

第四,發貨速度和貨物安全得不到保障。加盟商有各自的攬件和送件環節,不能保證快遞效率,這樣一來,給順豐帶來了很大的名譽損壞。

第五,和順豐的經營理念出現了根本性的矛盾。順豐提供的是高附加值的服務,相比較價格而言,客戶更重視速度和可靠性。而這些加盟商正在一步步損害順豐在客戶心理建立起來的“信任感”。

第六,順豐服務品質極速下降,甚至出現暴力分揀等情況。

大量負面資訊開始不斷糾纏著順豐,大量的客戶也開始不斷流失。

這樣下去,自己苦心經營起來的順豐將面臨著很大的危險。

他對比國際四大快遞巨頭,它們均採用的是直營模式。順豐的加盟營銷模式雖然在剛開始發展的時候,給順豐帶來了很大的好處,在短短的幾年裡,如滾雪球一般的壯大,但此時已經明顯不再適合順豐的未來成長了。

順豐需要“整頓”了!歷史上曾有“杯酒釋兵權”,宋初宋太祖趙匡胤通過酒宴勸說武將放下兵權,就這樣不動一兵一卒就坐穩江山。是否考證,不可而知。

王衛此次也要學趙匡胤,收權了。他要將分散在各地的“兵權”全部收回,收歸順豐左右。

但王衛遇到的遠比趙匡胤要困難的多,“兵權”豈是說收回就收回的。

王衛採用強硬的一刀切政策,給加盟商發通牒,用錢買回所有的股份。想賣的就留下跟著順豐一起幹。不想賣的就離開,順豐會重新在那裡自建網點。

甚至對於那些跟隨自己十幾年創業的老員工,王衛也是不給一分股權,對供職於的父親和妹妹也是如此,他也不留情面,將他們裁掉。

事情不可能如此一帆風順,順豐和王衛遇到了巨大的阻礙,甚至遭遇黑社會的威逼、恐嚇,還有人身安全威脅,要買他命。

王衛不得已僱傭了保鏢,至今他的身邊還有4-6個保鏢,由此可見這件事對他影響很大。

同時,為了增加客戶對順豐的粘性,順丰采取了更加高效的服務,如果加盟商承諾48小時,順豐就能做到36小時,以此類推。

兩年的大換血,所幸順豐沒有元氣大傷,這得益於王衛的果斷以及有效的戰略與計劃。此外,王衛只是收了加盟老闆的權。

對待底下的員工,王衛的態度是,只要你聽話,順豐就還可以容你。有人這樣評價:“這樣不管還好了,所以你看他現在7萬多個收派員全是個體加盟,自己管自己,挺好。”

雖然有負責人離開後,有的轉入他家,有的自己開了快遞公司,但快遞速度都沒能快過順豐。

客戶對於市場的選擇還是理性的,他們最後還會找到順豐。

經歷人員大清洗和組織結構大變革後,王衛終於將話語權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並於2002年,在深圳成立順豐總部。

直營模式下的順豐戰隊

此後,順丰采取中央集權制,由加盟制變為直營制,王衛一個人說了算。

那些留下來的人,都是十分忠心於他。對於那些一線開拓人員,王衛從不限制成本,據說,無論開多少票據、數額多少,王衛總是不看就籤。

這是順豐歷史上的一次重大變革,也是分水嶺。順豐終於不再是分散的“老鼠會”了,變成了一支正規軍。完成了商業模式的轉換,順豐和其他快遞公司也開始步入不同道路。

完成授權後的順豐,開始正式開拓華東這塊市場。和以前的自發複製不同,順豐開始主動立體全面化鋪網。

07

2003年,“非典”爆發,位於深圳的順豐,屬於重災區。因為人們不敢出門,快遞業暴增。

航空業也受到很大影響,一度陷入疲軟狀態,航空運價大跌。

這次危機卻是順豐的轉機。

為了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王衛決定與揚子江快運簽下合同,成為國內第一家擁有全貨運專機的民營快遞企業,業界一片譁然。

此外,順豐還與國內多家航空公司簽訂協議,航線多達230條,利用專用的腹艙,完成多個城市之間的快遞運輸。

一“飛”沖天,飛機的高效性也奠定了順豐日後在快遞行業的江湖地位。

此時,王衛開始為順豐定製高階思維,明確市場細分和產品定位:

第一,定位中高階客戶人群,以檔案和小件業務為基礎,不做大件貨物業務,尤以商業信函為主。

為此,順豐曾經放棄過如摩托羅拉如此的大型跨國企業業務。摩托羅拉曾找到順豐,希望它能參加其的物流專案投標。在如此巨大的誘惑面前,順豐考慮的是高額的重貨運輸成本,利潤也很薄,最後放棄了。

第二,定好產品價格體系。如兩公斤包裹,順豐30元,EMS是43元,DHL則是112元。如此,客戶也能接受這樣的價格。

第三,上門服務體系。全國聯網,36小時送達。從預約下單到上門取件,不超過一小時。從順豐營業點到上門送件,派送時間不超過2小時。

第四,設立全國統一電話,服務隨時隨地。

這年,順豐的ERP系統也正式投入。

如此,以“快、準、安全”為特點的順豐,深得廣大客戶認可。順豐可實現全天候乃至365天無節假日派送。憑藉革命性的服務,順豐在2003年後以50%的速度增長,形成的規模優勢,也抵消了增加的包機成本。

隨後,順豐以低價的香港件為主打成品,迅速佔領華東乃至整個中國市場,200個網點佈局完成。

從2004年開始,順豐開始喊出“發展民族速遞業”,希望自己能成為民族快遞的代表,能與國際巨頭一較高下。

2006年初,順豐的網點遍及國內20個省,100多個大中城市,300多個縣級市鎮。

2009年,新《郵政法》開始頒佈,快遞行業開始重新洗牌,順豐在這次優勝劣汰中,更加強大。

順豐首架飛機試飛成功

當年2月9日,順豐拿到了中國民航局批准的順豐航空公司籌建許可,一次性購買了2架飛機,首架飛機於當年年底試飛成功。

從2010年起,順豐開始開通國際航空快運,首先是新加坡,接著是日本、南韓、馬來西亞、美國、泰國等。

現在,這家總部位於深圳的航空公司,有北京和杭州兩大航空基地協同執行。順豐航空也成為順豐快遞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保障,也是品牌的有力延伸。

順豐已經形成獨有的三駕馬車:直營模式+高階定位+航空運輸。一個龐大的順豐海陸空王國形成。

“物流企業的發展,中國快遞企業的發展就在於它的標準化,也是現在最大的問題。所以順豐成功的原因,最重要的就是服務的標準。一開始它就建立了直營的形式。所以一開始定的標準比較高。所以現在看它的價格是最貴的,但是它服務是最好的。”中國國際物流節組委會副祕書長伍華曾經如此說道。

至此,有人問順豐模式是可以學習的嗎?一位人士如此這樣回答:“商業模式、運營方法、管理體系都可以複製,但是機遇已無法複製。”

的確,順豐的機遇是無法複製的。以90年代的深港兩岸發展機遇,當發展到一定程度後迅速決策變更商業模式,變為直營模式,到SARS時佈局航空到後來堅持高標準的服務模式。

王衛也被手下人看作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經濟動物”。

08

在2013年以前,順豐的發展從未有過任何融資活動。那麼20年來,順豐發展的錢從哪裡來?

全部從銀行借款或是企業營業所得。

2004年後,為獲得流通資金髮展國內網點,王衛曾先後9次抵押物業或商展給銀行。據說,2004年,FedEx曾想以40億到50億的價格收購順豐,被王衛拒絕。

2005年,王衛更是將整間公司按揭給中國銀行,想要待盈利後贖回物業。

王衛為何冒著抵押借款的危險,也不願融資或者出售順豐?

且看順豐的營業利潤就知道了,2010年達到了130億元,僅次於第一名的郵政之後。

順豐是一個正在乘風破浪的成長型公司。更何況,順豐是王衛和他的手下,拿命一點一滴換來的心血,他怎麼捨得賣。

然而,順豐燒錢的地方也很多。後來順豐準備涉足電商,光構建一個IT系統就需要20億資金。這惹來國內很多PE、VC的追逐,包括美國花旗銀行在內的美國投資商也在尋找他。

對於這些投資人,王衛都避而不見。儘管有傳言,有人開出50萬隻為和他吃個飯。花旗銀行願意為見他,付給諮詢公司1000萬美元佣金。

那些私募資金經理對順豐的評價是:“順豐非常好,但是太神祕了,我們見不到。”

如果說王衛堅持不融資的理由是,他沒有求好心切的做事方式,內心平靜如水,想踏踏實實做企業。2003年前,當很多快遞公司進軍房地產時,他卻只專注於做他的快遞。

那麼2013年的首次融資,是王衛在冷靜客觀分析面臨的市場環境後,做出的決定。

同時,王衛是一個極其低調且神祕的含蓄之人。有時候,他和員工一起吃飯,也沒有人能認得出他。他也會經常扮成快遞員,出現在凌晨8點一線收件點中。即使在公司年會上,員工也得到暗示不許給老闆拍照。

有人要採訪他,想要通過快遞資深行業人士牽線,他無可奈何地回答道:“你算了吧,想採訪王衛,門都沒有。””

18年來從未接受任何媒體採訪,就連順豐的企業內刊《溝通》,也從未出現過他的照片。

2010年,王衛在香港買地蓋別墅,被一個港媒長期臥底記者偷拍,寫了一篇《水貨佬做到買屋仔,買757飛機》。文章客觀分析了王衛的創業和順豐,對順豐基本持肯定態度。

本不想露面的王衛本人也感到十分尷尬,最後讓人撤了照片。

直到2011年底,王衛破天荒的接受《人民日報》的專訪,然而談及的最多的是公司,而非個人成績。

順豐王衛(中)亮相上市儀式

這位低調的老闆最終選擇在2017年打破“順豐不上市”的堅持。但是這並未違揹他最初的初心,即:不會受上市的影響,變得浮躁,也不會變成一個圈錢的機器,而是要做一個有價值和理想的平臺,讓一批人有尊嚴的生活著。

順豐小哥在大雪中吃便當。當王衛了解到照片背後的故事時,當場飆淚。他把每一位員工都當成順豐大家庭的孩子。他要讓他們有尊嚴地活著。

王衛最終的目的,不過是想順豐成為一家基業長青的民族企業,讓員工能過的更好。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鴻蒙之個人理解及其取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