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繼共享單車創業熱潮退潮後,共享經濟的概念依然熱度不減。無論是“三電一獸”共享充電寶專案的如火如荼,還是共享汽車的初現苗頭,又或者是共享電單車的烽煙再起。都彷彿預示著,共享經濟裡面,依然有令一些企業垂涎三尺的肥肉。

以共享電單車為例,雖然其消費場景與共享單車幾乎一致,都是為了打通短途出行的最後一公里。但是,因為城市管理政策、電單車的造價成本、維護成本以及行駛安全性等無法與共享單車相提並論,因此在其推進的過程中,並未像共享單車那樣來勢凶猛,而是一波三折。

從3-5年前的百家爭鳴,到現在的滴滴、美團、哈囉三大巨頭對決,共享電單車這個創業領域,可謂好戲連臺,看點十足。那麼,共享電單車這個“慢行業”為什麼有這麼持久的生命力,而且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呢?本文將通過多個維度的分析,來追尋其背後的根本原因。

資本血拼之下,共享電單車行業增長強勁

據艾媒諮詢資料顯示,2019年,共享電單車的投放規模達到100萬輛,同比增長52 %。預計2025年共享電單車投放數量將超過800萬輛。由此不難分析,共享電單車行業,將是一個即將出現爆發的大市場。

而且,從2020年共享電單車的動向來分析,以上預測並非毫無依據,也正在逐步得以印證。

4月初,青桔單車融資超10億美元,業內人士分析,將主要用於共享兩輪車的擴大投放。實際上,滴滴的共享單車與共享電單車組合投資的構想,在其推出青桔單車時即已初見端倪。而且,滴滴旗下的青桔單車與街兔電單車,也幾乎是同一時間推出的。2019年6月,滴滴即將上述兩個歸屬的單獨的事業部進行了整合,成立了兩輪事業部。

無獨有偶,期間美團單車也被曝在電單車方面動作頻頻。據36kr報道,美團於2月份向富士達、新日等電單車企業下單百萬輛以上的共享電單車訂單。其近期釋出的財報也顯示,二季度已向市場投放電單車30萬輛,這也說明,此前傳聞的美團重金加碼共享電單車的訊息,並非空穴來風。

而另一方面,有公開資料顯示,巨頭哈囉出行早在2017年即已進入兩輪車共享業務,目前僅電單車業務即已覆蓋超過300個城市。佔據的市場份額約達到70%。據了解,其助力車業務已經成為哈羅的現金奶牛。

由此可見,三大巨頭都瞄準了這個一度被人唱衰、甚至沉寂了一段時間的共享電單車行業。而且,也都採用了比共享單車更為堅決的投資策略,大有與競爭對手血拼,拿下這個十分難啃的大市場的決心。只是,三家巨頭都來頭不小,而且誰也不甘示弱,恐怕這個戰場又要烽煙再起。

共享電單車為何成兵家必爭之地?

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共享電單車的市場之所以被“舊事重提”,無外乎是一些行業前輩在屢屢碰壁、做了嫁衣裳之後,一些頭部企業的不甘心心理使然。

畢竟,與共享單車專案相比,共享電單車具有使用率與客單價的優勢。僅僅從共享電單車企業的現金流來源來分析,都是一樁划算的生意。眾所周知,很多共享單車企業的半路折戟,就是死於缺乏現金流,在繳納押金的形式被廣受詬病並不斷取締後,企業如何回血成了最大的難題。

而投放單車或者電單車的過程,本身也是企業燒錢、比拼資本的過程。因此,相對於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具有快速回血,以及更大盈利空間等多方面的優勢。這也不難理解,很多企業都會看準這塊市場大蛋糕,甚至連並不缺錢的網際網路巨頭也趨之若鶩了。

以美團入局該領域的目的為例,就可以對共享電單車成為巨頭紛爭之地的原因窺見一斑。美團CEO王興,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宣揚美團的成功,源於他及美團踐行的長期主義。

據其在前期公佈財報時的電話會議,王興認為共享電單車巨頭高頻消費場景的特徵,可以彌補美團使用者對於平臺業務需求頻次不足的問題,對於美團的長足發展,具有長遠的戰略意義。

而對於滴滴、哈囉來說,本身就是出行行業的佼佼者,當然不會在這個前景廣闊的共享電單車市場上後退半步。因此,也就造就了三大巨頭三足鼎立的競爭格局,在筆者看來,這種局勢,甚至可能導致三大巨頭的共享電單車業務長期共存,市場份額的競爭也持續膠著。

加上此前有資料顯示,中國單車日均騎行需求超2億次,而電單車的日均騎行需求則達7億次,頻率遠遠高出共享單車。而在計費方面,當前市場滴滴、美團、哈囉三家共享單車計費基本統一在30分鐘1.5元,電單車則基本為20分鐘2元。

因此,可以預見,在該行業結束大批量投放電單車的野蠻生長階段後,也極有可能形成良性迴圈。當企業前期的大規模投放策略落地後,因為其進入正常運轉,而開始盈利賺錢。

只是,這個市場儘管足夠龐大,卻並非投資者與入局的企業說了算。近年,共享電單車之所以沒有像共享單車那樣如火如荼,而是磕磕碰碰、走走停停。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國家交通、環境相關政策的影響,而在推進整個行業前進的過程中,甚至有些步履維艱。

新戰場的新挑戰:共享電單車的擴張之困

與共享單車的哀鴻一片相比,共享電單車除了頭部企業之爭外,也有一些相對小型的企業在下沉市場活得很滋潤,甚至一些傳統的電動車製造企業也加入到這個競爭行列。筆者注意到,早在2017年,雅迪、愛瑪、新日、臺鈴、立馬、歐派、新大洲、宗申、鬆吉、小牛等多家電動車整車企業已經進軍共享電單車領域。

因此,如果你經常到三四線城市走一走,你會發現這些城市的街頭,經常能看到這樣的風景:人們騎著藍色、黃色、青色、橙色、綠色的電單車一閃而過,風馳電掣。時尚輕盈的車身設計、比單車更快的速度與操控感,是共享電單車更受歡迎的重要原因。

只不過,在內線城市,除了哈囉、滴滴、美團的電動車外,目前最常見的共享電單車品牌是松果、小遛、拜米、喵走出行、牧森等。這也說明,幾番洗牌後,已經有一些共享單車品牌成了犧牲品。

與共享單車對比,人們對於共享電單車的印象,在夏天更為深刻。

甚至有網友談到共享電單車的好處,這樣調侃:炎熱的夏天騎單車容易出汗,而電單車則因為速度快,十分涼爽宜人。由此,共享電單車,似乎正在成為解決二三線城市使用者3-10公里短途出行問題的必備交通工具。

但是,不容忽視的是,即使是像滴滴、美團、哈囉這樣的巨頭,也面臨著共享電單車規模化發展的瓶頸,進入了快速擴張的困境。

而這個困境,主要來自於共享電動車的安全性以及日常運營,也由來已久。實際上,早在2017年,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深圳等城市相繼釋出規定表示,“不發展”或“暫不發展”共享電單車。而2020年上半年,隨著入局者投放車輛的動作加大,“約談”、“整改”、“叫停”等再次成為共享電單車領域的熱門詞。

這也表明,即使是還在風口的共享電單車,終究還是難以逃脫被國家政策、規範監管的命運。而且,其過去一直存在的安全、運維問題依舊是行業難題。

例如,在車輛運維方面,仍有使用者吐槽共享電單車找車難、電瓶沒電、車輛定位不準等問題。而近期,網路上傳播著不少各地城市管理部門清退共享電單車的視訊。共享電單車的無序停放,不僅嚴重影響了市容市貌,更影響了城市的交通與安全。

除此以外,因為共享電單車的行車速度快,也極易引發交通事故,電池充電、短路造成火災事故也逐漸增多。這也是共享單車創業專案推進最大的阻力之一。

據工信部公示內容,2013年至2017年,全國共發生電動單車肇事致人傷亡的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電動單車肇事致人傷亡的道路交通事故5.62萬起,造成死亡8431人、受傷6.35萬人、直接財產損失1.11億元。為此,工信部也於2019年釋出了關於電動車(含新能源汽車)等的報批檔案,對於相關事故隱瞞不報,進行暫停上公告等嚴肅處理。

由此可見國家整治以電動車為代表的新能源車輛的決心。但是,在網際網路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幾乎沒有什麼是技術解決不了的。為此,各大參與共享電動車競爭的企業依然有著迎難而上的勇氣。

實際上也是如此,鑑於共享電動車未來將走向掛牌出行、實名認證騎行等更新的、更高科技的出行方式。而隨著人工智慧、物聯網技術在交通管制方面的應用與不斷成熟,這些現實問題也終究會得以解決。而各大企業所爭奪的,將是一個超級大的流量入口,更是一個相對某些領域更為高頻、更有可能帶來商業化盈利空間的新行業。

由此可以預見,如果以上提及的安全性問題、運營問題都能通過新的人工智慧、大資料、物聯網等智慧科技得以解決,共享電單車的大範圍普及,可能只是時間問題,未來可期。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大鴻雲倉:賦能電商企業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