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白茫茫一片,真乾淨。

這是曹雪芹為《紅樓夢》寫下的結局。

也可能是我們為中國至少500萬外賣騎手寫下的結局。

9月8日,兩天前。

《人物》發出文章《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

文章的確撬動了那座“大廈”。

美團、餓了麼相繼發出宣告,道歉加整改。

先不論這些宣告邏輯是否自洽、措施是否奏效、後續是否保證有效實行。

它們的確實現了企業最迫切的願望——

平息事態。

9月10日,今天。

知乎熱榜再無關聯話題。

Sir下午4點開啟微博,相關話題熱度最高的,熱搜第46位。

一個小時後再開啟,它已經被眾多明星八卦擠出榜單。

是因為事情解決了嗎?

不。

是因為我們察覺到了自身的無能為力。

是因為我們在呼籲和聲討之後,還是不得不在飯點開啟外賣軟體。

是因為。

我們自己也處在某個不斷更新的系統裡。

事情會被解決嗎?

Sir想較真。

魔盒已然開啟,能做的只有面對。

今天的文章,就聊聊那個始終被迴避的問題——

這場人VS系統的競速。

系統、系統裡的你我,將去向何方。

哪怕答案無可奈何。

01

系統在哪

《人物》文章裡,一個細節讓Sir印象極深。

美團為了提高騎手安全意識,會在騎手接單過程中不定時彈出安全教育視訊,讓騎手停車看完才恢復正常接單。

似乎也沒那麼冷血?

真實情況是:

湖南的美團騎手阿斗說,一次送餐高峰期,他不得不停車在路邊觀看突然彈出的安全教育視訊,結果被一輛飛馳的單車撞倒,腳踝扭傷,被迫休息。

△ 《人物》

諷刺吧。

諷刺不僅在於外賣小哥的窘迫遭遇。

更在於它暴露出企業瘋狂追求效率、利潤,必然犧牲員工人性的死迴圈。

這是此次外賣熱點的根本矛盾。

也是我們第一個需要釐清的線索:

這不是某個公司的問題,而是(幾乎)所有大型商業企業都難以避免的狀況。

否則。

大型輿論討伐,不過是又一次槍打出頭鳥的宣洩。

只有餓了麼和美團嗎?

大多數寄託於演算法的公司,都跟“人”產生過矛盾。

作者流水線式洗稿,滿足以演算法為基礎的內容推送機制。

視訊領域,也有過因演算法而導致失控,湧入無數低俗扭曲的內容。

看似沒有外賣行業的傷害來得觸目驚心。

本質上,同樣是把“人”馴化為規則下的工具。

再把時間往回推。

“演算法”是新興技術,卻並不是什麼新鮮邏輯。

從前它有別的稱呼——

叫績效,叫考核。

無論稱呼怎麼改,榨取員工最大價值,同時控制最低成本,是企業的金科玉律。

開始,它需要你的能力。

篩選簡歷,設定面試、筆試,讓你從千萬人中脫穎而出。

沒完。

培養能力需要成本太高,轉而榨取你的時間。

所以馬雲會說“996是一種福報”。

所以我們會在深圳南山、北上廣CBD,看到徹夜的燈火通明。

如果時間還是太貴了?

還可以榨取的,就是血和汗。

遠到100年前,美國就出現“血汗工廠”這個詞。

世界上大型的公司,都被媒體用它形容過:富士康、耐克、古馳……

近到當下。

那些員工為公司犧牲健康,甚至生命的例子,絡繹不絕。

《奇葩說》曾經丟擲過一個議題。

“感興趣的工作總是996,我該不該886?”

播出便引起巨大爭議。

站在“老闆”陣營的羅振宇、馬東、李誕、薛兆豐,甚至站在精英階級發言的許吉如,無一倖免被罵,扣上“資本家”的帽子。

他們說錯了嗎?

至少在Sir看,他們的觀點仍在可辯論的範圍。

那為什麼引起這麼大的反感?

太殘酷。

殘酷在,不是他們說得不對。

而是恰恰對了。

這是我們潛意識中不願意承認的共識。

所以,今天這道“辯題”的破題點——

我們不必以熱血之名浪漫化“996”,更無法簡單地用詩與遠方去逃避現實中的激烈競爭。

把視野擴大。

去看見:系統、演算法、潛規則,已在我們身邊劃出一個巨大的圓圈。

去找準:“你”,在其中是什麼位置。

02

人在哪

別誤會。

Sir並不是要把所有鍋甩給吃人的“演算法”。

而是在釐清技術發展的代價與風險後,該反思一個問題:

每天享受著演算法/系統帶來的便利的我們,是不是也早就被“系統化”了?

真的有跡象了。

回到此次外賣事件。

於看客。

看到外賣員的心酸後,大多數人第一反應是憐憫與討伐。

這是《人物》文章下最高讚的回答:

其他平臺最多的聲音也類似:

“我點外賣從來都不急。”

“晚到一點也沒關係。”

“這就解除安裝美團餓了麼。”

……

於平臺。

輿論的沸騰後,第一時間選擇公關的是“人情”。

“系統是死的,人是活的,將心比心……”

甚至於外賣小哥本身。

他們最常說的一句話:

“你不幹,多的是人排隊要幹。”

仔細想想。

問題出在哪——

我們對他人的關心,僅限於同情而非共情。

我們對自己的審視,只敢看到價值卻不敢提權利。

演算法的世界裡沒有“人”。

這不可怕。

最可怕的是,日益被演算法包圍的我們,也變得面目模糊。

Sir在昨天的熱搜榜還發現這樣一個話題:

#餓靈騎士#

上面是一張外賣配送截圖,顯示“騎士體溫63.3℃”。

下面是一張電影《惡靈騎士》海報。

點開話題頁。

你很難相信那樣的情景:

所有人都在玩梗、抖機靈。

諷刺吧。

系統內的外賣騎士不像“人”,我們也沒把他們當“人”。

正因如此——

一次亟待解決的矛盾艱難浮上水面,先是被“他真的很不容易”的喟嘆輕飄飄略過。

再被嘻嘻哈哈的惡搞覆蓋,石沉大海。

沒辦法。

這是一個沒有時間回頭的時代,絕大多數人都是那隻蒙著眼睛繞圈的驢。

我們都在被“系統”推著走。

於是。

你一邊呼籲著996、007的反人性,又只能心驚膽戰地適應著社畜角色。

前腳,你剛在國外社交媒體上炫耀,國內生活多麼便捷,經濟發展多麼蓬勃,後腳就為外賣小哥的遭遇感到心碎。

荒誕嗎?

正常。

因為我們需要在不多的休息時間吃到一盒新鮮快捷的外賣。

然後重新回到屬於自己的賽道上飛馳。

因為我們需要和更大的利益成果緊密站在一起。

以“我是一份子”的榮耀,來麻痺“我到底為了什麼”的無奈。

Sir承認這是每個人都要面臨的失語。

不是懦弱。

正因出賣“自己”來得如此讓人心酸。

學會真正用一個以平等而完整的“人”去看待系統中的每個個體,才更加值得尊重。

03

系統與人,人永遠是雞蛋

如果不剎車,我們會被推向哪裡?

回到影視裡找答案。

以下一幕,你絕對不想在未來看到。

未來世界,人類科技飛速發展。

一嬰兒呱呱墜地。

TA的未來會怎樣?會從事什麼工作?會活到多少歲?

沒有。

一部機器輕輕掃過嬰兒的額頭。

“嘀——律師。”

下一個。

“嘀——地盤工人。”

……

什麼機器這麼神奇?

演算法。

超強演算法。

這是《西部世界》第三季對“系統”的未來想象。

“雷荷波”,英塞特公司研究出的處理系統。

雷荷波相當於資料處理器,能通過演算法產出策略。

無休止的算計,以效率、科學為名。

它強大到,能通過資料預估人類歷史——

2019年12月18日 華盛頓 第四十五任總統彈劾 (已在現實發生)

2020年5月20日 印度尼西亞 生態系統毀滅

2024年12月9日 布宜諾斯艾利斯 美國總統候選人遇刺

2025年10月9日 巴黎 熱核武器襲擊

2037年 莫斯科 俄國第二次內戰

2058年2月27日 未知地點 重大/臨界事件

一個極端化的假設,卻實際地展示出——科技面前,“人”毫無還手之力。

首先,剝奪你的選擇。

聽起來很高階:

它能具化潛能,為客戶指定最合適的人生方向。

在你出生之前,以及成長的每一步,它都在取樣資料,並以此資料指引著你下一步怎麼走。

注意,是取樣所有人的資料。然後綜合資料,給你一個標準、安全的最優解。

想特立獨行?沒門。

當然有人會想——

我至少不用迷茫,乖乖按著路線走,一輩子不好不壞,也沒差吧。

“系統選擇”的欺騙性就在這。

它讓所有人都往一個方向走,同時讓你覺得,跟著大家往前走,是你自己的選擇。

萬一你覺得不對勁?

好辦。

它慢慢剝奪你的情緒。

當下演算法,通過給外賣員不斷派單,縮短時間,增加半徑,所謂“優化”。

未來演算法高階多了。

它為每個客戶都準備好一盒“晶片”。每天內服一片,就可以通過它來連線平板電腦,控制自己的情緒。

煩了,累了,來一片。

明天又是元氣滿滿的一天。

最後,也是一錘定音。

剝奪你的希望。

Caleb就是這樣一個人。

女主德洛麗絲帶他到一家餐廳,告訴他:

你每年的2月23日都會來這裡點同樣的東西

Caleb說,“你是在監視我嗎?”

德洛麗絲:“不是,是有東西在監視你。”

Caleb立即明白了,噢不奇怪,大資料嘛。

嗯,大資料似乎沒什麼大不了。

直到女主給他看自己的“檔案”。

裡面有事無鉅細的“評分”:

社交評分:2.7

職業評分:3.6

……

評分會同步所有企業、用人單位,只有他不知道。

所以系統給他的設限:再努力也只能當個建築工人。

不止。

系統根據他的憂鬱症病史,服藥記錄等資訊,計算出他會在10-12年內自殺。

連地點都算好了,海邊。

對,凱勒真的曾經偷偷深夜來到海邊。

《西部世界》裡,德妹把“雷荷波”稱為“偽神”。

兩層含義。

第一層,真正的神明,是系統背後的制定者。

第二層,這個神明沒有賦予人們希望。

誇張嗎?

把視線投向周圍。

就說Sir比較熟悉的影視圈。

最早靠“演算法”發家的流媒體巨頭,網飛。

早期靠強大的資料採集和使用者推算,投拍一系列優質影視劇。

最典型一個例子,《紙牌屋》。

從BBC製作轉到網飛製作,主演凱文·史派西一開始是猶豫的。

可網飛只用一句話就說服他:

“演算法已經算好了,只要你在,《紙牌屋》會繼續火。”

於是在2013年Netflix的工程師們發現,喜歡BBC劇、導演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和老戲骨凱文·史派西(Kevin Spacey)的使用者存在交集,一部影片如果同時滿足這幾個要素,就可能大賣。

後來呢。

大量使用者湧入,網飛愈加信奉演算法至上。

把原本使用者給影片評價的打分系統,改成更容易計算喜好的“贊”和“踩”。

結果,網飛的確在全球快速漲粉;另一邊,我們卻越來越多地對“網飛出品”失望。

因為根據“演算法”,大多數人都愛看肥皂的、刺激的、狗血的。

Sir還想提一個導演。

新海誠。

一個原本非常作者化、表達私人化的動畫導演。

但慢慢地,他變了。

不管是《你的名字。》,還是《天氣之子》。

掌握更多資源後,他逐步放棄個人化表達。

反之,奔向商業化生產。

組建分工明確的大型專業團隊,把故事的情緒曲線精確到每分鐘,完全捨棄以前偏好的低落結局。

△ 《你的名字。》每分鐘都被新海誠安排得明明白白

而作品形式,也從精緻唯美的短片——

《秒速五釐米》《言葉之庭》,時長分別為1小時,和46分鐘。

到標準模式的商業大片——

《你的名字。》106分鐘,《天氣之子》111分鐘(中國大陸版113分鐘)。

Sir不否認新海誠想突破,想改變的進取心。

新海誠不是第一個了。

縱觀全球,不少導演都進入了賽博朋克的修羅場。

正如此前馬丁·斯科塞斯對“漫威電影”的擔憂:

它們名義上是續集,在精神上是翻拍,裡面的一切全都是官方蓋章的,因為不可能有其他的方式。這就是現代系列電影的本質:市場調查、觀眾測試、審查、修改、翻新和再加工,直到它們可以被消費。

這就是當下許多商業電影的“信仰”:

大資料,代替導演表達;情緒表,代替劇作結構;演算法篩選,代替光影解析。

這是一種進步嗎?

Sir只覺得這些作品,越來越沒有“人味”了。

影視圈外更殘忍。

年初一部紀錄片《美國工廠》裡有這樣一個細節。

當人與系統的較量無解時。

福耀集團找到一種越過問題的解決方案。

實現工廠自動化。

越來越多標準化的工作,被機械臂一步步取代。

它們不出錯,不喊累,不提額外的要求。

解放勞動力?

紀錄片結尾,領導們踏著自信又堅定的步伐,指點車間,排兵佈陣。

“我下次要做的就是把這四個人取消掉”

“取消”。

這詞用得準確又冰冷。

可誰能保證,這“取消”不會落到自己頭上?

只要我們繼續輕易投誠“系統”,繼續放任對“人”的漠視。

外賣小哥。

地盤工人。

車間工人

程式設計師。

……

最後。

嗯,真乾淨。

編輯助理:奧利奧雪糕、小津安4郎

最新評論
  • 1 #

    看得我午飯都吃不下去了,我想認識作者

  • 2 #

    根源是壟斷吧。壟斷企業用標準化系統化的服務擊垮了無法提供穩定服務小型企業,再雙向壓榨消費者和員工,賺取超額利潤,使大資本家大企業主迅速暴富。網際網路經濟為個人和社會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也催生了新的剝削形態,

  • 3 #

    我弱弱的問一下,騎手罷工不行嗎?為啥要呼籲社會的同情?

  • 4 #

    美團坑死騎手,沒手機話費,油費。差評就扣錢,只扣沒獎勵的那種。有意見你就滾!

  • 5 #

    罷工能馬上讓美團垮掉,問題是你不可能說服全部騎手同時罷工

  • 6 #

    拿起鍵盤,都是愛心人士。放下鍵盤,全都灰頭土臉

  • 7 #

    收藏了 回家慢慢看

  • 8 #

    別忘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你要是覺得不公平或者掙不到錢完全可以辭職不幹了,你在幹不還是有利可圖嗎?以前還蠻同情理解送外賣的,經過了許多事感覺你們是拿我們的善意佔我的便宜!還是我花配送費了你就按時按點給我送到吧,給你們的容忍已經夠多了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鴻蒙OS手機版即將釋出,華為、榮耀舊款機型也能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