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的好轉,居民消費稅費穩步回升。這也帶動了相關產業的快速復甦。
近期阿里巴巴釋出2020年第二季度財報,營收1537.5億元 淨利潤394.7億元,相較上一季度1143億元,有了明顯提升。
然而,雖看似一切回到正軌,但今日不同往昔。
電商江湖格局仍未穩固說到電商江湖,除了阿里,京東,拼多多必須榜上有名,這三者被公認是當前電商屆的三巨頭。
這三巨頭也於近日相繼釋出了2020年第二季度財報。京東二季度實現營收2011億元,同比增長33.8%;阿里巴巴實現營收1537.5億元,同比增長34%,高於市場預期的1480.55億元;拼多多取得營收121.93億元,同比增長67%,略高於市場預期的121.52億元。
從營收上來看,京東在"三巨頭"中排名第一,也意味著重回高速增長賽道的京東實力不可忽視。
儘管在營收上,拼多多不如阿里、京東,但在增速上,卻是兩倍於兩者的增速,這也說明拼多多很有後來居上之勢。
不可小覷的拼多多,在使用者上的增速強勁。根據財報資料,拼多多過去12個月累計的活躍買家數達到6.8億,本季度使用者增量達到5510萬,創下上市以來單季度最大增幅
而且6.8億的資料,也讓拼多多和阿里差距逐漸縮短。一季度拼多多和阿里在中國零售市場的使用者差距接近一個億,而二季度之後,二者之間的差距僅有5000萬。
同樣在使用者方面,二季度的京東表現也不錯,單季度超過4000萬的增速讓京東的使用者終於超過4億。
在京東迴歸,拼多多使用者不斷增加的情況下,阿里依然不能掉以輕心,原本賽道中的競爭也將愈發的激烈。何況它還有面對抖音、快手、微信小程式入局等電商後浪的崛起。
那些躁動的後浪們在阿里電商的修羅場裡,它除了要直面京東、拼多多的直接競爭,還必須要堤防抖音、快手、微信小程式的明爭暗搶。
電商這場仗,位元組跳動是提了心要打。6月上旬,以"電商"明確命名的一級業務部門成立;7月份,電商中心落戶上海;8月,抖音電商會進行全品類閉環——要求直播商家和主播使用抖音小店,或者掛在購物車裡的外鏈必須進駐星圖平臺的商品庫。9月初,媒體報道稱,位元組跳動又拿下了屬於自己的第三方支付牌照,給自己的電商業務打了一個"重要補丁"。
位元組跳動最不缺的就是流量,用流量變現似乎在正常不過,再通過變現能力吸引更多的品牌、商家和紅人入駐平臺,打造短視訊版本的電商帶貨平臺。
除了抖音,快手也非常重視在電商的佈局。2020年年初快手製定了更高難度的增長目標,其中廣告收入目標是400億元,電商GMV目標是2000億元,後又上調至2500億元。比起媒體去年猜測的,快手2019年電商約600億元的GMV增加了有3倍多。
快手的電商打法是,減少自己對任何一家大平臺的依賴。這一點尤為重要,曾被淘寶斷了介面的蘑菇街就是前車之鑑。快手選擇的新夥伴是京東。這次,快手也獲得了更大權益,京東將自營商品庫完全開放給了快手,使用者可在"快手小店"直接購買京東自營商品,無需跳轉,且享受後者的配送、售後服務。
微信小程式的崛起也被視為是阿里最大的競爭對手之一。估計阿里那個時候也沒有想到,並不具備電商基因的騰訊,在三年前"搗鼓"出小程式後,就成了騰訊轉型to B業務的重要砝碼,一個小程式購物的時代正在被開啟。
前有京東、拼多多"前浪"的緊追不捨,後有抖音、快手、微信小程式等"後浪"的圍追堵截,阿里在電商這條賽道上,是否再度上演"功守道"讓外界尤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