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媒體近日報道,經濟學家弗蘭克·拉文發表文章《對華經濟戰:我們是否需要設定一條底線?》,指出圍繞美中經貿關係的爭論仍在繼續。幾個月前拉文曾談到這個話題並且觀察到儘管進行了再平衡,但中美並沒有發生真正的脫鉤。最近,隨著拜登政府探討美中兩國共同降低關稅,這場爭論重新浮出水面。
對中美兩國來說,降低關稅將帶來經濟利益,但會激怒那些目標是激怒對方的人。因此,如果你想幫助美國經濟,降低關稅是很有意義的。但如果你的主要目標是引起與中國的摩擦,則降低關稅沒什麼吸引力。讓我們來看看圍繞美國是否應該減少與中國的經濟活動,即所謂脫鉤的更廣泛爭論。美國要禁止與中國的正常商業貿易嗎,還是應該允許。但應通過稅收或其他激勵措施積極鼓勵尋找替代渠道?
或者,如果美國企業不成比例地從中國採購產品,脫鉤是否意味著要注意集中風險?抑或這主要與國家安全問題有關,比如授予中國科技公司市場準入或從中國進口可能用於美國國防工業基地的材料?所有這些擔憂或許都有一定道理,但我們也應該注意反駁其觀點。現在的情況是討論都還未有定論,但在華盛頓已經有不少人叫囂要沒收中國投資於美國乃至於整個西方的資產,並且切斷中國的海上貿易線。
這些好戰的聲音首先要求“迅速脫鉤”。然而,美國與中國的一般經濟接觸並非出於利他主義或是天真幼稚,而是出於進入中國市場的願望,無論是採購零部件還是銷售商品。我們可以將其描述為正常經濟活動,並將其與那些涉及國家安全的問題區分開來。拉文的公司幫助美國消費品牌向中國銷售產品,它們每天都能看到市場的成功。
中國消費者喜歡這些產品的原因與美國消費者一樣,從耐克到可口可樂,美國公司的產品棒極了。考慮到相關問題,美國是否應繼續向中國出售產品?還是讓經濟戰發展到徹底脫鉤?首先必須要承認現實,美中之間的經濟接觸給兩國都帶來了相當大的好處。如果中國的生產要素更便宜,它們會使最終的美國產品更具競爭力,並促進美國的出口。退出中國市場的損失將是極其巨大的。文/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