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雙碳”政策積極,能源IT大有可為
1.1、“雙碳”承載國家意志,政策催化行業景氣向上
全球“減碳”趨勢明確。由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引起的全球氣候變化已經成 為本世紀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在此背景下,全球減碳趨勢勢在必行,在《巴黎 協議》的框架下,到本世紀中葉實現碳中和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根本舉措。根據高 瓴產業與創新研究院引自 ECIU、“一帶一路”網數據,截至 2020 年底,全球共有 44 個國家和經濟體正式宣佈碳中和目標,包括已經實現目標、已寫入政策文件、提出或 完成立法程序的國家和地區。其中,英國 2019 年 6 月 27 日新修訂的《氣候變化法 案》生效,成為第一個通過立法形式明確 2050 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發達國家。
1.2、“雙碳”時間緊,任務重,能源數字化成“雙碳”落地重要支撐
“雙碳”目標減排總量大、時間緊。2020 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約 110 億噸, 居世界首位。碳達峰要求碳排量控制在 120 億噸。碳中和意味著實現全社會碳排放 與森林、草原、土壤等碳彙集能力持平,對應碳排放總量約 15 億噸。歐美髮達國家 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時間普遍超過 50 年,而我國目標 30 年內減排 95 億噸, 減排壓力大,時間緊。
能源數字化是實現“雙碳”目標的應有之義。據數字能源產業智庫,傳統能源行 業僅關注瓦特流,“發-輸-配-儲-用”節點之間彼此孤立,難以協同,導致電力生產效 率低;且全鏈路存在大量“啞設備”依靠人工維護,運維效率低。因此傳統能源基礎 設施運行方式難以應對“雙碳”發展帶來的新挑戰。能源數字化通過引入 5G、AI、 大數據、IoT 等數字化技術,可有效提升能源生產效率、運維效率和能源效率,最終 助力碳中和目標實現。我們認為“雙碳”目標有望催生能源 IT 行業景氣高位向上, 打開龍頭成長天花板。
2、電力信息化:老樹發新芽,龍頭乘風起
2.1、驅動1:“雙碳”目標催生電力消費需求,電網投資有望持續景氣
用電需求拉動電網投資高景氣。根據《南方電網“十四五”電網發展規劃》,南 方電網“十四五”規劃電網投資約 6700 億元,較十三五 4400 億元電網投資總額增 長超 50%,資金投向包括加快數字電網建設和現代化電網進程,推動以新能源為主 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構建等。根據《國家電網 2020 年社會責任報告》,國家電網 2021 年電網投資預計 4730 億元,較 2020 年的 4605 億元保持高位向上。我們認為“雙碳” 目標催生電力消費需求,進而拉動電網投資持續景氣,產業龍頭有望確定受益。
2.2、驅動2:電力領域減碳形勢嚴峻,數字化成新型電力系統投資重點
電力部門為碳排放最大來源。2020 年中國電力行業碳排放量約 39 億噸,佔碳排 放總量比重約 35%,為中國碳排放量最大來源。此外,電力行業還要承接其他領域 轉移碳排放,國家電網預計 2030 年通過電能替代減少其他行業二氧化碳排放約 5.5 億噸。
提升新能源比重為電力行業碳中和的必由之路。中國電力結構目前仍以火力發 電為主,2020 年火電佔全國總髮電量比重高達 68%。逐步降低煤電佔比,提升可再 生能源佔比,是電力行業減碳的必由之路。據全球能源互聯網研究院,碳中和目標要 求 2060 年中國清潔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 90%,清潔能源裝機達到 76.8 億 千瓦,是現有模式延續情景的 2 倍。
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將成為未來電網投資核心。現有電力系統已無法 適應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接入,難以滿足新形勢下的電網運行需求,因此需要 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以保障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併網和消納,從而實現打造清潔低碳 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根據安永研究,與傳統電力系統相比,新型電力系統要能全力 支撐新能源規模化發展、併網與消納;其次,新型電力系統的電網智能化、數字化水 平大幅提升,同時要具備更加強大的安全防禦體系和靈活柔性的調節能力。
數字化是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重要抓手。根據《雙碳目標驅動的數字化新型電力 系統》,數字化作為“電力 CPS 協調規劃的基礎、大電網穩定運行的保障、配電網價 值提升的途徑”,有望成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主要抓手和建設重點。伴隨電網數字 化水平提升,電力系統網絡攻擊挑戰將更為嚴峻,電力信息安全需求更為迫切。我們 認為,在電力領域具備豐富行業 know-how 的電力信息化廠商和電力信息安全廠商, 有望享受碳中和時代紅利,進入業績高增長通道。
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加速電力信息化落地,十四五期間高景氣有望延續。國家電 網電子平臺關於電力信息化建設招投標顯示,2019 年國家電網信息化設備(調度硬 件類)招標數量為 57886 臺/套,同比增長超 60%,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拉動電力信息 化招標進度顯著加速。我們認為十四五期間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有望持續景氣,龍頭 業績增長可期。
3、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景氣,催生“虛擬電廠+儲能”藍海市場
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勢在必行,儲能和“虛擬電廠”應運而生。新能源裝機比例及 用戶側間歇性負荷的進一步增長,對電力系統靈活調節能力要求日益提高,以新能 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勢在必行。儲能和虛擬電廠在新能源消納方面能夠發 揮重要作用,有望成為開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手段,進入 快速發展階段。
3.1、虛擬電廠: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開啟藍海市場
“虛擬電廠”通過軟件系統,實現多種分佈式資源的聚合和協同優化。根據《虛 擬電廠基礎特徵內涵與發展現狀概述》的定義,虛擬電廠(Virtual power plant,VPP) 不是一個真實的物理電廠,但起到了電廠的作用:發出電能,參與能量市場;通過調 節功率來參與輔助服務市場調峰、調頻等。作為一個特殊的電廠,參與電力市場和電 網運行的協調管理系統。它既可以作為“正電廠”向系統供電調峰,又可作為“負電 廠”加大負荷消納配合系統填谷。
虛擬電廠是對安全高效進行新能源消納的有效手段。以風能和太陽能為代表的 新能源具有顯著的間歇性和強隨機波動性,若將單一形式的多臺新能源發電機組規 模化地接入大電網,將產生較嚴重的系統穩定性問題,制約新能源電力大規模開發 利用。虛擬電廠是滿足新型電力系統需求側互動響應能力提升重要工具。虛擬電廠 提供的新能源電力與傳統能源和儲能裝置集成的模式,能在智能協同調控和決策支 持下對大電網呈現出穩定的電力輸出特性,成為安全高效利用新能源電力有效抓手。
電力供需趨緊背景下,虛擬電廠經濟效益突出,前景可觀。根據 36 氪數據,在 需求側,我國東西部電力供需關係趨緊,電力峰谷差矛盾日益突出,各地年最高負荷 95%以上峰值負荷累計不足 50 小時,亟需可靠的解決方案來應對。在供給側,技術 日漸成熟促使虛擬電廠成本不斷下降。根據 36 氪引自國家電網數據,通過火電廠實 現電力系統削峰填谷,滿足 5%的峰值負荷需要投資 4000 億;而通過虛擬電廠,在 建設、運營、激勵等環節投資僅需 500-600 億元。我們認為虛擬電廠顯示出較強的經 濟性,有望成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重要方向。
歐美虛擬電廠率先建設,中國尚處試點階段,前景可觀。從全球來看,虛擬電廠 在歐美髮達國家發展已經形成一定規模,亞太地區虛擬電廠需求將進一步增長。諮 詢機構 P&S 預計,全球虛擬電廠市場將從 2016 年的 1.92 億美元增長至 2023 年的 11.88 億美元,年均複合增率超 30%。我國虛擬電廠尚處於初期發展階段,供需兩側 發展潛力可期。 中國虛擬電廠處於邀約型向市場型轉型階段。根據璞躍中國(Plug and Play China),中國虛擬電廠尚處於邀約型向市場型轉型階段,仍需要政府補貼行業發展, 典型如廣州市 2021 年 6 月發佈的《廣州市虛擬電廠實施細則》。未來伴隨虛擬電廠 在交易運行規則、資源聚合範圍、新能源協調控制策略、調度算法等方面標準的統 一,有望迎來較大的市場化發展空間。
虛擬電廠在國內多點開花。根據《支撐虛擬電廠互動的信息通信關鍵技術研究 展望》總結,近年來國內各地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和電網公司的號召,相繼發佈適應本 地現狀的 VPP 相關政策,並開展虛擬電廠實踐示範,典型如江蘇、浙江、上海、冀 北等地。
此外,山西、廣東等積極打造匯聚多種負荷類型的需求響應資源池,參與電力輔 助服務市場交易,實現調峰調頻及源網荷友好互動。2022 年 5 月 20 日,部署於國電 投深圳能源的虛擬電廠平臺發出指令,調度尚呈新能源蛤地智能充電站將 50 千瓦時 電量從 0 時轉移至 4 時,根據 5 月 26 日廣東電力現貨市場數據,深圳能源通過此次 試驗獲利,平均度電收益 0.274 元,成為國內首個虛擬電廠調度用戶負荷參與電力現 貨市場盈利的案例。2022 年 6 月 23 日,山西省能源局發佈《虛擬電廠建設與運營管 理實施方案》,為目前國內首份省級虛擬電廠運營管理文件。
競爭格局:多領域玩家紛紛佈局,電網信息化企業佔據主流。虛擬電廠因可觀 行業發展潛力,吸引了眾多領域企業入局。根據 36 氪整理,主要包括三類玩家,一 是電網信息化企業,依託在電力、通信領域經驗技術和電網公司豐富的信息通信資 源,具有開展虛擬電廠業務的先天優勢,成為當前示範項目主力,如國電南瑞、國網 信通、遠光軟件等;二是智慧能源和 IT 領域方案提供商,主要依託能源領域系統開 發、控制計量、數字化轉型等技術儲備實現虛擬電廠系統優化,通過與能源領域企業 合作實現資源整合與業務拓展,如恆實科技等;三是新能源、新型儲能等領域企業也 開展虛擬電廠技術研發和佈局,如國能日新等。
3.2、儲能:新能源消納剛需,成長空間廣闊
儲能為新型電力系統不可或缺的關鍵支撐。新能源發電的間歇性、波動性、隨機 性特徵十分明顯,高比例接入電網系統,會對電網的穩定性產生重大影響。儲能技術 與可再生能源發電的結合應用,可以平抑新能源發電功率波動,增強電力系統的靈 活性,是未來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關鍵支撐技術。
根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統計,截至 2020 年底,我國電化學儲能累計裝機規模為 3,269.2 兆瓦,則十四五期間我國預計新增電 化學儲能裝機規模近 26,730 兆瓦。根據南網科技招股書,按照配置儲能時長 2 小時 (53,460 兆瓦時)、市場預期儲能系統單位成本 1.5 元/瓦時計算,未來 5 年相應的儲 能系統技術服務的市場規模約 800 億元。 另據國家電網發佈的《中國能源電力發展展望 2020》預測,2060 年新型儲能規 模將達到 400,000 兆瓦,較 2025 年大幅增長,相應的儲能系統技術服務規模也將呈 現指數級增長。
4、智能電網如火如荼,重視配網、用售電IT投資機遇
4.1、概述:智能電網產業鏈拆分
智能電網產業鏈涉及發電、輸電、變電、配電及用電五大環節。電源側為發電環 節,包括可再生能源發電與不可再生能源發電,國內發電環節主要由華能集團、中國 電力投資集團、大唐集團、國電集團和華電集團五大電廠建設。電網涵蓋智能變電、 智能輸電、智能配電和用電環節,主要由國家電網、南方電網承建。
用電環節為目前智能電網投資主要環節,配電側佔比有望提升。據《國家電網 智能化規劃總報告》,用電環節佔智能化投資的佔比最高,主要因用電信息採集等項 目建設投資規模較大。其次是配電環節、變電環節,主要由於配電自動化、智能變電 站新建和改造等項目的建設。
4.2、發電:新能源發電不穩定性,催生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需求
新能源電力具有波動性和不穩定性特徵。新能源發電量大小與風力大小、光照 強弱密切相關。風力和光照強度不確定性較大,導致了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呈現出 波動性和間歇性特徵,進而導致新能源發電量與用電量的不匹配。以光伏為例,在一 天的凌晨及傍晚,由於太陽輻照強度不夠,發電端的發電出力不足,此時會出現用電 負荷大於發電出力;而在一天的中午,由於太陽輻照強度較好,發電端的發電出力大 於用電負荷。
新能源電力不穩定性,催生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的需求。由於新能源發電的不 穩定性,新能源大規模直接併網可能打破電力系統的平衡,對電網造成嚴重的衝擊。 對新能源發電功率進行預測,可方便電網企業預先了解不同時間段內新能源電力的 發電規模,通過提前作出發電規劃,實時調節各類電力的發電量等保證電力系統的 平衡和電網的穩定。此外,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也是發電企業內部管理的必要手段。
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市場加速增長。根據沙利文的《中國新能源軟件及數據服 務行業研究報告》,截至 2019 年,中國發電功率預測市場的市場規模約為 6.34 億元, 自 2014 年到 2019 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 13.90%。根據沙利文預計,中國新能源發電 功率預測市場 2019 年至 2024 年平均複合增長率有望達到 16.2%,到 2024 年市場規 模將增長至約 13.41 億元,其中光伏發電功率預測市場規模預計為 6.51 億元,風力 發電功率預測市場規模預計為 6.90 億元。
我們認為,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市場規模加速增長的驅動力包括:(1)新生新能 源發電功率預測服務性價比較高,推動滲透率快速提升;(2)光伏電站和風電場數量 快速增長,催生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需求增量。 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年均服務單價約 5-8 萬。根據國能日新招股書披露的經營 數據,新能源功率預測服務平均每年的服務金額較低,通常為 5-8 萬元。對新能源 電站而言,從高質量服務中取得的收益遠大於服務採購成本,從而推動新能源發電 功率預測服務的滲透率較快提升。
新能源電站裝機容量和比例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根據國家能源局,截至 2021 年底,中國風電裝機達到 3.28 億千瓦,光伏發電裝機 3.06 億千瓦,分別佔全國 總髮電裝機容量的 13.8%和 12.9%。根據沙利文《中國新能源軟件及數據服務行業研 究報告》,新能源裝機規模有望保持較快增長,預計到 2024 年中國光伏發電裝機容 量將達到約 4.77 億千瓦,風力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約 3.06 億千瓦。我們認為,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持續突破,有望催生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市場可觀增量。
國能日新為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市場的領跑者。根據沙利文的《中國新能源軟 件及數據服務行業研究報告》,國能日新為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市場的領跑者,2019 年在光伏發電功率預測市場和風能發電功率預測市場的市場佔有率分別為 22.10%和 18.80%。除國能日新外,光伏發電功率預測市場的主要企業還包括南瑞繼保、東潤環 能、中科伏瑞,其市場佔有率分別為 17.70%、16.20%和 6.90%;風力發電功率預測 市場的主要企業還包括金風慧能、遠景能源、東潤環能和南瑞繼保,其市場佔有率分 別為 14.90%、13.30%、11.70%和 6.30%。
4.3、輸電:受益輸電線路里程增長和智能化改造滲透率提升
三種輸電線路智能運維管理方式相互補充。輸電線路智能運維管理根據實現方 式的不同,主要分為通道可視化及本體狀態監測、無人機巡檢及機器人巡檢等方式。 通道可視化及本體狀態監測是能夠全天候全時段在線自動運行監測的方式,能夠及 時發現輸電線路通道的安全隱患及對本體整體運行狀態進行評估。無人機巡檢作為線路特巡的一種手段,對線路進行巡視,用於發現線路較為細節的缺陷,需要專業人 員在現場操控才能完成對線路的巡視。機器人巡檢主要用於電纜隧道場景應用,按 照設定的線路或鋪設的導軌對重點點位進行巡視。三種輸電線路智能運維管理方式 應用於不同的具體場景,相互補充,共同參與完成整個輸電線路的智能運維管理。
中國輸電線路里程呈持續增長態勢。近年來,在國家智能電網建設及跨區輸送 電量需求不斷增長等因素的驅動下,中國輸電線路里程呈持續增長態勢。根據國家 電網及南方電網《2020 年度社會責任報告》,國家電網 110 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累計 長度由 2016 年的 93.2 萬千米增至 2020 年的 114.2 萬千米,南方電網 110 千伏及以 上輸電線路累計長度由 2016 年的 20.8 萬千米增至 2020 年的 24.9 萬千米。
輸電線路智能運維裝置潛在需求數量約百萬級。根據智洋創新公司招股書,以 山東省為例,110kV 輸電線路杆塔間距通常約為 250 米、220kV 輸電線路杆塔間距 約為 330 米,電壓等級越高輸電線路杆塔間距越遠。根據智洋創新公司招股書披露 的輸電線路杆塔安裝間距為 250-500 米的假設,以及國家電網及南方電網 2020 年底 110 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 139 萬千米計算,全國預計可安裝輸電可視化裝置 278- 556 萬臺(基於逐級安裝測算)。
4.4、變電:智能變電站向狀態化發展,催生百億級潛在市場
智能變電站要求電力設備檢修監測向自動化、狀態化發展。電力設備維修方式 包括事故檢修、定期檢修和狀態檢修,電氣設備監測一般分為在線監測、帶電檢測和 離線檢測。帶電檢測、在線監測一般與狀態檢修模式相匹配;離線監測則與被動檢 修、定期檢修的模式相匹配。 隨著電網規模擴大,電力設備數量增加,運行標準要求的日趨嚴格以及電網智能 化發展的快速推進,以運維巡視和停電試驗為主的傳統運檢手段已不能全面評估設 備的健康狀況,尤其對大型設備、全封閉型設備的潛伏性缺陷更不易提前發現。設備 檢修監測從人工化、定期化向自動化、狀態化過渡,是智能變電站與傳統變電站最核 心的區別之一,對智能電網建設意義重大。
電力設備狀態監測檢修模式降本增效突出。根據美國電力研究院(EPRI)和施 工規範協會(CSI)的統計數據,電力系統實施狀態檢修可以提高設備利用率 2%-10%, 節約檢修費用 25%-30%,延長設備使用壽命 10%-15%。 “十四五”期間智能變電站改造有望催生百億市場。根據前瞻研究院《2020-2025 年中國智能變電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的測算分析,十四五期 間,中國智能變電站新增在線監測系統市場容量約 511 億元,傳統變電站改造的在 線監測系統市場容量約 33 億元,合計約 544 億潛在市場空間。
4.5、配電:有望成十四五電網建設核心環節
配網建設門檻有望提升,行業龍頭充分受益。根據《輸配電設備泛在電力物聯 網建設思路與發展趨勢》,配電業務接入數據種類、網絡複雜度和應用多樣性等方面 均比輸變電設備複雜。我們認為,配電網建設有望提速,且技術複雜度提升有望優化 行業格局。
4.6、售電:電力營銷2.0蓄勢待發,從試點落地到全國推廣
營銷 1.0 系統已無法滿足發展需求。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使用的第一代營銷信息 系統(“營銷 1.0”),自 2007 年至今已歷經“SG186”建設和“SG-ERP”專業化完善 提升兩大階段,共建成 24 個系統,基本覆蓋營銷專業各項業務內容。但在十餘年建 設運行過程中,營銷 1.0 系統逐漸暴露出系統擴展能力差、需求響應不及時、迭代周 期長、運營管理複雜、數據模型標準不統一、基礎硬件設備高負載等問題,在業務支 撐、數據共享、平臺擴展等方面均不能滿足發展要求,系統升級改造工作迫在眉睫。
營銷 2.0 系統升級大勢所趨。營銷 2.0 系統由業務應用前臺、業務服務中臺、營 銷業務服務、營銷數據服務、物聯應用中心等部分構成。具體架構為:向上面向企業、 個人、員工、管理、夥伴、政府 6 類用戶支撐內外部業務開展、服務交互、生態培 育,實現內外部客戶聚合;向下由物聯應用中心協同客戶側源網荷儲協同服務,實現 客戶物聯;橫向實現跨專業、跨領域數據與應用最大化共享複用,以客戶服務業務中 臺支撐公司級中臺建設,實現業務融通、數據共享。
從試點落地向全國推廣,電力營銷 2.0 持續景氣。2019 年 2 月,國家電網正式 啟動營銷 2.0 系統研究建設工作。2020 年 12 月,營銷 2.0 系統在江蘇率先上線。現 階段,營銷專業待演進系統 25 套,以省側營銷核心業務系統為始,分四階段梯次完 成現有系統演進,至 2023 年 12 月底,完成總部、省側所有營銷業務系統演進。我 們認為目前國家電網或已初步完成試點驗證工作,省側營銷 2.0 系統建設蓄勢待發。
4.7、 用電: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提升,催生充電樁萬億市場需求
中國充電樁保有量快速增長。在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雙重作用下,中國電動汽 車充電設施網絡建設顯著提速,2017 年以來中國充電樁保有量快速增長,2017-2021 年充電樁 CAGR 高達 55.64%。截至 2021 年底,根據公安部數據,新能源汽車保有 量約 784 萬輛;另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全國充電樁保有量達到 261.7 萬個,車樁比進一步從 2017 年的 3.4:1 下降至 2021 年的 3:1。
新能源銷量提升,疊加 1:1 車樁比目標,催生充電樁萬億級市場。據工信部《新 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2025 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新車銷量比重目標 達到 25%。賽迪顧問預計到 2030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達到 6420 萬輛,根 據車樁比 1:1 的建設目標,未來 10 年,中國充電樁建設仍然存在約 6300 萬的缺口, 預計將形成 10253 億的充電樁基礎設施建設市場。
中國充電樁行業高度集中。充電樁產業前期投入高和回報週期長的特點導致行 業高度集中的競爭格局,少數頭部運營商已形成規模優勢。據中國充電聯盟,截至 2022 年 5 月,第一梯隊的星星充電、特來電和國家電網公共充電樁總保有量分別為 27.81、27.66 和 19.65 萬個。大部分中小規模企業仍未打開市場,面臨著融資困難和 持續虧損的困局。我們認為充電樁行業未來優勝劣汰有望加劇,行業集中度有望進 一步提升。
5、重點企業分析
5.1、朗新科技:深耕廿載的能源數字化龍頭
公司深耕行業 20 年,能源數字化系統建設和平臺運營雙輪驅動。公司聚焦“能 源數字化+能源互聯網”雙輪驅動發展戰略。一方面,公司深耕能源行業,通過完整 的解決方案,助力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燃氣集團、光伏電站等客戶實現數字化升級; 另一方面,公司通過構建自有的能源互聯網服務平臺,深度開展能源需求側的運營 服務,攜手戰略合作伙伴,通過支付寶、銀聯、城市超級 APP 等入口,為終端用戶 提供多種能源服務新場景,包括家庭能源消費、電動汽車充電、能效管理等服務,促 進終端能源消費電氣化和場景化。
業績增速提振,乘“雙碳”東風長期空間可期。2021 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46.39 億元,同比增長 36.98%,較過去 5 年收入增速大幅提高。我們認為,公司具備深厚 技術積澱,卡位優質客戶資源,運營場景持續豐富,未來有望充分享受“雙碳”政策 紅利,業績進入高增長通道。
能源數字化:電力營銷 2.0 系統帶來成長確定性。公司能源數字化業務收入 2021 年實現 34.99%高增長,驗證下游能源客戶數字化轉型需求高景氣。展望未來,國網 公司電力營銷 2.0 系統升級帶來高成長確定性。公司參與國網首個電力營銷 2.0 試點 項目,參與的能源互聯網營銷服務系統(“營銷 2.0”)率先在國網江蘇省電力公司上 線試運行,先發優勢顯著。此外,公司持續加碼研發,2021年研發投入同比增長57.48% 至 5.72 億元。我們認為,公司項目經驗和技術儲備充足,有望受益電網行業高景氣, 業績持續提升。
能源互聯網:聚合充電前景廣闊,成長邊界有望持續拓展。能源互聯網業務突 破亮眼,2021 年收入增長 43.58%。截至 2021 年末,新電途聚合充電平臺累計接入 充電樁運營商超 400 家,實現了和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特來電、星星充電、雲快充 等頭部運營商的平臺互聯互通,在運營充電樁數量超 32 萬,服務新能源充電車主數 超 210 萬,累計充電量超 6.3 億度,用戶數和活躍度持續快速提升。我們認為,受益 於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提升、充電樁保有量增長,聚合充電業務有望保持高增長;同時 伴隨能量運營服務場景豐富,光儲充一體化場站、充電+售電等業務有望進一步打開 成長天花板。
5.2、遠光軟件:電力集團管理軟件龍頭,攜手國網數科揚帆起航
公司以財務系統起家,專注大型企業管理信息化。1985-2001 年為財務信息化發 展階段。公司成立之初,主要推廣財務管理系統,並確立了以服務電力集團企業為主 的戰略方向。2002-2012 年為集團管控發展階段。公司 2002 年開始大力發展集團管 理信息化業務,管理信息系統在國家電網、南網、國電等公司實施應用。2013 年至 今為智能互聯發展階段。2020 年,公司推出企業數字核心系統遠光達普(YG-DAP)。 遠光達普(YG-DAP)採用“雲原生”技術,實現了從芯片到操作系統、數據庫、中 間件等全棧國產化適配,滿足自主可控需求。目前,公司圍繞“數字企業、智慧能源、信創平臺、社會互聯”四大領域佈局,核心競爭力持續鞏固提高。
公司在電力能源行業長期領先。公司在成立之初,就明確了以服務電力集團企 業為主的戰略。經過 30 年的積累,公司先後參與了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多家大型 能源集團的重點信息化工廠。公司對電力央企需求有深刻理解,獲得了集團客戶尤 其是電力行業客戶的認可,集團管理等核心產品在電力行業長期領先。
公司是國網數科旗下唯一上市平臺。國網數科於 2019 年 3 月入股公司,2019 年 11 月成為公司控股股東。基於對公司未來發展的認可,國網數科自 2020 年 12 月逐 漸在二級市場公開增持公司股份。截至 2022Q1,國網數科持有公司約 13.25%的股 份。我們認為,公司專注電力企業信息化三十載,對公司對電力央企需求有深刻理 解,集團管理等核心產品在電力行業長期領先,有望攜手國網數科進入全新發展階 段。
公司股票期權激勵對象廣泛。2022 年 6 月,公司發佈 2021 年股票期權激勵計劃 (草案修訂稿),授予數量為 3349.48 萬份,約佔公司總股本的 2.53%,授予價格為 8.51 元/股。本次激勵計劃的授予對象共 665 人,包括向萬紅等公司高管及管理技術 骨幹。本次股票期權激勵對象廣泛,有望綁定公司骨幹,利好長期業績釋放。
5.3、東方電子:智能電網“小巨人”
公司為全產業鏈佈局的智能電網“小巨人”。公司於 20 世紀 80 年代初進入電力 自動化領域。歷經四十年沉澱,公司產品體系覆蓋智能電網“發輸變配用”全環節, 培育出調度自動化、變電站保護及綜合自動化、變電站智能輔助監控系統、配電自動 化、配電一二次融合、網絡安全裝置、虛擬電廠、電能表及計量系統等全面解決方案, 在電力行業“源-網-荷-儲”等環節形成完整的產業鏈佈局,在調度、配電、智能電錶 領域市佔率居於行業前列。
公司調度、配電等核心產品市場份額居於行業前列。公司深耕電力自動化領域 多年,調度自動化市場佔有率居於行業前列,調度自動化系統覆蓋國內多個網省級、 地區級、縣級調度主站,尤其在地調層級優勢突出,在南方電網系統處於領先地位。 公司是全國最早進入配電領域的廠商,為國家電網七大配電主站供應商之一,配電 終端全國集招份額名列前茅。
5.4、雲湧科技:智能電網守護者,拐點有望到來
公司為國內電力信息安全先鋒,受益“雙碳”建設帶來的智能電網行業高景氣, 電力信息安全業務有望快速放量,同時發佈充電計費單元進軍萬億級充電樁市場, 前瞻佈局 DC-DC 電源、物聯網、零信任等領域靜待未來放量。 國內電力信息安全先鋒,構建電力網絡安全保障。公司研發的工業安全通信網 關設備及工業安全態勢感知設備在電力調度與配網自動化得到廣泛應用,廣泛應用 於電力中心調度、電力現場調度以及電力配電接入等場景,是電力二次系統安全防 護的核心組成部分,構成電力信息安全關鍵環節。
聯合國網電動開發充電計費控制單元,進軍充電樁業務。公司憑藉與國家電網 多年合作經驗和技術積澱,切入充電樁業務。目前,公司已與國網電動公司合作完成 充電安全計費控制模塊產品的設計開發,並形成了 SBC-0003TCU 安全計費控制單元 系統軟件等相關技術成果。目前公司安全充電計費控制單元相關產品,已成功應用 於國家電網充電樁建設項目中,主要實現安全認證和數據加解密、認證結算、充電控 制、掉電檢測等控制及安全防護功能。
5.5、鼎信通訊:智能配用電領域核心供應商
公司為智能配用電領域核心供應商。公司主營電力配用電領域和智能消防兩大 板塊。在電力配用電業務領域,公司作為智能電網領域重要的參與者,是國家電網、 南方電網及各省級電力公司等客戶認可的核心供應商。根據公司年報,2021 年公司 中標國家電網項目 6.28 億元,進入第一梯隊;中標南方電網訂單 2.12 億元,排名第 六。在各級省網公司的招標中共計中標 147 包,在上千家中標廠家中名列第十。
產品矩陣持續拓展,能量路由器取得突破。公司已逐步從單一的電力線載波通 信方案提供商,轉變為涵蓋中低壓本地通信方案、電能量測設備、中低壓營配監測終 端、電能質量監測與治理等領域的電網營配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綜合解決方案提 供商。根據公司 2021 年報,公司自研、基於能量路由器的“光儲充”一體供電系統投入使用,一期工程功率 800kW,全年發電量 115 萬 kWh,可減少碳排放 990.7 噸。
2021 年公司收入實現超 30%快速增長。公司 2021 年收入快速增長,一方面驗 證智能電網高景氣,另一方面得益於公司產品矩陣不斷拓展,產品競爭力持續提升, 在電網公司客戶市佔率持續提升。
5.6、南網科技:背靠南方電網,業績高增長
公司主營產品以電源清潔化和電網智能化為主線。公司通過提供“技術服務+智 能設備”的綜合解決方案,保障電力能源系統的安全運行和效率提升,促進電力能源 系統的清潔化和智能化的發展。公司技術服務包括儲能系統技術服務和試驗檢測及 調試服務 2 個類別,智能設備包括智能監測設備、智能配用電設備和機器人及無人 機 3 個類別。公司的技術產品應用於電力能源系統的電源側(發電環節)、電網側(輸 電環節、變電環節、配電環節)和用戶側(用戶環節)相關環節,涵蓋智能電網全產 業鏈。
南方電網為南網科技間接控股股東。公司控股股東廣東電網及主要股東南網產 投均為南方電網全資子公司,南方電網通過廣東電網及南網產投實際控制公司 70.06% 股份,南方電網通過廣東電網、南網產投和南網能創合計間接持有公司 75.45%股份, 為公司間接控股股東。背靠南方電網,公司對主營業務產品品類和自主核心技術的 數量快速增加,為未來業務的持續增長奠定良好基礎。
公司提供儲能整體解決方案。公司所提供的儲能系統技術服務是指根據電源、 電網和用戶側客戶對儲能系統的應用需求,針對性提供電化學儲能系統整套解決方 案,包括系統方案設計、建模仿真、設備系統集成、工程實施、參數整定、控制優化、 系統調試及併網測試、性能評估等全流程技術服務,全面提升電力系統的優化調控 能力、電能質量和供電可靠性,提高清潔能源消納水平。
公司連續中標大體量項目,綜合能力持續驗證。根據公司 2021 年報,公司儲能 系統技術服務合同額 2.81 億元,同比增長 75.34%。2022 年 3 月,公司成功中標三峽 新能源陽江沙扒海上風電的儲能電站 EPC 項目和國家能源集團廣東公司台山電廠儲 能 EPC 項目,中標金額合計約 2.5 億元。綜上公司儲能在手訂單 5 億元左右。7 月 12 日,公司在南方電網採購交易平臺發佈《2022-2024 年儲能電池單體框架協議採購 項目招標公告》,項目採購標的 0.5C 磷酸鐵鋰電池單體,預計採購規模 5.56GWh。 我們認為公司在儲能領域具有豐富技術積澱和工程交付經驗,大體量訂單不斷 落地彰顯公司綜合能力,有望支撐業績持續高增長。
公司智能監測設備收入高增長。智能監測設備是指加載傳感器、定位、圖像識別 等功能模塊的設備,基於智能識別算法平臺和輸變電全域智能監測平臺,對電力設 施及其所處場景和環境進行實時監測、分析和預警,實現電力作業行為及輸變電狀 態的“可視化”。公司智能監測設備收入從 2018 年的 0.01 億元增至 2021 年的 2.28 億元,CAGR 高達 443.62%,受益於智能電網高景氣和公司產品競爭力提升,公司智 能監測設備收入實現高增長。
智能配用電設備是指對配電設備的監測、診斷和控制,以及用戶用電數據的採集 和分析的設備,滿足電網智能化對配用電數據全局感知、設備高效運維、配網故障快 速處理、供電質量可靠調控、智能化算法快速擴展的高要求。公司智能配用電設備收 入從 2018 年的 0.05 億元增至 2021 年的 2.12 億元,CAGR 高達 254.32%。機器人及無人機主要用於電力行業智能巡檢運維,解決變電站和輸配電線路巡 檢場景下,人工巡檢重複性強、勞動強度大、人身風險高等問題,實現巡檢作業代替 人、輔助人、拓展人的高階應用,減少基層班組用工,減少安全事故,減少人為因素 失誤率,提高勞動生產率。公司機器人及無人機收入從 2019 年的 0.40 億元增至 2021 年的 1.86 億元,CAGR 高達 116.07%。
公司業績持續高增長。2018-2021 年,公司營業收入從 3.04 億元增長至 13.85 億 元,CAGR 達到 65.74%;公司淨利潤從 0.14 億元增長至 1.43 億元,CAGR 達到 119.37%。2022 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2.44 億元,同比增長 67.70%;實現淨 利潤 0.05 億元,同比增長 141.41%,業績增速大幅提振。
5.7、國能日新: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龍頭,類SaaS模式成長可期
公司深耕電力行業多年,形成了以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產品為核心的產品體系。 公司的核心管理層均具有較長時間的電力行業從業經驗,對新能源行業的痛點和發 展趨勢有準確的把握,較早清晰地認識到發電功率預測和發電功率控制在新能源發 展中的重要作用。得益於公司高管層對電力行業深刻理解,以及持續的研發投入,公 司形成了以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產品為核心,以新能源併網智能控制系統、新能源 電站智能運營系統、電網新能源管理系統為拓展的產品體系,涵蓋新能源的發電端 和輸電端,以滿足客戶對新能源電力“可看見、可預測、可調控”的管理要求。
公司提供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服務於電網調度。根據各能源局發佈的《發電 廠併網運行管理實施細則》的要求,新能源電站必須於每天早上 9 點前向電網調度 部門報送短期功率預測數據,每 15 分鐘向電網調度部門報送超短期功率預測數據。 短期功率預測數據報送與電網後,用於電網調度做未來 1 天或數天的發電計劃;超 短期功率預測系對新能源電站及時發電功率的預測,用於電網調度做不同電能發電 量的實時調控。公司的功率預測服務即是針對上述要求,為新能源電站計算短期及 超短期預測功率,並向電網調度進行報送。
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服務業務商業模式類似 SaaS,具有高復購、高留存、高毛 利率的優點。 高復購:發電功率預測服務為基於新能源發電的不穩定性而產生的必備服務, 對新能源電站應對電網的實時考核,保證發電量,提高運營效率具有重要作用,需要 客戶持續採購。根據國能日新招股書,2018-2021H1,公司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服務 電續簽時長總體上不斷延長。
高留存:由於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需要對電站當地的地形、氣象等情況,電站發 電設備的運行狀態等情況具有詳細、清晰的瞭解,通常現有的服務提供商能依靠過 往的服務經驗為客戶提供更高精度的預測服務;又由於功率預測服務平均每年的服 務金額較低,通常為 5-8 萬元,對於新能源電站來說,從高質量服務中取得的收益 遠大於服務採購成本,因此在接受服務後,客戶通常不會更換服務提供商。根據國能 日新招股書,2018-2021H1,公司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服務電站留存率保持高位向上。 高毛利:公司功率預測服務相關的直接成本主要為外採的氣象數據成本,且該 成本基本為固定支出,隨著公司存量客戶規模的擴大可逐漸形成規模效應,故毛利 率始終維持在較高水平。根據國能日新招股書,2018-2021H1,公司新能源發電功率 預測服務毛利率長期處於約 95%較高水平。
5.8、國網信通:國網旗下電力數字化龍頭,“虛擬電廠+儲能”先驅
公司為國家電網旗下電力數字化領軍企業。背靠國際電網,公司積極把握新型 電力系統建設契機,電網數字化業務基本盤穩固。截至 2021 年,公司電力營銷 2.0 業務完成國網江蘇省公司全業務及國家電網總部側管理應用成功上線,充分凸顯公 司在電力營銷領域的核心地位;天津虛擬電廠業務功能持續完善,拓展輔助服務、需 求響應、有序用電功能模塊;儲能雲網平臺已累計接入用戶側儲能電站 5 座,合計 容量 400MWH,覆蓋安徽、江蘇、山東、湖北等區域。 公司虛擬電廠產品實力持續突破。2022 年 6 月,公司自主研發的“虛擬電廠精 準調控仿真與實證平臺”通過第三方權威機構測試,並在國網山西電科院晉中-榆次 試驗中心完成部署試運行,該項目是目前國內園區級聚合資源類型最全的虛擬電廠 平臺。
牽手國軒高科,擁抱儲能藍海。公司全資子公司安徽繼遠軟件提供儲能站數字 化運行、高效運營等一站式定製化平臺。2019 年 10 月,儲能雲網運營服務平臺正式 上線運行。平臺通過站端邊緣處理組件採集儲能電站電池管理系統、能量管理系統、 環境系統、電池電壓溫度等全方位數據,匯聚至雲端平臺,基於平臺模型算法和業務 流程,支撐儲能電站運營、運維、調度、監控各項工作。2021 年 8 月,繼遠軟件自 主研發的儲能雲網運營服務平臺全面投入生產應用。
國軒高科是國內最早進入資本市場的動力電池企業之一。2019 年 10 月,國軒高 科與繼遠軟件在安徽合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約定在儲能領域開展深入合作。 2021 年 9 月,國軒新能源 75 兆瓦/300 兆瓦時儲能電站順利接入儲能雲網運營服務 平臺,通過平臺統一管理,電站儲能設備的利用效率達到 100%。
5.9、智洋創新:智能運維龍頭,管理層增持彰顯信心
公司產品涵蓋輸電、變電、配電環節的智能運維分析管理。公司是國內專業的 電力智能運維分析管理系統提供商,通過對輸電、變電、配電環節電力設備運行狀況 和周邊環境的智能監測及數據分析,提供集監控、管理、分析、預警、告警、聯動於 一體的智能運維分析管理系統。
公司深耕十餘載,完善輸電、變電領域智能運維佈局。公司成立後即致力於電 力系統運維管理領域,於 2008 年成功推出蓄電池在線監測系統產品。同時,公司緊 跟國家電網相關新標準、新要求,持續進行技術升級和新產品佈局,於 2009 年成功 推出變電站智能輔助系統,於 2015 年推出輸電線路智能運維分析管理系統。公司 2022Q1 業績高增長。2022 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1.24 億元,同比 增長 281.02%;實現歸母淨利潤 0.16 億元,同比增長 1044.11%。根據《公司 2022 年 度財務預算報告》,預計公司 2022 年實現營業收入 9.1 億元,同比增長 38.77%;實 現淨利潤 1.05 億元,同比增長 49%。
5.10、澤宇智能:一站式智能電網綜合服務商
公司產品涵蓋智能電網全領域。公司產品覆蓋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及 調度六大智能電網環節,各項產品及服務協同滿足電力企業的信息通信、數據調度、 安全監測的建設及運營需求。公司具備提供一站式智能電網綜合服務能力。公司集電力諮詢設計、系統集成 和工程施工及運維服務於一體,充分延伸業務鏈條,具備以電力設計為先導、以系統 集成為主線、貫穿工程施工以及後期運維服務過程、一體化、定製化、智能化的電力 綜合服務能力,相較於行業內傳統企業通常採用單一電力諮詢設計或工程施工的服 務模式更具優勢。
公司標杆案例豐富,積累良好客戶口碑。公司在電網諮詢設計、配電網諮詢設計 領域承接較多工程設計服務案例,並針對國家電網、省級電力工公司和大型發電廠 落地大體量集成項目,積累起良好的市場口碑。
5.11、恆華科技:電力BIM先鋒
公司戰略定位BIM 平臺軟件及行業數字化應用和運營的服務商。公司基於自研 的可控 BIM 平臺,構建了互為支撐的五大業務體系:以 BIM 平臺及工具軟件研發為 核心,以電力、水利、交通設計業務為技術支撐,以行業信息化應用為載體,以大數據智能化發展為目標,以教育培訓和認證為保障,為電力、水利、交通等行業信息化、 數字化、智能化發展賦能。公司立足智能電網,向智慧水利、智慧交通拓展。公司客戶涵蓋兩大電網五大 發電集團等電力系統央企,目前公司已拓展至智慧水利、智慧交通領域,與中國三 峽、中國中鐵、中國交建等行業頭部客戶合作密切。
公司基於自研核心技術平臺 BIMWise,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公司 BIM 平臺及工 具層軟件涵蓋自主可控的底層 BIM 平臺、GIS 平臺、物聯網平臺及應用快速開發平 臺及 BIM 設計系列軟件、BIM 造價軟件、BIM 基建平臺等產品,涵蓋設計、造價、 施工等工程項目建設全過程。其中,BIMWise 平臺適配線性工程、單體工程,滿足 桌面端設計、輕量化應用,融合 BIM、GIS、VR、AloT,為能源、交通、水利、建 築等基礎設施行業提供面向全生命週期的數字化、智能化、智慧化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