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平臺框架是程式設計師的終極理想,write once, run in anywhere,誰不想?
但對於如果不是其他跨平臺框架開發工作的人,只是just for fun,為了折騰體驗技術的話,我的建議是不建議大家去使用, 即使是Flutter,React Native這樣優秀的擁有出色的效能跨平臺框架。
因為你會損失很多。
有這個想法是看到蘋果新發表會的IpadOS 14 新pencil手勢令人驚豔。
跨平臺框架無法擁抱新變化。當蘋果釋出一個新系統或者新功能,沒法苛求社群或者框架開發團隊立即提供一個新的適配版本。而這也不是正確的框架路線,這個框架會陷入無限追逐原生功能的泥沼中。
當然不是反對你去Flutter提merge request,或者開發第三方外掛。只是這些功能的穩定性將由社群和個人來維護,其體驗和功能一定比原生差的。
若是原生都可以跨平臺arm架構的macos可以執行ios應用是之前蘋果開發者大會上提出的。這意味著成千上萬的IOS端的應用可以執行在macOS。也就是說使用swift就可以一套程式碼執行在IOS和Mac端,而可使用的特性還是完整。
而且即便現在car play,watch os 這些平臺依然是原生開發為主。
關於開發資源有限當開發資源有限的時候,就會想著使用跨平臺的框架開發一個應用。但只要你需要的不是小程式就可以做到的,就應該集中資源開發一個平臺。在一個平臺火不起來,兩個平臺同時釋出也不會火。
大多數應用需要的其實是小程式,跨平臺框架的使用者並不廣。隨著小程式能力開放的越來越多,大家日常生活類,工具類的程式一個小程式就可以了。而剩下玩著跨平臺框架的使用者一般都是金融,銀行類的app。而真正需要流暢體驗,減少開發成本的是創作類,專業類的app,比如CAD,P圖軟體,音視訊編輯等等。
寫完上面那麼多才發現,為什麼uniapp火了,可能除了vue使用者友好之外,可以用來先開發一個小程式,使用者反饋良好之後,在基礎上開發下各平臺的原生應用。這業務玩的溜。
以目前各平臺每年一大更的趨勢,一份程式碼執行各個平臺的理想情況離我們還很遠。但理想還是要有的,折騰還是得繼續的。
如果是求職的話還是得定點打擊,前端的去研究web,原生的去研究swift和Kotlin,在專一領域突破新高度,不要去追求廣度。你看郭靖在蒙古學11位師傅教的東西,還不是菜雞。只有射箭這門技藝從小潛心修煉又有名師指導,才例無虛發,一箭雙鵰。
#前端##ios##Android##小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