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人工智慧是未來,而算力是人工智慧的基礎。

2017年,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的步伐開始加速。譚先生所在公司也要開始數字化轉型,在此之前,他們與華為有諸多業務往來,於是順理成章,他接觸了華為雲。

藉著華為雲提供的AI能力,公司開發了智慧物流、智慧園區等解決方案。華為雲幫忙解決了基礎架構問題,提供了可靠的基礎解決方案,使用者要做的有時只不過是針對具體場景的優化而已。

“在接觸華為雲之前,我們其實接觸的是傳統ICT的一些知識和業務。接觸華為雲之後,對產品研發何解決方案的快速孵化都有很大的幫助。”

譚先生說,在華為雲上做開發,“任何有基礎知識的人都可以輕鬆加入進來”,而無需掌握精深的程式設計技巧。而且,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隨時請教華為雲的技術專家,“他們搭建了社群平臺,引導我們自己的個人提升”。

現在,譚先生已經成為一名優秀的雲端計算和AI領域的開發者,並且受邀來到了9月18日在上海世博展覽館舉行的第四屆華為全聯接大會上。

“全聯接大會”是華為一年一度的ToB業務(企業級業務)閱兵場。現在華為手機成了世界矚目的明星,但其實華為的To B業務,才是一直佔據華為總體營收過半份額的“大戶”。而且,以晶片、伺服器、雲端計算、AI為主的硬科技,也成了華為維持領先優勢的技術壁壘。

此前,華為已經發布了公司願景“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慧世界”。在華為副董事長鬍厚崑看來,在智慧世界中,計算與聯接同樣重要:“華為並不只是一個做聯接的公司,計算和聯接是一樣重要的,它們就像孿生兄弟一樣。哪裡有聯接,哪裡就該有計算,哪裡有計算,哪裡就有聯接。”

華為認為,5年後AI計算所消耗的算力,將會佔到全社會算力消耗總量的80%以上,我們將進入一個智慧計算時代,而這個時代,需要華為和開發者一起來構建。

“未來十年,是計算行業新的黃金十年。”胡厚崑預測說。

在這個黃金十年,摩爾定律將重新找回它的魔力,而軟體開發者,將再次擁有影響甚至改變世界的能力。

在這裡,小編想說:我是一名python開發工程師,

整理了一套最新的python系統學習教程,

重回摩爾定律的黃金年代

當下計算產業面臨著空前的危機,這危機並非來自某個公司或者行業的衰落,也並非來自商業以外的種種壓力,而是來自計算產業一個基礎定律的失效。

1965年,英特爾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提出“摩爾定律”,認為積體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量每隔18至24個月就會增加一倍,效能也將提升一倍。這成了科技行業發展“自我實現”的預言。從電腦到手機,再到其他智慧裝置的演進,都與這一定律息息相關。

今年年初,英偉達CEO黃仁勳在CES展會上稱:“摩爾定律過去是每5年增長10倍,每10年增長100倍。而現在,摩爾定律每年只能增長几個百分點,每10年可能只有2倍。因此,摩爾定律結束了。”

現在,晶片元件越來越小,已經接近單個原子的規模,要實現每兩年將電晶體數量增加一倍,效能也提升一倍,其成本變得越來越高,技術上也會變得越來越困難。過去五年,通用CPU單核效能平均每年提高不到10%,已經在瓶頸處很久。分析師帕特里克·莫爾海德認為:“摩爾定律早已失效……這對整個科技行業將是災難性的。”

但在華為Cloud & AI產品與服務Quattroporte侯金龍看來,計算行業依然有機會重回摩爾定律的輝煌年代,只不過鑰匙不在電晶體裡,而在計算架構創新上。

“充裕、高效能、多樣性、綠色、觸手可及‍的算力將是智慧社會發展的動力。”侯金龍接受採訪時表示。

侯金龍指出,計算產業的變化主要呈現出以下四大趨勢:從資料中心到計算中心的轉變,端和邊正驅動計算架構的創新,計算對能源與環境友好,計算架構持續創新。

資料中心以前的主要任務是儲存資料,但資料需要被使用才有價值,而使用的第一步是計算資料。因此,資料中心正在逐步演變為計算中心,在華為雲的資料中心裡,伺服器成本佔比超過60%。

行業對AI算力的需求也愈發驚人。2012年到2018年,AI算力消耗增長30萬倍,現在每年的增長也超過10倍,遠遠超過摩爾定律的預期。

基於此,華為先是推出了鯤鵬和昇騰晶片,在華為全聯接大會上,又推出了Altas900等AI計算產品。Atlas900是由幾千顆昇騰處理器構成的訓練叢集,華為宣稱,這是目前全球最快的AI訓練叢集。同時,藉助架構創新,華為可以將簡單的計算放在終端進行,而複雜的計算則送上雲端,計算效率可以提高80%。

“鯤鵬+昇騰”是華為引領計算產業邁入新時代的最重要的標籤。華為將按照“量產一代、研發一代、規劃一代”的節奏繼續大力投資晶片,持續演進,後向相容。

從產品到生態

“鯤鵬+昇騰”的出現,讓華為徹底打通了計算架構領域從晶片到開源作業系統、資料庫,直到AI計算框架的全鏈條,通過軟硬協同真正釋放出算力的潛能。這也讓華為“一雲兩翼雙引擎+開放的生態”的產業佈局最終落地成形。

“一雲”是指華為雲,通過全棧創新,提供安全可靠的混合雲,成為生態夥伴的黑土地,為世界提供普惠算力。

“兩翼”指智慧計算業務以及智慧資料與儲存業務。在智慧計算領域,面向端、邊、雲,提供“鯤鵬+ 昇騰 +x86+GPU”的多樣性算力。在智慧資料與儲存領域,融合了儲存、大資料、資料庫、AI,圍繞資料的全生命週期,讓資料的每位元成本最優、價值最大。

雙引擎指圍繞“鯤鵬”與“昇騰”打造的兩個基礎晶片族,構築異構的計算架構。

人工智慧是未來,而算力是人工智慧的基礎。根據Gartner統計,預計到2023年,計算產業的規模將超過2萬億美元。計算產業正邁向黃金時代。華為的產業佈局正成為這一時代的基礎。不過這只是第一步,一個繁榮的時代,必然要有著成千上萬的參與者,必然要有一個開放的生態。

2015年第一屆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華為便推出了“沃土”計劃,計劃在五年裡投入10億美元,提供開源開放的產品、工具和介面,扶持、幫助開發者探索數字時代的技術與商業創新。

凱恩斯說:“事實改變之後,我的想法也隨之改變,你呢?”現在,華為已經有了很多的演進,正轉變為融合軟硬一體協同創新驅動的公司,沃土計劃,也升級到“2.0”。

而且,在四年前,人工智慧還是研究所與實驗室裡的尖端科技,普通人只在科幻小說裡偶有認知。但現在,它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並將徹底改變我們的未來。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說清未來的樣子,不過也無需去說清,未來需要眾人一起去創造。

企業在協同創新這條路上能走多遠,並不單單取決於公司自身,也取決於開發者的能力和探索,取決於構建的生態。iPhone的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構建了一個豐富多元的開發者生態,充分發掘了手機硬體的潛能。華為也早已知道,技術架構和產業佈局都需要有開放的生態來支援。

計算產業尤其依賴生態,也需要全球協作。而且,算力已經成為華為提供的重要服務,倘若沒有生態場景承接算力,那麼再強的算力也不過是一個數字而已。

在X86等傳統平臺上,摩爾定律的失效已經無可逆轉。然而,華為等公司搭建起了新的平臺、新的架構,在那上面,硬體效能和算力的增長速度已經超越摩爾定律的預測,不論對於華為還是對於開發者而言,都是一個新的機會。

擁抱開放的世界

華為需要生態,需要開發者,也為此了投入巨大的資源。

華為Cloud&AI產品與服務CTO張順茂稱,在過去五年裡,華為的通訊技術、IT、雲和晶片等產品、服務和算力,都實現了開源。

華為以極高的開放度擁抱開源社群,不僅將自己的專案和研究成果貢獻給開源社群,同時也積極捐助開源社群,最近也將自己的戰略級產品方舟編譯器、鴻蒙作業系統、鯤鵬硬體參考架構等開源出來。

而且,華為在全球建立了21個OpenLab,開通了開發者社群和華為雲學院。圍繞鯤鵬技術體系,華為建立了鯤鵬社群,涵蓋了軟體生態、產品服務、解決方案、應用市場、合作計劃、鯤鵬論壇、學習認證、鯤鵬實驗室等版塊內容。

相比1.0計劃,華為沃土計劃2.0細分開發者為四類:高校科研機構、個人開發者、初創企業、企業開發者,對不同的開發者會有不同的激勵和扶持。比如針對高校研究機構,華為便與其共同開發AI課程,幫助出版圖書和教材,支援人才培養及科研探索;並幫助高校和科研機構建設AI 學院、研究院,協助建設人工智慧實驗室,協助參與教育部 AI 相關的產學育人專案。在此次HC 大會上,華為雲也正式釋出了昇騰系列的第一本教材《昇騰 AI 處理器架構與程式設計》,助力高校及科研機構對底層計算的研究。

沃土計劃1.0

沃土計劃2.0

張順茂說,要讓“上計算機課第一堂課用的就是鯤鵬,進實驗室第一場實驗用的就是昇騰”,這樣學生一出社會就理解了鯤鵬和昇騰,一下產生那麼多有基礎的工程師,鯤鵬和昇騰的生態佔有率就會迸發式成長起來,所以“對實現500萬開發者(的目標)很有信心”。

當開發者手上有了更多的算力,他們也就有了改天換地的力量。不論基因測序,還是拍攝黑洞,背後都需要海量的資料,需要精巧的演算法,也需要強大的算力。如果說前兩者是精妙的武學功法,算力便是《九陽神功》。

企業開發者也需要抓住時機,通過華為的生態開始轉型。當下,幾乎所有行業都面臨數字化轉型,而人工智慧將成為下一代產業的關鍵方向,這是未來最重要的競爭能力。四十年前,電晶體給了硬體開發者巨大的機會;十年前,iOS和安卓給開發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現在,當摩爾定律重回黃金年代時,開發者可以有更大的施展空間,而華為已經為所有的開發者準備好了一片沃土。

對這個時代,很多人心中已經有了謀劃。

“我希望自己能成為數字化轉型的一個實踐者,”譚先生說,“對華為雲的話,希望它能提供更多更好的行業解決方案和指導方向。”

這會是所有人的黃金年代,而且距離現在只有一步之遙。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關於未來,關於AI時代,這部劇遠超《西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