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基建到“上雲用數賦智”行動,數字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深入到各行各業的數智化轉型中,推動我們進入數智未來。
正如畢馬威釋出的《中國領先消費科技50企業報告》所說,中國商業正在由“消費紅利”經濟向“數智創新”經濟進化。產業生態已從單節點效率提升,逐步進化為全生態重塑增長方式,“數智”技術正觸發商業生態的全鏈路轉型。
全鏈路的轉型意味著全鏈路的數字化、智慧化,這對於傳統IT基礎架構來說,無疑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因此,在數智經濟時代,傳統IT基礎設施向雲基礎設施的升級已經成為大勢所趨。阿里雲作為中國第一也是世界領先的雲服務商,同樣也在順應這一趨勢,通過技術創新打造硬核實力,為數智經濟發展奠定基礎。
與此同時,阿里雲也與英特爾展開全面合作,並充分發揮英特爾在智慧計算領域的優勢,進一步強化雲端計算的技術創新。英特爾市場營銷集團副Quattroporte、中國區總經理王銳表示,現在,雙方的合作可以用四個字來總結:早,大,深,廣。即新技術引入的時間早,使用的規模大,合作的程度深,合作範圍非常廣——已經覆蓋電商、雲端計算、AIoT、大資料/AI、奧運會、5G、區塊鏈等多個領域。其中,在雲基礎設施層面,雙方正在共同構建智慧雲基石,引領數智“芯”未來。
聚焦數智“芯” ,打造智慧雲基石雲端計算從誕生至今已經走過十五個年頭,但大量應用在使用雲的方式上依舊停留在傳統IDC時代,比如虛擬機器代替了原來的物理機,沒有經過架構改造的應用上雲,傳統的應用打包與釋出方式等等,這些做法雖然沒錯,但不能從雲端計算中獲得更高的可用性與可擴充套件能力,不能利用雲提升釋出和運維的效率。
雲原生架構,就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而生,它讓業務更敏捷、成本更低的同時,又可伸縮性更靈活,可以充分釋放雲端計算的技術紅利。阿里雲在為企業提供雲服務過程中,也充分意識到了這一點,並以自身實踐以及大量客戶服務經驗為核心,形成了獨有的雲原生架構設計方法——ACNA(Alibaba Cloud Native Architecting)。
不僅如此,順應雲時代系統軟體技術的發展,面對開源生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阿里雲還重磅釋出了作業系統開源社群,倡導和業界共建一個開放、合作、共贏的作業系統軟體開源社群。
但要推動雲原生在行業應用中的落地,有幾個核心問題必須要解決:安全性、可靠性、效能、連續性等等。阿里雲在雲原生架構設計中也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並通過與英特爾的合作,從晶片、架構、軟體等多個層面出發,對雲原生技術不斷強化。
針對雲原生的安全性問題,阿里雲引入了基於沙箱技術執行的容器服務——沙箱容器技術,並通過與英特爾的合作,基於Kata Containers和Cloud Hypervisor持續推動沙箱容器技術演進,利用沙箱容器提供的輕量、高效和敏捷的算力,充分釋放雲的彈性,真正做到安全性與效能的兼顧。
如果說沙箱容器技術是對應用執行進行安全隔離,那麼加密計算技術則是從晶片層為資料處理進行加密。據了解,早在2017年,阿里雲就與英特爾聯合釋出了基於晶片級的SGX加密計算技術(即機密計算技術),用最前沿的技術保障雲上客戶資料安全,並通過開源加密計算容器提升開發效率、降低使用成本,讓英特爾SGX技術“飛入尋常百姓家”。
基於英特爾SGX技術,阿里云為雲上客戶提供了系統執行時的可信能力,雲上開發者可以利用SGX技術提供的可信執行環境,將記憶體中的關鍵程式碼和資料保護起來,即使具備更高特權的系統元件包括BIOS、虛擬化底層、作業系統核心,以及高特權程序也都無法獲得關鍵程式碼和資料,讓客戶可以擺脫對雲平臺的依賴,通過擁有云上的可信執行環境,防止資料被竊取或被篡改。
隨著容器部署密度的越來越高,為了進一步提升容器部署效能,阿里雲未來還將繼續與英特爾開展深入合作,從晶片、硬體、軟體等多個層面出發,不斷夯實雲端計算服務能力,共同打造智慧雲基石。
比如,阿里雲藉助英特爾資源調配技術(英特爾 RDT) 框架,可以跟蹤和控制平臺上同時執行的多個應用程式、容器或VM使用的共享資源,減少性能干擾、確保複雜環境下關鍵工作負載的效能,既保障使用者SLA,又提升了硬體資源利用率;而通過深挖英特爾傲騰持久記憶體潛力,阿里雲在提升記憶體密集型負載密度的同時,還能夠確保計算的速度和效率也不受影響。
此外,今年6月阿里雲伺服器ECS釋出的第七代高主頻例項,更是集成了第三代英特爾至強處理器,具備DL boost的深度學習加速指令,可支援INT8以及BF16在AI場景中的實現,其中BF16加速指令可有效增加AI訓練以及推理的能力。
而阿里雲智慧計算平臺(PAI)則通過在最新的第三代英特爾至強可擴充套件處理器平臺cooperlake上進行BF16指令級別的優化,使訓練和推理的場景都有了不錯的效能增長。PAI Blade作為阿里巴巴自研的通用推理優化框架,可通過模型系統聯合優化達到最優的推理效能;最新的PAI blade 2.0會增加CPU優化支援, 將覆蓋更多的模型善用其資源靈活性和可用性, 適用於輕量級模型。
未來,阿里雲智慧計算平臺將通過與英特爾在技術上的持續深入合作,不斷提升AI平臺的通用、高效和領先性,在通過軟硬體結合充分發揮CPU平臺AI最高能效的同時,不斷擴充套件PAI所支援的應用場景及其PaaS服務特性。
智慧邊緣崛起,共同開發殺手級應用雲端計算的普及和深入應用,不僅帶來了雲原生這樣的新技術和新趨勢,也推動了智慧邊緣的崛起;尤其是5G、物聯網技術的普及,更加速了這一程序。
如果說網際網路實現了人與人的連線,人們可以隨時隨地利用雲端提供的計算資源、儲存資源及應用資源,來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物聯網則實現了物與物連線,並催生出大量資料,資料的增加則進一步推動了計算模式的創新,越來越多資料需要在邊緣進行處理。
為了加速智慧邊緣的落地,英特爾也提出了物聯網戰略:第一,為物聯網定製高效能的計算及加速晶片;第二,促進邊緣計算負載整合的技術發展方向,抓住邊緣計算的良好機遇;第三,專注於計算機視覺。
與此同時,阿里雲也在積極探索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早在2018年,阿里雲IoT就宣佈與英特爾在物聯網領域達成深度合作,雙方通過整合各自在雲以及邊緣計算上的能力,結合英特爾在硬體以及阿里雲IoT在物聯網平臺上的優勢,為全球企業帶來了雲邊一體化邊緣計算產品,可針對工業製造、智慧樓宇、智慧小區等不同業務場景,制定專屬物聯網解決方案,加速物聯網技術的落地應用。
在物聯網市場中,智慧裝置、感測器和互聯事物捕捉的視訊佔有近一半的份額,因此如何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深入挖掘視訊資料的潛在價值,將成為推動物聯網發展的一個主要驅動力。為了更好地解決視覺需求指數級增長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並同時進一步探索視覺領域的巨大商機,2019年,阿里雲IoT通過與英特爾的合作,推出了視訊邊緣智慧服務產品Link Visual 2.0。
阿里雲Link Visual 2.0在硬體方面支援英特爾提供的由高效能處理晶片和人工智慧硬體加速產品組成的異構計算架構,在軟體層面則集成了英特爾面向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開發人員推出的OpenVINO工具包,不僅為泛視訊行業的數字化和智慧化轉型提供了更便捷的雲服務,同時也為拓寬視訊應用提供了更廣闊的想象空間。
目前,阿里雲正在與英特爾共同探討基於視覺雲的應用解決方案,並運用到AIoT的產品上。其中,英特爾至強處理器和Intel server GPU異構架構的高效能運算、渲染、編解碼和虛擬化技術的強大能力可以充分滿足阿里云云化應用的需求,實踐雲邊端一體化的可行性,並打造全新的客戶體驗。
不久前,阿里雲IoT、天貓精靈正式聯合成立AIoT創新中心,通過整合阿里巴巴包括達摩院在內的技術能力,全面賦能AIoT行業。據了解,AIoT創新中心的成立將幫助中小家電製造企業更低成本實現智慧化升級,成為全行業的“加速器”,並面向未來5G和AIoT時代進行產品研發和技術探索。
數智化變革,構建生態才能行穩致遠現在,隨著5G、人工智慧等技術的加速應用,整個社會都在面臨著資料化、智慧化的全新變革。王銳認為,在變革面前,傳統的IT技術架構已經不再能夠滿足需求。面對這樣的趨勢,僅靠某一方面的實力是遠遠不夠的,真正需要的是全面的綜合實力。英特爾恰好擁有著構建全面的產品領導力、解決方案創新力和生態構建力的優勢,可以以全能冠軍的實力幫助客戶行穩致遠。
事實上,在阿里雲聯合英特爾共同為各行各業數智化轉型打造智慧雲基石過程中,雙方不僅在軟硬體產品層面已經展開全面合作,同時也在共同建設推動數智經濟發展的生態體系。具體來說,雙方著重通過兩個計劃加速技術創新轉化為客戶價值:Navigator計劃和數字革新加速計劃。
在Navigator計劃中,阿里雲將與英特爾一道,提供公有云線上環境、彈性裸金屬伺服器,並基於英特爾傲騰持久記憶體等最新的軟體及硬體技術,為萬眾創新賦能。其中,阿里雲推出的基於持久化記憶體增強型例項,主要致力於大規模資料處理的記憶體密集型應用,在大幅度降低使用者成本的同時,保持效能不變,具備超高的價效比。
早在兩年前,阿里雲就與英特爾在持久記憶體領域進行合作,也是中國首家把英特爾傲騰資料中心級持久記憶體(AEP)應用於雙十一的產品。今年9月,阿里雲Tair基於英特爾AEP的自研引擎,並結合神龍裸金屬伺服器和雲原生資料庫管理系統,推出了Tair持久記憶體版。該版本在能力上可完全覆蓋Redis,相對於開源自建的記憶體版本Redis,Tair持久記憶體版吞吐是90%,而成本降低了30%。
目前,第二屆Tair效能挑戰資料庫大賽開賽在即,此次大賽也是希望基於像英特爾AEP這樣的技術和產品,去打造和研發下一代雲原生快取、雲原生記憶體資料庫。同時,通過此次大賽,在阿里雲神龍裸金屬伺服器上的持久記憶體儲存介質,可以讓參賽者接觸到最新技術、最新軟硬體一體化設計的理念、雲原生的理念,以及記憶體資料庫發展的最新趨勢。
如果說Navigator計劃是實現從0到1的產品孵化,那麼數字革新加速計劃則是實現從1到100的規模化部署。在數字革新加速計劃中,英特爾已經為多個客戶全面應用阿里雲給予多方面的支援,比如降低企業客戶和ISV/SI/MSP行業合作伙伴部署創新產品的門檻,提供PoC資源、技術支援和市場資源等。隨著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加速,英特爾還將與阿里雲共同拓展更多的行業,為更多企業上雲提供助力。
滬江教育作為一家領先的教育科技公司,已經通過將全部業務遷移到雲上,加速擁抱創新的數字化技術。據了解,基於第二代英特爾至強可擴充套件處理器的阿里雲第六代雲伺服器,滿足了滬江教育在效能、成本和擴充套件性等方面的需求。
而申通快遞作為首個全面上雲的快遞企業,目前包括訂單平臺、巴槍系統等核心業務系統都已穩定執行在阿里雲上,雲上日處理訂單量近3000萬。申通快遞採用了基於第二代英特爾至強可擴充套件處理器的阿里雲平臺之後,不僅每天訂單的處理能力倍增,也帶動了申通快遞的業務成長,切實享受了技術轉型所帶來的紅利。
從聚焦數智“芯”構建雲原生架構,激發雲端計算應用價值;到構建智慧邊緣,共同探索AIoT創新應用;再到構建數智化變革新生態。阿里雲與英特爾的合作,已經不僅僅體現在產品、技術和解決方案層面,而是通過構建智慧雲基石逐漸深入到行業的數智化轉型中去,成為推動資料化、智慧化變革的新引擎。(文/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