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得最多的說法就是,2020年是電商最難的一年,不僅遇到了疫情,而且電商盈利越來越難,很多商家都從電商行業退出轉做其他業務。
電商行業是真的不好做了嗎?
其實,這種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電商行業相比從前來講,競爭越來越大,很多商家賺不到利潤,只能轉行轉業,有的甚至從老闆變成了打工仔,稱呼也從某某總,某某先生,變成了小某某,老某某。
造成傳統電商行業發展艱難的原因是什麼?
首先,從大環境來說,不僅是電商不好做了,而是整體商業環境都不太好。市場已經被開發得差不多了,想要實現增量已經變得非常之難。2016年出現一批倒閉潮,一些實力不行的商家就先告別了自己的商業舞臺,只能坐到臺下默默看別人表演。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公司發展日趨艱難。不僅是傳統的製造業,還有一些新興網際網路產業都未能倖免。商家數量的增多,商品必然面臨同質化的影響,競爭壓力只會越來越大。想要保證利潤,就需要在價格、品牌,內容、推廣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
其次,是這場突然暴發的疫情。2020年疫情突然爆發,又持續了幾個月之久。在全國管控的情況下,物流基本停滯,貨物賣不出去,很多商家資金斷裂,沒能撐到復工復業就提前宣佈倒閉破產。
第三點,就是電商平臺的升級。以前是電商紅利期,各個平臺會對商家有扶持,但是隨著商家規模的擴大,電商平臺也面臨著競爭壓力。所以,平臺優化升級,對商家進行篩選,扶持優質商家,整治平臺亂象勢必成為平臺的優先選擇。比如說淘寶,不僅加強了出售假冒偽劣產品的店鋪的管理力度,還嚴格禁止通過刷單的方式來提高銷量。很多商家(尤其是新手商家)在沒有基礎流量的情況下,想要靠自然流量提高銷量和權重真是難如登天。
還有一點,就是電商模式玩法的創新。電商平臺規則在不斷變化,新的電商形式也在不斷髮展,出現了很多的新的模式。比如說依賴短視訊平臺的網紅帶貨模式,依靠微信和QQ社交平臺而發展的社交電商等等。很多商家忽視了這些新型模式,以至於在商業競爭中處於劣勢,等到起身追趕的時候卻發現已經晚了。
現在,2020年已經過去了大半,希望商家們能夠在剩下的時間裡能夠優化好自己的店鋪,找到更合適自己的發展方向和盈利模式,抓住機遇,過個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