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禁令限期到來之後,包括臺積電在內的晶片巨頭企業已不能再為華為供應晶片。這直接讓華為的麒麟晶片成為絕版,中高階手機芯片面臨缺貨危機,同時也將中國中中國產晶片的弊端暴露無遺。
為此,國務院直接下達了關鍵指令,要求在2025年之前中國中中國產晶片的自給率要達到70%,這個資料在2019年時僅為30%。各大晶片企業都加大了投資力度以及加大對晶片人才的重視。然而實際上,中國晶片的最大的短板是在生產晶片的裝置上。
生產晶片裝置跟不上設計晶片技術
華為在設計晶片技術的水平是已經領先於全球的,能與國際晶片設計企業高通和三星等公司接近。華為旗下海思目前已經掌握了5nm晶片的設計能力,並且旗下麒麟9000晶片更有可能成為全球首枚5nm晶片。
雖然中國在晶片設計領域上有所成就,但是終究還是在晶片生產裝置上受制於美國。據調查資料得知,在晶片製造環節中需要用到ICP等離子體刻蝕系統、反應離子刻蝕系統以及最主要的光刻機。而光刻機的生產商則主要被美日兩個國家壟斷。
中科院正式宣佈入局光刻機
就在危難之際,中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科學技術最高諮詢機構、自然科學與高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中科院正式出手。
據新聞報道稱,9月16日,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在“率先行動”進展通報會上正式宣佈,未來將集中全院的力量來攻克光刻機、關鍵原材料等被西方卡脖子的問題。中科院的高度重視,能讓中國更早擺脫受制於美國的現狀。這有效推動了中中國產晶片以及相關產業鏈和技術的良性發展,也給華為來了一劑強心劑。
任正非立即行動,此前比爾蓋茨早有預言
在中科院正式表態的第二天,即將76週歲的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就率隊前往中科院,並與中科院院長以及其他專業學者進行了相關討論,主要是針對目前在晶片領域技術上面的缺陷以及未來的發展重點等問題。這也讓外界認為,華為將迎來重大轉機。
此前,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就曾對美國對華為的禁令表示過不同的看法,認為對華為的禁令將會嚴重影響全球晶片企業的發展,甚至對美國的就業崗位等都造成一定的影響。一味封鎖中國技術,只是讓中國的技術得到更加突飛猛進的發展。
最後,不過是華為該如何解決眼前的危機還是中中國產晶片的發展都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中中國產晶片的一定會取得重要的突破,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