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阿里巴巴最出風頭的業務是什麼?是前陣子孵化三年才面世,主打服裝業鐵漢柔情的“犀牛製造”嗎?還是螞蟻科技上市帶來的“財富自由”的聲音?都不是,從今年“阿里日”動物園裡站在C位的動物來看,應該是釘釘這隻小燕子。
現在這隻“小燕子”有了新的的定位,和阿里雲牽手,“雲釘一體”意味著什麼呢?
陳航離開釘釘,阿里雲和釘釘開啟新徵程9月27日,阿里巴巴公佈了一則新的戰略部署,在去年併入阿里雲事業部的釘釘事業部,將全面融合阿里雲旗下包括視訊雲團隊在內的多個部門,升級成“釘釘大事業部”。
去年年底還是併入阿里雲,現在就反客為主成了主打釘釘了,可見這隻釘釘燕子這半年發展得有多迅猛。
伴隨著這項“戰略部署”的公開,另一項人事調動也釋出了,那就是此前一直擔任釘釘CEO的陳航,花名“無招”,也會離開釘釘,回集團繼續效力。
在創立至今的六年裡,說陳航是釘釘的“父親”也不為過。當年對標微信,阿里巴巴建立了“來往”這個專案,陳航作為負責人,開始拓展社交軟體賽道,可惜微信在市場上的穩固程度實在難以挑戰,“來往”最終不得不宣佈失敗。
承認敗北後的陳航其實是不甘心的,他帶著幾個下屬跑到了馬雲當年待過的湖畔花園居民樓,頭腦風暴了一番。經過討論,他們覺得應該更改思路,既然微信打不下來,那為什麼還要在這個領域死磕?乾脆轉移賽道,專心攻克企業溝通,於是釘釘誕生了。
一開始釘釘對外宣稱是祕密孵化了一年,其實仔細研究會發現,就是讓陳航領著團隊先發展,而且是隨意發展,最終看成績再定奪要不要進一步發展。獨立於集團野蠻生長應該沒什麼水花,不過還好後來遇到了復星集團,這個大單子改變了釘釘的命運。
彼時企業管理員工工作基本上都是靠微信群,但是復星集團是個龐大的企業,“500人群”已經遠遠不夠用了,而且群裡混雜著在職的和離職的員工,經常會有商業訊息洩露的風險,在幾經考察後,復星集團選擇了釘釘來作為企業管理軟體。
釘釘不但能連線復星集團100多家核心企業4萬多名主要員工,還能對接他們的“復星通”平臺,十分便利好用。這種個性化服務讓企業很滿意,所以復星集團一度想併購釘釘。
當時的釘釘還在起步階段,復星集團是唯一的標杆案例,所以複方這個橄欖枝丟擲來後,就連陳航自己都心動了。好在馬雲及時勸住了陳航,釘釘才留在了阿里繼續發展。
後來的釘釘在國內企業通訊領域迅速擴張版圖,不僅僅是復星集團這樣的大企業,還有很多小微企業也都滲透進來。
不過隨著使用者不斷增多,原本的釘釘變得有些孤木難支了,於是中國雲端計算市場佔有率第一的阿里雲開始加入,輔助釘釘的業務。直到2019年6月,釘釘正式併入阿里雲事業部,彼時張勇的想法可能是阿里雲帶著釘釘這個小弟慢慢發展,沒想到這個小弟在半年後就開始發力了。
今年疫情加速了數字化程序,“在家辦公”成了必須,而釘釘臨危受命,集結一干程式設計師開始頻繁重新整理存在感了。根據資料顯示,截止今年3月底,釘釘的月活躍使用者從19年第四季度的5000萬—1億直接躍升為2.5億。
釘釘能同時保證這麼多人線上不崩,背後有2萬臺阿里雲伺服器保駕護航,所以“雲釘一體”是必然的趨勢。
釘釘大事業部未來的方向很多人曾猜測過,釘釘會不會重啟社交軟體戰火,轉頭再次挑戰微信呢?其實從釘釘這些年的佈局來看,能和釘釘產生競爭的只會是企業微信,也就是說釘釘不止要做溝通工具,更重要的是針對企業的個性化作業系統。
“釘釘不就是一個企業用的管理溝通工具嗎?感覺和微信功能差不多啊!”其實有這種想法的大有人在,不過大多是普通員工,如果從企業這個角度來看,釘釘的功能就強大得多了。
立白集團有 1800+ 銷售團隊、20000+ 業務員、1100+ 經銷商、35000+ 導購員以及 5800+ 配送司機,每個體系下又有自己的部門和經銷商,這是一個多對多的交叉關係,而“現場驗貨、紙質簽單”這些都成了集團發展的阻礙。
釘釘給立白量身打造了一款內部管理軟體,名字就叫“嘟嘟”,在釘釘這個普通的企業管理平臺的基礎上,升級成了立白專屬定製智慧物流系統。所以幾百萬學生同時上課算得了什麼?釘釘出馬都算得上“降維打擊”了,在“作業系統”這方面,釘釘才是專業的。
釘釘的目標很明確,想讓企業的所有程序都線上化,更高效更便捷。阿里對釘釘的期望和投入是顯而易見的,未來對資訊化付費可能會在釘釘上很常見。而阿里雲的全力輔助也必定會讓釘釘更上一層樓。
釘釘和阿里雲的關係一直都是相互輔助,只不過之前釘釘處在低處,現在完全成了主導。用陳航的話來說,釘釘的背後全是“雲”,只不過釘釘讓“雲”更普遍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