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編輯|電商課代表

近日,阿里內部發生了重大內部調整。

9月27日,阿里雲智慧事業群釋出全員郵件,公佈了新一輪戰略部署。根據新的戰略部署,即日起,將釘釘升級為大釘釘事業部,原釘釘事業部、阿里雲視訊雲團隊、阿里雲Teambition團隊、企業智慧事業部宜搭團隊、政企雲事業部、數字政務中臺事業部、烏鶇科技部分團隊,加入新的大釘釘事業部,全面融入阿里雲智慧事業群。

除此之外,還在大釘釘事業部內,新成立“智慧協同與視訊雲事業部”,主要進行企業智慧協同場景的產品研發;還新成立了“行業釘事業部”與“政務中臺事業部”,聚焦於行業解決方案及生態開放能力打造,為客戶提供專屬化服務。

在這其中引發熱議的是,釘釘創始人兼CEO陳航(花名:無招)將調任集團另有任用,這位“功不可沒”的功臣為何被拿下,他的下一站是哪裡,成為了圈內的謎團。

“功不可沒”的陳航

釘釘過去的六年和陳航密不可分。2013年,阿里巴巴對標微信的社交產品"來往"誕生,陳航成為負責人。2014年,阿里內部宣告“來往”與微信競爭失敗,時任“來往”負責人的陳航帶領6人團隊,在8個月後重新孵化出一款企業IM產品——釘釘,瞄準了企業溝通工具。

釘釘發展初期,基本獨立於集團體外,在當時釘釘並不被集團內部看好,內部職員透露,當時內部調崗時無人願意去釘釘,阿里也未在流量上進行扶持。

2017年,陳航曾在採訪中表示,“來往沒有做好,當時是憋著一股氣。”馬雲曾在內部評價“來往”產品團隊:原本想你們造出機關槍去跟騰訊幹仗,打一槍至少見點血,沒想到最後拿出去的是甘蔗棒子,敲一下把他們(微信)打醒了,回頭一口咬掉你們一塊肉。

建立釘釘時,陳航汲取了“來往”失敗的經驗,他主張釘釘員工走進企業辦公場景,推出一套針對企業客戶的“共創方法論”,這成為釘釘產品迭代的指導原則。憑藉著免費且快速迭代的網際網路產品思路、貼身服務的實施意識、與“996”的團隊狀態,釘釘逐漸成長為中國企業通訊工具的”一哥“,並且遙遙領先。

2015年1月,釘釘正式上線,企業使用者在160天內突破50萬家;2017年11月,陳航釘釘宣佈個人使用者數破億;目前,釘釘上已有超過3億使用者、1500萬組織,從大型企業,到中小型企業,再到政務和教育,釘釘的滲透率不斷提升。

公關三連

釘釘今天的成績,離不開陳航的戰略佈局,除此之外,釘釘的公關也值得一提。單憑今年三條公關來說,就收穫了大批好評。

先是有使用者爆料,稱“釘釘線上課堂直播時,老師可以開啟學生的攝像頭,甚至可以監控學生的電腦手機螢幕。” 隨後,釘釘官方及時闢謠,並稱已經報警了。

而後,又因為釘釘是大部分學校的指定線上直播上課平臺事件,被很多小學生“惡意評分1星”。眼看著負面口碑增多,釘釘趕緊發了一條關於“求饒”的表情包。還在表情包中調侃“你們只是不想上課”,以暗示評分低並不是產品不好。

本以為此事結束,沒想到B站一名up主,釋出了一條吐槽釘釘的視訊《你釘起來真好聽》。這以學生的視角,用當時“洗腦”的音樂改編,歌詞風趣搞笑,還有“你釘起來真好聽,特別像午夜凶鈴……”釘釘自己還轉發了視訊,這一視訊直接將釘釘再次“帶火”,播放量直逼500萬,評論2萬多。隨後,釘釘在短短3天,迅速做了一個相似的短視訊迴應,也是“洗腦”的音樂和“鬼畜”的剪輯風格,標題是《釘釘本釘,線上求然》。這一視訊在B站的播放量也直逼500萬,評論5.9萬,點贊48萬成為了當時火爆全網的熱門視訊。

第三件事是釘釘的LOGO問題。由於疫情原因,“蝙蝠”變成了今年的敏感詞。有好事者就把釘釘的LOGO和蝙蝠的翅膀做了一個遞進的圖,表明相似之意。隨後,釘釘也出面回覆,幽默的表示其LOGO是是燕子的翅膀。

這一系列的“對壘”之後,釘釘的評分雖變化不大,但卻收穫了一大波好評和理解。

今年年初,因為疫情的原因,各公司開始線上辦公,釘釘也迎來了“春天”。

企業微信於2016年推出,最開始是為了防禦釘釘,同時為微信減負。現在騰訊內部定位其為企業服務的認證視窗,演變成為雲端計算戰爭中的一個基礎工具。據統計,企業微信目前服務客戶250萬家真實企業。

幾個月前,位元組跳動副Quattroporte、飛書實際負責人謝欣曾經一個月內至少參與了四次媒體公開活動。在此之前,他幾乎從未出現在媒體面前。至此,飛書這個曾經很“低調”的產品增長迅猛,迅速出圈。資料顯示,今年年初,飛書獲得了369%的增長。

之前行業裡只有釘釘和企業微信能吸引注意力。但現在,飛書殺了進來。有觀點認為,釘釘、企業微信都是根基深厚的產品,他們在疫情之中的成長,遠高於飛書。飛書在特殊期間的發展尚且如此,之後超越二者的可能性更小。

資料顯示,2020年1月1日至2月21日,釘釘日活躍使用者從2610萬升至1.5億;企業微信從562 萬升至1374萬;飛書從7.95萬升至25萬。由此看來和競爭對手相比,飛書仍然處於起步階段。

不相容的“阿里雲”

據了解,早在2019年6月,阿里就曾有意將釘釘與阿里雲融合。

當時阿里釋出新一輪組織升級通知中提到,宣佈釘釘併入阿里雲智慧事業群,陳航向張建鋒彙報。但當時的組織合併,並未產生明確的業務協同。

釘釘內部人士曾透露,阿里雲與釘釘的本質目標不同,是導致二者無法徹底融合的原因。今年5月,阿里巴巴公佈的2020財年資料中顯示,雲業務以收入為節點,其年收入首次突破 400億元;釘釘則以使用者規模為導向,無招宣佈釘釘使用者數突破3億。

有觀點認為,阿里雲要做高收入,釘釘要做大規模,想要讓二者合併後,應該從本質入手,高層調整是必要的。隨著釘釘與阿里雲的徹底融合,“雲釘一體”的戰略也會落到實處,這也是眼下巨頭推進雲端計算的標準打法。現在阿里正式公佈合併阿里雲和釘釘,也將內部高層做了大幅度調整,風險依舊存在,但釘釘目前穩坐To B市場首位,與體系龐大阿里雲合併後,未嘗不能實現持續規模增長。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當前智慧零售帶給當前電商小程式的優勢在哪裡?不轉型就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