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比亞迪好訊息不斷,不僅拿下蘋果iPad的代工,為英偉達代工的顯示卡也賣斷貨。
最近,又有外媒報道,比亞迪正在與戴姆勒就IGBT(絕緣柵雙極電晶體)進行最後的談判,如果談判成功,意味著以後在戴姆勒的新能源汽車上,會出現“中中國產芯”。雖然談判結果仍未出來,但是坊間一致看好,原因很簡單,各取所需,而且雙方已經有多年的合作關係。
十年前,比亞迪與戴姆勒成立合資公司的事件轟動一時。
儘管十年過了,這家合資公司一直處於虧損狀態,雙方還是捨不得放棄,年初時候,比亞迪還特地為這家合資公司又注資了3.5億元。之所以如此鍥而不捨的扶持這家公司,說到底還是有共同的利益訴求。
首先是比亞迪看中了戴姆勒百年汽車的工業積澱,可以在後者身上學到先進的管理經驗,也能通過合作關係將自己的IGBT和電池等產品打入以戴姆勒為首的國際供應鏈,進一步在IGBT上向英飛凌這樣的國際巨頭看齊;第二方面是在電池上維持領先地位。
戴姆勒則看中了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沉澱,通過與比亞迪合作押寶新能源汽車,對抗汽車新貴特斯拉。
IGBT的廣闊市場
IGBT簡單理解就是汽車的大腦,對於電動汽車來說電控接受整車的控制器指令,而逆變器又是電控的核心,IGBT模組是逆變器的核心,所以IGBT模組相當於汽車動力系統的CPU。
從成本來看,新能源汽車中成本最大的一部分為電池,約佔40~50%,其次就是點選驅動系統,約佔總成本的15~20%,最後落到IGBT模組上,約佔總成本的8~10%,是僅次於汽車電池成本的存在,以特斯拉Model X為例,其使用了英飛凌提供的132個IGBT管,所花費用大約在650美元。
隨著汽車電動化和智慧化的持續推進,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功率半導體增長的最大動力,而中國又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增量市場。
根據工信部的最新資料,中國已經連續五年實現新能源汽車產銷第一的好成績,並將在2025年提高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力,包括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車載系統等取得關鍵突破,力爭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能達到550萬輛。
新能源汽車的強大需求自然會帶動IGBT的增長,根據集邦諮詢2019年IGBT產業發展報告顯示,受益於新能源汽車及工業領域需求的大幅增長和IGBT技術成熟,IGBT市場規模迅速正在迅速擴大。2018年中國IGBT市場規模為153億人民幣,較2017年上漲了19.9%。
IGBT格局
雖然中中國產新能源汽車正在蓬勃發展,但是作為核心的IGBT卻和其它中中國產半導體有著相同的命運,一直都是由國外企業所主導的。一方面是因為人才的短缺,工藝基礎薄弱,另一方面也是由於中中國產IGBT起步比較晚,IGBT模組至今大部分還是以歐洲、日本及美國這樣的半導體強國所主導。
在IGBT市場中也是一種強者越強的現象,根據英飛凌2017年財報顯示,前5大企業佔據了67.5%的市場份額,其中老大英飛凌27.1%的市場份額遙遙領先於其他產業,排在其後的依次是三菱、富士電機、安森美、賽米控。
作為老大的英飛凌,即使在2019年上半年全球汽車市場萎縮的情況下,業績依然同比增長了5.9%,並且與合資,成為福斯的合作伙伴,未來將為福斯的220萬輛新能源汽車提供半導體器件。在中國市場中,2017年英飛凌以58.2%的市場份額佔據絕對統治地位,是第二名比亞迪的3倍有餘。
隨著英飛凌收購賽普拉斯的完成,英飛凌將進一步加強其在汽車領域的護城河,其自身優勢在功率半導體、底盤、安全積體電路等,再加上賽普拉斯的強項,車聯網用MCU、NOR快閃記憶體、藍芽、USB Type-C PD等車聯網無線連線技術,雙方強強結合之後,英飛凌的車規級晶片可以覆蓋整輛汽車。
中中國產IGBT
如果沒有禁售,IGBT可能不會走上中中國產自造的道路。
十多年前,IGBT和現在的光刻機一樣,高階產品對中國都有銷售禁止。國際IGBT巨頭規定,中國企業購買IGBT,只能用於變頻器行業,要買高階IGBT用來造新能源汽車,是絕對禁止的,國內企業只得走上一條自主研發的道路。
近些年也開始出現一批優秀的企業,比如正在和戴姆勒談合作的比亞迪,從2005年就開始涉足IGBT,現在已經成為中國唯一一家擁有IGBT完整產業鏈的車企。此外,還有建成國內首條8英寸IGBT產線的中車時代電氣、以及專注第六代IGBT研發和生產有望實現電力和電機牽引領域中中國產化的斯達半導體。
以上這三家都屬於IDM性質的企業。
在資本市場上,這幾家企業也受到投資者的熱捧,斯達半導體在上市之後,股價最高時漲幅達到了1424%,而比亞迪則在今年4月分拆半導體業務之後,融資規模一個月便達到27億,引入超過30家機構的44名投資主體,市值直線上升到300億元,市場對IGBT企業的熱捧也從側面反映出中中國產IGBT已經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存在。
如果從產業鏈來看的話,還有更多的企業隸屬於IGBT領域,IC設計公司有東威半導體、中科君芯、無錫新潔能、寧波達新等。
製造部分有華虹半導體、中芯國際、華潤微電子、上海先進。其中華虹半導體在今年7月底宣佈,加速進軍IGBT市場,作為全球首家提供場截止型IGBT量產技術的8英寸晶圓代工企業,華巨集在IGBT製造領域具有深厚經驗,擁有先進的全套IGBT薄晶圓背面加工工藝,目前已加速匯入新能源汽車、風力發電、白色智慧家電等市場,進一步豐富IGBT產品線。
封裝部分有賽晶電力電子、中車永電、威海新佳、美林電子,其中賽晶電力電子是國內IGBT封裝較為成熟的公司。
SiC:下一場的主角
相對於傳統的矽材料,碳化矽的禁頻寬度是矽的3倍;導熱率為矽的4-5倍;擊穿電壓為矽的8倍;電子飽和漂移速率為矽的2倍,因此,碳化矽特別適於製造耐高溫、耐高壓,耐大電流的高頻大功率的器件。
隨著IGBT逼近矽基材料的效能極限,SiC晶片成了驅動新能源汽車的下一個重點,而當前SIC行業發展的瓶頸主要在於SIC襯底成本高,不過隨著技術的成熟,成本也在不斷下降。
目前國際主流車企都在與半導體巨頭們合作,發展SiC晶片在新能源汽車上的應用,特斯拉與ST和英飛凌合作,已經率先在Model 3逆變器上啟用車規級SiC功率模組,福斯與Cree及英飛凌開啟了FAST專案、豐田與Rohm及電裝展開合作,搭載CAMRYHybrid和普銳斯進行路面技術測試、國內的除了與英飛凌展開合作,目前已進入驗證階段,比亞迪則自研開發,前不久宣佈推出國內首款批量裝車SiC模組。
總 結
不得不承認國內的IGBT產業與國外巨頭還是存在一定差距,畢竟技術需要沉澱與積累,但是中中國產IGBT的成長也是有目共睹,此次比亞迪與戴姆勒的談判,無論成功與否,都是中中國產IGBT走出去的重要一步,最起碼品牌認知度在逐漸開啟。
綜合來看,獨立自主才是半導體產業發展的生存之道。
11月12日,TrendForce集邦諮詢將在深圳舉辦“後疫情時代——2021儲存產業趨勢峰會”,屆時,產業鏈重量級嘉賓以及集邦諮詢記憶體和快閃記憶體核心分析師,將圍繞以上問題進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