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蘋果公司絕大部分代工廠都在中國,所以到手的iPhone幾乎可以說是“中中國產”了。
很多大型企業都愛在中國建立代工廠,圖的是國內人工成本,要比其他國家要低得多。
不過,接下來,這些企業的如意算盤要落空了。
隨著國內人力成本上漲,不少代工廠開始尋求其他發展路線——將工廠從中國轉到東南亞地區。
東南亞不僅在人力成本上有巨大優勢,加上當地政策支援。作為代工廠新址,無疑是最佳選擇。
嗅到這一訊息後,蘋果聞風而動。
近日,印度官方稱,蘋果已有八個代工廠從中國轉移到印度。
這就意味著,以後我們再買蘋果,很可能就從“中國製造”變成“印度製造”了。
別看能成為蘋果代工廠,看似很風光。實際上,代工廠和蘋果的關係,是一榮俱榮。
如果iPhone、iPad銷量不景氣,這些靠蘋果產品活著的工廠,很有可能分分鐘破產。
中國老話一言蔽之:成也蘋果,敗也蘋果。
雖然熱銷的產品都交到印度代工廠手上,但無奈技不如人,不能生產最先進的iPhone和iPad。
這是因為當地工人的技術水平達不到,所以印度代工廠只能生產老款的蘋果產品。
可見在技術水平上,對目前的印度來說,並不具備優勢。
對比之下,中國勞動成本上升,工人們的自身水平提高,反映出中國工業技術得到很大發展。
不過,對我們國家以及工人來講,這是好事兒,但就蘋果而言,可不是什麼好事。
畢竟,蘋果產品再怎麼好用,也擺脫不了它逐利的天性。
選東南亞為代工廠,除人力成本低外,關鍵的是當地政府給了很多好處:稅收減免的政策支援。
如此一來,iPhone、iPad的成本會大大降低,自然而然,庫克樂開了花。
如果隨著印度技術水平的成熟,推測蘋果很有可能將絕大部分訂單都給印度代工廠。
據悉,有了省成本的印度代工廠加持,蘋果近些年會考慮推出更多“廉價”產品。
例如,今年上半年釋出的新iPhoneSE,起售價只有三千多,是這幾年來價格最低的一iPhone。
雖然才上市兩三個月,但全球銷量已經突破八百萬部。預計今年賣出兩三千萬,應該不成問題。
由此可見,“廉價”iPhone的吸引力是多麼大,足以讓蘋果在智慧手機市場搶奪更多份額。
有訊息稱,蘋果明年將會推出一款“廉價版”產品,疑似iPhoneSE Plus,價格應不會超過四千。
其實,比起其他品牌,蘋果在印度開設代工廠不算早。小米、OPPO等中中國產手機品牌也有代工廠在印度。
能節省成本,蘋果何樂不為呢 ?只盼10月13日釋出的iPhone12,能早日交由印度代工廠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