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6月23日,中國成功發射了北斗系統第55顆導航衛星,這是北斗三號的第30顆,也是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

至此,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這對中國的通訊行業來說意義非凡,對我們的日常生活也有重要的影響。

很多小夥伴都有疑問,而今北斗已經成為了中中國產手機的標配,我們手機上的定位系統卻還是GPS,這是為什麼?

開發時間晚,缺乏競爭力

全球知名的衛星定位系統分別是美國的GPS、歐洲的伽利略、俄羅斯的格洛納斯,以及中國的北斗。

雖然是四大衛星定位系統,但覆蓋面最廣的還是GPS,它幾乎是導航技術的代名詞。

GPS首代系統在1964年就已經投入了使用,而中國在那個時候才剛剛啟動相關的專案建設。雖然北斗系統在技術上已經趕上了美國,但GPS早已深入人心。

北斗缺乏市場競爭力,一時間很難打破現狀。

承載使用者有限,功能不夠完善

北斗衛星系統在使用時不僅要連線地面系統的訊號,還要求使用者用裝置向衛星發射訊號,是一個雙向傳輸的過程,因此對衛星和裝置的要求都很高。

中國的使用者基數龐大,雖然北斗實現了訊號的全面覆蓋,但承載的使用者數量有限,如果所有人都使用了北斗系統,必然會造成訊號擁堵。

而GPS是單向測距系統,理論上可以容納無限多的使用者。

宣傳不到位,使用者感知不強

事實上,目前國內70%的手機內建晶片已經完成了北斗和GPS的相容,也就是說北斗早已經在我們身邊,只是大部分人還不知道。

在北斗導航被當成手機標配的背景下,很多手機企業都將以往選單用的「GPS」改為了「位置資訊」。

但手機廠商不會將北斗當成賣點,此前聯想推出了一款北斗衛星定位智慧手機,單從銷量來看,使用者還需要時間去接受。

手機廠商在釋出會上還是更願意宣稱採用了GPS新技術,導致使用者在使用手機定位、導航等應用時,首先感知到GPS。

另外,GPS無論是在使用的廣泛性還是穩定性上,都優於北斗系統,手機廠商為了保證使用者的使用體驗,當然會選擇主推GPS。

這就是為什麼即使我們現在很多手機上都支援北斗系統,依然主用GPS。

你感受到北斗帶來的變化了麼?

最新評論
  • 1 #

    說的什麼鬼話?“”GPS無論是在使用的廣泛性還是穩定性上,都優於北斗系統”?

  • 2 #

    北斗最大的作用是我們要往美國扔導彈的時候不會被他的GPS騙定位,至於民用商用都是後話。

  • 3 #

    北斗是自己的,GPS是人家的。

  • 4 #

    2年前我就用了北斗,但是很可惜啊,要交20元錢,還有廣告,功能沒有GPS全,後來刪除了。不知道現在如何?

  • 5 #

    道理很簡單,就和現在電腦系統一樣,你懂得。

  • 6 #

    國營民生工程為什麼要強制收費呢?

  • 7 #

    有實力,就大膽正名,有何不可

  • 8 #

    為什麼要交二十塊錢?

  • 9 #

    放屁我早就用北斗了!

  • 10 #

    現實生活中只知道GpS,不知北斗在那點,一點感覺都沒有。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早餐丨吳尊友:10天后可知防疫是否經受住長假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