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北京時間2016年3月22日凌晨,在蘋果公司的春季新品釋出會上,主角iPhone SE和iPad Pro等新品沒引來多大反響,倒是CEO蒂姆.庫克在談到公司是否該向FBI(美國聯邦調查局)交出使用者資料時,一句“絕不退縮”引來陣陣喝彩。

蘋果硬剛FBI,導火索是2015年12月發生的聖貝納迪諾屠殺案。此案導致36人死傷,而與案件有關的價值資訊存放在一部被加密的iPhone裡,但FBI不知道手機密碼,於是要求蘋果提供協助破解的資料。

蘋果拒絕了這一請求,認為“FBI如果洩露了解鎖方法,使用者的iPhone安全將無法被保障”,最後僅向FBI提供了凶手的iCloud賬戶資料。FBI不得不花錢讓第三方公司對iPhone進行解鎖。

蘋果對於使用者隱私的態度,庫克早在2014年一封對個人隱私承諾的公開信中,就曾明確表示:“我們從未與任何國家的任何政府機構,就任何產品或服務建立過所謂的‘後門’。我們也從未開放過我們的伺服器,並且永遠不會。”

這次硬剛FBI算是兌現承諾,雖然引來爭議不斷,確實也強化了蘋果公司注重保護使用者隱私的形象。在大資料使個人愈來愈透明的當下,這一舉措無疑為蘋果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加分不少。

但是,在商言商,蘋果公司不是一家公益機構,庫克在公開信中直言不諱,公司之所以注重對使用者隱私的保護,是因為它現有的商業模式不需要使用者隱私資料:“我們的商業模式非常直接:就是銷售出色的產品。我們不會根據你的電子郵件內容或網頁瀏覽習慣來建立檔案,然後出售給廣告商。我們不會用你存放在 iPhone 或 iCloud 上的資訊來賺錢。而且我們不會讀取你的電子郵件或資訊,從中獲取資料來向你推銷相關商品。我們軟體和服務的設計初衷,是讓我們的裝置更為出色。一切就這麼簡單。”

庫克的告白亮出了蘋果的底牌,也掀開了對手安卓的底褲。

很多人會有這樣的體會,安裝一個APP後,會被要求諸多許可權,iPhone使用者可以全部拒絕,但不影響使用,安卓使用者如果照貓畫虎,APP往往會拒絕服務。換句話說,流氓APP更容易出現在安卓,安卓使用者在APP面前是多數是弱勢透明群體。

差別如此之大,主要是因為安卓通過廣告賺錢,尤其谷歌在移動端的收入,主要來自安卓廣告收入,因此需要將使用者資料打包售賣給廣告商,否則流量無法變現。蘋果則是靠賣產品賺錢,包括銷售iPhone、iPad等硬體產品,以及APP Store裡的軟體產品(非蘋果軟體,會收取30%的“蘋果稅”),廣告收入所佔比例極少。

Analysis Group的研究表明,2019年通過iPhone和iPad應用程式產生了5190億美元收入,其中來自應用內廣告的收入為450億美元,佔比約為8.67%,屬於不折不扣的雞肋。而且,這塊“雞肋”還屬於第三方應用,蘋果無法抽成,自然更沒有動力售賣使用者隱私。

由於蘋果的商業模式相對於谷歌更有道德優勢,這使得蘋果的高管們一直不忘秀優越感:蘋果的客戶不是公司的產品,這有別於谷歌和Facebook等其他科技公司,而這些公司在營銷和盈利方面嚴重依賴使用者資料。

由於商業模式的差別,iOS早早對安卓發動了隱私戰爭,併成為蘋果公司的一項戰略:

在這場隱私戰爭中,蘋果顯現出一定優勢。

DCCI與騰訊社會研究中心合作推出的《2018網路隱私及網路欺詐行為分析報告》顯示,在選取的603個安卓手機APP和320個iOS手機APP樣本中,安卓手機APP會100%不同程度獲取手機隱私許可權,iOS手機APP獲取使用者隱私許可權的比例為90%。考慮到在獲取使用者隱私的限制上,iOS比安卓要嚴格得多,因此,兩者的體驗差距會大大超過10%。

對谷歌來說,蘋果在隱私戰爭中的步步緊逼,難免使自己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如果選擇讓安卓不跟牌,谷歌將揹負漠視使用者隱私的惡名,如果選擇跟牌,等於堵死靠使用者隱私資訊獲取移動廣告業務收入的路子,和揮刀自宮沒什麼兩樣。

而對於將流量變現為廣告收入的開發者來說,將使用者隱私資訊進行廣告精準售賣的商業模式,也跟著抓瞎了,整個移動廣告行業的生態可能要變天。

這一次,蘋果終於成功地把刀架在了安卓的脖子上。

最新評論
  • 1 #

    隱私這點,支援蘋果

  • 2 #

    安卓的隱私保護很難做到位,因為谷歌靠安卓的廣告賺錢

  • 3 #

    我還是比較喜歡蘋果

  • 4 #

    坐等大批花粉趕來……

  • 5 #

    哈哈,你來中國試試

  • 6 #

    仍然擔心蘋果的保密問題,始終不敢用蘋果,一直用華為。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數字建模,精準私教,酷開網路智慧電視系統AI健身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