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百萬年之前,我們的祖先是從猿中進化而來,六千年之前,我們就已經有了一個原始的文明,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最終在幾百年之前踏上了科學的道路,開啟了對宇宙的神秘。
探尋事物的本質,探尋宇宙的一切,並非僅僅是進入了技術時代的人類,而是在人類踏入了文明的道路後,便產生了一種新的求知慾。只是,因為沒有足夠的科技指導,他們根本找不到任何東西的秘密,最終,他們只是把自己當成了一個傳說。
只有進入了技術的年代,在科學的指導下,我們才能夠發現隱藏在我們後面的奧秘。當初我們進入科學的殿堂之初,還僅僅是為了探尋地球的奧秘,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人們不再僅僅停留在對星球的探索上,他們的目標越來越廣闊,越來越玄妙。
在這片廣袤無垠的太空中,地球就像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微塵,而在這片廣袤無垠的太空中,還有很多未知的東西等待我們發掘,特別是對於宇宙的誕生與發展,更是被許多人所關注。要弄清楚這個世界的秘密,弄清楚這個世界的本質,到底是怎麼回事?
在人類進入了科技紀元之後的幾百年中,無數的科學家都在探尋著這個世界的真諦,試圖弄清楚這個世界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對於宇宙的性質,不同的科學家們都有自己的看法,因此產生了很多關於這個世界的性質的猜測。
有些人甚至懷疑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是一個大的黑洞或是一個白色的空洞,而另一些人則是“氣泡式宇宙論”,他們說,我們的這個世界很有可能是因為一個更大的膨脹而產生的,而我們所處的世界則是另一個世界。
而關於這個世界的許多猜測,其中最令人難以置信的,便是“全息宇宙”,這個“全息宇宙”的概念,也就是所謂的“虛擬世界”。這一猜想是建立在“弦理論”之上的,我想很多人都知道“弦理論”的存在,因為這和我們目前的宇宙概念有很大的區別。
“弦理論”指出,所有的宇宙事物都源於弦振動,無論是費米子,亦或是波色子,都源於弦振動。假如“弦理論”是對的,那麼我們的世界就是多維的,而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很有可能就是在兩個不同的空間之間,存在著一道“膜”。
弦論給我們帶來了一種神秘的感覺,它描繪了許多美麗的東西。雖然很多科學家都贊同弦論,可是以我們的技術水平,根本就沒有辦法驗證,所以關於弦論的研究,至今也只是停留在一種科學上。
戴維·玻姆就是在弦論的支撐下,才創立了“全像宇宙論”。也許許多人都無法明白這一點,所以我們就用簡單的文字來說明。
我想,很多人都會在電視上看到很多關於3D圖像的小短片。在電視機前,觀眾以為自己生活在一個立體世界,而在我們的眼中,電視機中的一切都是一體的,都被用平面電影的形式錄製下來。
如果宇宙全息說是真的,那麼在我們的宇宙之外,就存在著一個無法想象的“超級宇宙”,而在這樣的宇宙中,我們所能夠看到的,就只有一幅完整的影像,而影像中所蘊含的所有的信息,就像是一個完整的宇宙。
在這個世界裡,所有的生命,所有的物體,所有的銀河,都是密不可分的。用更通俗的話說,在這個虛擬的世界裡,我們的整個世界就是一塊晶片,裡面儲存著各種數據。只要注入足夠的能源,所有的東西都會被激發,變成一個3D的投影。
對於這個事實,許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不敢置信,畢竟,這個世界到底有多少種可能是全息影像?這些人之所以會做出這種匪夷所思的假設,並非憑空臆測,更像是從量子理論上推翻了我們的認識。
量子力學是21世紀最重要的科學,也是最重要的。我們都明白,宏觀的後面是微觀的,微觀是由微觀構成的,所以從原理上來說,宏觀的物理學也是適用於微觀世界的。
但事實並非如此,所有的宏觀學說在量子物理學中都沒有任何意義。許多量子力學的現象,都是對大物理學的極大衝擊,比如:不能用大尺度的理論去詮釋量子糾纏。
在量子糾纏的過程中,當兩個量子糾纏在一起時,不管相距多麼遙遠,其間存在著怎樣的“不可能”,當一個量子出現變化時,另外一個“量子”也會立刻產生類似的變化,這個變化的速率遠遠超過了光的極限,以至於我們根本不能用“速度”來描述。
而若是真的如此,那便可以很好的說明這種情況了,畢竟在整個宇宙中,所有的信息都是一體的,哪怕是距離再遠的兩個粒子,也可以在一剎那之間發生作用。
也許有許多人會問:「我們的宇宙是否真的不存在,只是“虛擬”的?」雖然量子理論已經證實了,但並不代表我們所處的世界就是一片虛無。
這就像“缸中之腦”這個有名的矛盾,在這個罐子裡,人們不會去追尋所謂的現實與虛幻,因為它們都在現實中,只不過在罐子外面的人看來,它們都是幻覺。
哪怕我們所處的宇宙是一幅完全由全息影像構成的影像,那也沒有必要再繼續探究下去了,因為在我們生活的整個宇宙中,我們所體驗到的都是真實存在的,只不過在外界的人眼中,我們所看到的不過是一片虛幻的幻象罷了。不過,這也僅僅是一個假設而已,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世界?距離真正的科學發展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因為人類進入了新的科技文明,最多隻能在星際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