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很多人都說自己變得容易上火了,對於一些熱愛美食的人來說,這無疑像是“酷刑”吃這個上火,吃那個也上火,眼見著美食卻不能放開享用。那麼我們就要問問自己,身體裡真的有那麼多火嗎?
認識的朋友中,這種情況也很常見,而且還是女性的佔比多,一邊說自己容易上火,比如口腔潰瘍,嘴唇起泡,智齒髮炎引發牙齦腫痛,嗓子紅腫疼痛等;另一邊又說,自己總是拉肚子,手腳冰涼。
這時候我們就總在想,要是上半身這麼大的火氣給它拽下來,一方面溫暖我們的腹部,另一方面溫暖我們的手腳該有多好!
我曾經也有幾年的時間被這種上熱下寒的情況困擾,那時候真的是什麼都不敢吃,本來身體就比較虛,氣血不足,想和別人一樣吃點阿膠枸杞補補身子,結果吃了兩塊就開始上火,像是一些發性的食物自己更是不敢碰,現在想想的確非常遭罪。
後來結識了老師,步入了養生這個圈子,漸漸對自己的身體也有了全新的認識,那麼我們就來說說,為啥咱們有的人火氣這麼大,而且還全都積在上半身,下不去,吃啥啥上火。
老師當時是這樣說的,我們人的身體是在不斷循環的,上半身是可以看作是心火主導,下半身可以看作是腎水主導,心火,肯定是有火氣,會熱,那麼這個心火會隨著身體的循環往下走,走到我們的下半身,就能溫暖我們的腹部和手腳了。
而水能克火,腎水也會隨著循環往上走,往上和心火一相交,心火被腎水給壓制住了,也不會上火,反而水火交融,我們身體就處於很舒服的狀態。
但若是身體的這個循環出現問題,比如產生了瘀堵,那麼心火下不來,腎水也上不去。
就像是一條山路,被滾滾碎石給堵住了,那麼下山的車子和上山的車子都通行不了,所以本來要往下走的車子只能繼續掉頭往上走,這也如同心火,卡在中間下不去,只能返回去,心火越來越旺,沒了腎水去剋制它,我們就會上火了。
而且一般堵住的地方都是脾胃居多,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到了秋天喜歡貼秋膘,脾胃自然就容易瘀堵了,脾胃一堵,裡面的食物堆積,還會積瘀化火,那麼我們自身的火氣也就越來越大。
搞懂這個問題,我們就知道如何去改善這個上熱下寒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因為堵,只要把這個堵給通開,讓心火正常的往下走,腎水正常的往上引,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那麼要如何通堵呢?這就需要根據自己的自身情況先判斷出我們是哪種類型的瘀堵了。
有的人是天生或是後天一些習慣導致的脾胃虛弱,吃點東西就難以消化,全都堆積在脾胃裡,這時候我們就得把這些積食給化解掉,就可以把這個堵通開。
還有的人喜歡吃一些寒冷的食物,比如我當時的上熱下寒,就是這麼來的,喜歡吃冷飲,吃水果,喝水都喜歡加冰塊,這樣一來脾胃就會被這些寒氣所傷,這些寒溼積在脾胃裡,也會形成瘀堵。想要化解,就得靠暖,把這些寒溼氣給暖化疏通掉。
下面我們就分享一些針對積食,寒溼的疏通小技巧,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來選擇。
第一種:化積健脾
總是腹脹,積食而導致脾胃瘀堵不同的朋友可以試試下面這些方法。
保和丸:焦山楂,炒神曲,制半夏,茯苓,陳皮,連翹,炒萊菔子,炒麥芽。
其中焦山楂性味溫和,酸酸甜甜的,可以解油膩,喜歡吃肉的又容易積食的朋友,就能用到這味焦山楂了;而炒麥芽化的是澱粉類的食物,比如喜歡吃甜品蛋糕,或是米麵饅頭等食物的朋友,就會用到炒麥芽;而炒神曲性溫,化的是酒食陳腐之積。
這三味搭配在一起,基本上可以把我們常吃的一些瘀堵積食給疏通掉。萊菔子也就是蘿蔔籽,它可以化痰,還可以行氣,特別是穀物麵食的積食。
而長時間的積食,會讓我們的身體生痰生溼,化火生熱,而半夏,茯苓,連翹和陳皮,有祛溼的,有清火的還有化痰的,所以這個方子能全方面把我們體內的瘀堵給疏通開。
雞內金山藥餅:雞內金,山藥,茯苓。
其中雞內金是化積的,無論是脾胃中的積食或是身體中的瘀堵,雞內金都有疏通清瘀之效,它是雞胗中一層黃色的薄膜。
我們都知道,雞沒有牙,又是雜食動物,什麼都吃,吃進去的穀物,蟲子乃至石子都能被消化掉,靠的就是這層雞內金,所以古人們以形補形,以雞內金為輔料,做成各種食物,就能幫助我們清瘀化積。
長期積食,脾胃中的這些溼濁就要靠著茯苓來疏通降濁,把這些分解掉,通過小便排出去,所以我們喝茯苓燉湯小便會很多。
而山藥則是健脾的,我們之所以容易積食,在於脾胃虛弱,運化不利,吃進去的食物不容易被吸收消化,越積越多,而脾胃運化能力強了,吃的東西能被及時的吸收消化,轉化成營養,也就不會堆積在脾胃裡形成瘀堵了。
雞內金山藥餅的做法很簡單,自己在家就能做,準備雞內金10克,茯苓5克,山藥10克,小麥粉150克,雞內金建議先炒熟,再研磨成粉添加進去,這樣腥苦味會小,山藥可以用山藥幹打成粉,如果是新鮮的山藥,可以增加克數,蒸熟之後碾碎添加進去。
我習慣用幹品,把所有的食材打成粉混合在一起,做起來更簡單,之後用溫水揉成麵糰,想要吃起來更香,可以添加一些熟芝麻進去。
之後揉成麵糰,醒發半小時,切成小劑子,用擀麵杖擀成薄餅,放在不沾鍋裡烙熟即可,不用放油。芝麻香混著麵粉獨特的焦香,一口咬下去焦香酥脆,小朋友也可以吃。
我經常在家會用這個代替主食,這樣肚子不撐不脹,特別舒服。如果懶得自己製作,不妨試試這款現成的雞內金山藥餅,開袋即食,好吃又營養。
配料有小麥粉,雞內金,茯苓粉,鐵棍山藥,芝麻和食鹽,除此以外再無別的添加劑和防腐劑,不含糖,吃起來特別香,就像小時候家裡爺爺奶奶們做的炕餅。
其中鐵棍山藥用的是河南焦作出土的正宗壚土鐵棍山藥,健脾的效果更好。茯苓出自雲南,無硫燻無漂白,切塊打粉,都是天然之品。
雞內金選用三年以上的散養土雞內金,疏通化瘀的效果也會更好。這款雞內金餅都是老師傅們手工烙制,片片焦香酥脆,吃著微微有一點鹹,好吃不膩,越嚼越香。
每一包都是獨立的小包裝,乾淨衛生,開袋即食,這樣既不會浪費也方便儲存,每天吃上2片,肚子不撐不漲。
第二種:暖通脾胃
喜歡吃冷飲,水果的人不在少數,尤其是女性朋友,到了秋天更是離不開水果,之前到了總是胃口差,不想吃飯,就經常會吃一些水果來湊數,結果就是脾胃越吃越寒,體內的溼氣越來越重。
不知不覺,自己越來越容易上火,腹瀉,宮寒也都找上門,這就是脾胃被這些寒溼給堵了,心火下不去,導致上半身上火,下半身寒涼。
所以跟我經歷一樣的朋友,可以試試下面這些方法。
陳皮姜棗茶:紅棗,陳皮,生薑和紅糖。
陳皮姜棗茶經常出現在醫聖張仲景的各個方子中,他非常注重脾胃的養護,而經常用到的兩種食材就是生薑和紅棗。
其中紅棗能補中益氣,生薑健脾,散寒溼,生薑最產生的就是驅趕走我們體表的寒氣和胃中的寒溼氣,給我們脾胃注入一股熱力,化解裡面的寒溼。而陳皮則有祛溼化痰的作用,特別適合體內有寒痰的人,而且紅棗有了陳皮的幫助,補中益氣的效果就會更好了,在補氣的同時,又能順氣。
紅糖可以暖脾胃,而且喝上去甜絲絲的,這個陳皮姜棗茶煮好後,散發著陳皮的清香,喝上一口,生薑的辛辣,紅棗的甘甜,紅糖的醇香,這些喝到胃裡熱乎乎的,感覺一股暖流從胃部向全身流淌。
脾胃中的寒溼被驅趕走了,加上生薑還有健脾溫陽的作用,寒溼瘀堵自然就化去了。
肚臍貼:艾絨,花椒,桂圓肉。
不喜歡吃薑的朋友不妨試試用肚臍貼來暖通我們的中焦脾胃,這個和艾灸的原理類似,但是比艾灸更溫和,因為如果我們的體內寒溼瘀堵過重,艾灸不當很可能會上火,而這種肚臍貼則沒有這個困擾,它非常溫和,而且是在我們睡覺的時候使用,也不耽誤白天的工作生活。
其中艾絨是驅寒逐溼的,能幫我們把脾胃中的寒溼給疏散出來。花椒是暖胃止痛的,又有祛寒的作用。桂圓是養血安神的。
只需要把桂圓肉,艾絨和花椒按照2:1:1的比例,捏合在一起,做成小球,塞進肚臍孔裡即可。做的時候可以把這三种放在搗蒜器中搗碎,艾絨一點一點加,更容易搗碎,桂圓肉是有黏性的,如果粘合度不好,可以放點溫水進去。
我們貼的時候,肚臍裡放一個,用醫用貼封住,雙腳湧泉的位置各方一個。肚臍這裡是可以暖通我們的脾胃,把寒溼化掉,這樣一來,身體的瘀堵就被疏通了,而腳底這個,則可以滋生腎水,把上面的心火給引下來,與腎水相交,這樣我們的腳也暖和了。
這個方子是出自國學大師南懷瑾老先生,既能幫我們驅寒散溼,疏通身體,又能節省時間,特別方便,非常適合懶人或是工作繁忙,沒時間照顧身體的人。
如果懶得自己做,也可以備上一罐這種現成的肚臍貼,撕開包裝就能用,還贈送了專用貼,方便我們封住這個小球。
除了艾絨,花椒和桂圓肉,這款肚臍貼還添加了酸棗仁和枸杞。其中艾絨用到的是出自南陽的陳艾,經過陳放三年後,去其火性,提絨制絨,這樣艾絨驅寒祛溼的作用更好。
而且不同於我們簡單的搗碎,為了這裡面成分更好地釋放出來,都是要經過熬煮的,把裡面的艾草精華提取出來,之後再按照古中醫搓丸的手法,搓成一個個小球。
每一顆都是用蠟紙包好的,放到密封的玻璃瓶中,開蓋就能聞到濃郁的艾草味兒,夾雜著花椒的味道,表面是一層花椒粉,這樣驅寒祛溼的效果會更好。
專用貼的材質為無紡棉貼,透氣性好,貼著也不悶熱,而且粘得很牢,不會半途掉落。我們貼的時間一般在八小時就可以了,睡前貼下,睡醒後取出,記得雙腳腳心的湧泉位置也一定要貼哦。
這款肚臍貼除了孕婦和小孩子以外,都可以使用,另外身體正在發熱的朋友不適合使用。
以上這些方法,都可以幫我們把身體疏通,這樣上面的心火就可以往下與腎水相交,這樣一來腹部暖了,手腳不涼了,我們的上火也得到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