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禮劇《硬核時代》殺青。
該劇由張寒冰執導,黃劍東編劇,鄭業成、劉芮麟、李蘭迪領銜主演,郭曉東、侯巖松等演員主演。
該劇講述的是幾代核工業人從引進、消化吸收到完全自主創新,最終成功研製出“華龍一號”的奮鬥歷程。
因其題材的獨特性、罕見性,《硬核時代》被列入中央廣播電視總檯2022年“大劇看總檯”片單。
不過從主創團隊來看,這可能又是一部披著“核電工業”題材外衣的狗血言情劇。
首先是導演竟然是張寒冰。
這位有著“康洪雷徒弟”頭銜的張寒冰其實名不副實,他獨立執導的兩部作品《陸戰之王》《號手就位》更是名副其實的爛片,拉低了中國產軍旅劇的水準!
再看編劇黃劍東,他曾擔任電視劇《大決戰》的總編劇。
如果用一句話形容劇版《大決戰》,那便是老太太的裹腳布,又臭又長。
情節遞進主次不分、臺詞蒼白無力顯做作、內容過渡生硬不連貫。
如此中庸之輩,為何會受到重用?
《硬核時代》主演則是三位流量體質的藝人,兩男一女的言情劇標配,三角戀想必是有的。
並且,他們出道時間普遍不長,主演的作品不多,且以古裝偶像劇為主。
演技無疑是他們的一大短板。
高興時,咧嘴;孤獨時,冥想;生氣時,左呼呼;悲傷時,右呼呼;發怒時,猙獰相……
別看他們普遍是中戲、北影畢業的科班演員,似乎一畢業就把老師交給她的演技方法,一股腦地甩了回去。
不誇張地說,《硬核時代》從導演、編劇到主演都一副“拉胯相”,試問這樣的團隊如何駕馭“核電”這一宏大題材,如何從視覺上呈現中國核電從無到有的史詩般歷程?
況且,如此大體量的電視劇在90天的週期內拍攝完成,無疑又是趕工之作。
中國的科技實力顯然已經躍居世界前列,
從天宮、北斗、嫦娥上天攬月,到“海鬥一號”“奮鬥者”號深海探險,
從“墨子號”“天問一號”到“人造太陽”、C919 大飛機、高速磁浮試驗樣車……
一項項“國之重器”令世界矚目,為科技題材影視創作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
但影視界卻如“扶不起的阿斗”,浪費了諸多好題材。
講述中國航天跨越三十年發展的電視劇《問天》,再現了中國航空工業70年發展歷程的電視劇《逐夢藍天》,反映中國潮流能發展過程的電視劇《奮進的旋律》……
這些題材影視化值得鼓勵,但主創實力又限制了劇集的製作水準。
客觀上說,目前的部分科技題材作品普遍存在一些瑕疵,比如表現手法比較生硬、人物塑造有些單薄、部分情節失真等,這就需要處理好真實與虛構的關係。
以電視劇《問天》為例,編劇塑造了一位龍傲天式的男主角形象,桀驁不馴又才華橫溢,周遭的科研人員都成了無能的陪襯;
兒女情長自然是不能少的,且戲份佔比大,幾對男女談情說愛間就把航天事業搞起來了;
此外,因為時間緊任務重,火箭發射、衛星遨遊太空等專業性強的畫面只能靠東拼西湊,結果就是漏洞百出,被諸多專業人士怒噴!
整部《問天》完全體現不出航天人的探索精神,反而有了負面效果。
所以,筆者認為科技題材影視化應該做到“精益求精”,否則還不如不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