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出所料,美企開始官宣,外媒:晚了,華為、阿里早已出手
根據調研機構IDC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在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了8.7%,這一點在國內市場上也有反應,根據8月19日小米公司公佈的財報數據顯示,二季度小米手機全球出貨量為3910萬臺,同比下降了26.2%。
從這份數據可以發現,當下全球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已經在2021年達到了頂峰,在沒有突破性技術出現的情況之下,全球智能手機的銷量很難再有大的突破,而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作為上游的移動芯片供應廠商的高通也是受到了很大影響。
根據調研機構CINNO Research在8月9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二季度高通在中國的芯片出貨量為2070萬顆,同比減少了470萬顆,而中國的智能手機廠商佔據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一半的份額,所以說,高通芯片出貨量的放緩也是必然趨勢。
而眼看移動芯片業務的增長陷入停滯,根據8月19日消息顯示,美企芯片巨頭高通開始對外官宣表示,將降低對智能手機市場的依賴,嘗試再次進軍規模280億美元的服務器處理器市場。
高通的這番舉動果然不出所料的,因為自從2020年蘋果公司成功發佈基於ARM架構研發的M1系列芯片後,讓全球都看到了ARM架構廣闊的應用和發展空間,而事實上ARM架構在全球服務器市場的佔比也在快速提升,根據8月15日最新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ARM架構在服務器市場上的份額已經達到了7.1%,相比於兩年前幾乎是翻了三倍。
從這個角度來看,高通進軍服務器市場也是必然,畢竟全球都開始為ARM架構在PC和服務器市場上的發展蓄力,微軟自己也開始積極適配ARM架構的相關應用,這讓X86架構的優勢已經消失殆盡了,所以未來在服務器市場上X86架構一家獨大的局面已經消失了。
不過,雖然高通開始佈局,但是,外媒方面卻有不同的看法,外媒表示,高通的佈局已經晚了,華為和阿里巴巴早已經出手了。
事實的確如此,其實真正將ARM架構應用到服務器市場的領航者是華為,早在2019年華為就成功發佈了性能優越的基於ARM架構開發的服務器芯片鯤鵬920,併成功將鯤鵬920應用到雲服務器上,同時也出產了搭載鯤鵬920芯片的臺式機電腦等。
而在華為之後,阿里巴巴也是在2021年的雲棲大會上向外界公佈了基於ARM架構自主研發的倚天710服務器芯片,其性能表現已經達到了行業頂尖水平,並且阿里還在服務器芯片上不斷加碼,相信後續還會有性能更強的服務器芯片問世。
從華為和阿里的佈局來看,哪怕是接下來高通也基於ARM架構打造出了性能表現不錯的服務器芯片,但是對於進入我們的市場來說,可能性已經不大了,因為當下和10年前已經不一樣了,10年前,我們在自研領域領域還較為薄弱,所以才會通過大量進口高通的芯片來發展智能手機業務,這也讓高通成為了國內絕大多數智能手機廠商的依賴。
但是,今時不同往日了,首先西方市場已經改變了芯片規則,另外在近日也已經發布了《芯片和科學法案》,這一切都讓我們明白自己研發的芯片才更安全、更可靠,所以對於進口我們已經有了警醒。
其次,在服務器市場上,阿里雲、華為雲這些無疑是需求量巨大的,但是它們都已經能夠自我供應芯片了,而國內更多的服務器廠商也在跟進自研的步伐,所以說高通在服務器市場上,很難展現出類似於當年移動芯片市場的優勢,特別是在我們的市場上。
另外,接下來伴隨著中國產芯片的進一步成熟,相信不過是高通在服務器芯片市場很難在我們這獲得大的發展,就連英特爾這樣的老牌巨頭也會逐漸被我們自己的企業所替代。
至於移動芯片市場上也是同樣的情況,當下小米、OPPO和vivo都在加速研發自己的半導體芯片,一旦自主芯片發展成熟,那麼高通芯片在國內市場的份額會進一步萎縮,這是趨勢也是必然。另外,華為也在通過芯片堆疊等封裝方案來解決麒麟芯片的供應問題,一切都正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而在這個發展的過程中,一種美企的市場份額卻要面臨“腰斬”,畢竟我們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失去了我們的市場,對於這些美企來說影響是巨大的。
你覺得高通能否大規模進入我們的服務器市場呢?你覺得未來小米、OPPO芯片技術研發成功後,高通會不會被迫退出中國市場呢?不過不管怎麼說,這都是老美自己的行為所導致的,怪不得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