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8月1日,國家衛健委黨組在《求是》雜誌發表文章指出:隨著長期累積的人口負增長勢能進一步釋放,中國總人口增速明顯放緩,“十四五”期間將進入負增長階段。這是官方口徑第一次提出中國總人口將負增長。

  過去幾年,中國出生和新增人口出現了加速下降的勢頭。2019年出生1465萬人,新增人口467萬;2020年出生1200萬人,新增人口204 萬;2021年,出生人口已經下降到1062萬人,創下了建國以來新低,相比上世紀出生高峰期下降了50%以上,新增人口只有48萬。

  按照目前出生率的趨勢,最快到今年底,華人口可能就會出現負增長。

  為了支持生育,從2016年放開二胎,2021年放開三胎,到房地產、醫藥、教育等方面的全面改革,再到各地的扶持政策等,國家已經進行了一系列的政策調整。

  8月16日,國家衛健委、國家發改委等17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八方面20項具體措施,包括住房、產假、托育等,政策力度越來越大。

  考慮到中國育齡夫婦的不孕不育率已經攀升至12%-18%,意見甚至首次明確將輔助生殖技術項目按程序納入醫保基金支付範圍。也就是說,以後做試管嬰兒等高額花銷,國家也負責報銷了。

  在消息公佈後,資本市場直接受益的三胎和輔助生殖概念股並沒有出現持續上漲的態勢,而是紛紛衝高回落。

  資本市場的擔心,並非沒有理由。

  2019年以來,中國16-24歲就業人口調查失業率從不到10%飆升到今年7月的19.9%,意味著就業市場每5個青年中就有一個處於失業狀態。

  對於當下習慣了較高物質條件的青年人來講,生孩子不僅面臨巨大的現實經濟壓力,未來孩子的生存和競爭環境,同樣讓他們感到擔憂。

  由簡入奢易,由奢入簡難。

  有些人覺得,人少了人均收入就上去了,老百姓不是更富裕嗎?

  這樣想就太天真了。

  經濟是生產和消費的有機結合,人口既是生產要素,也是消費要素,人口總量下降之後,如果沒有足夠的應對之策,生產和消費都會出現相應的萎縮,經濟總量就下去了,人均收入也有可能不升反降。

  這也是人口越少,失業率反而增加的原因。

  在人口負增長、國家大力促進生育的時代背景下,中國經濟的發展邏輯必然面臨重大的變化,“轉型”無疑是新形勢下最重要的關鍵詞。

  過去曾經非常暴利的一些行業,比如房地產、醫藥、教育等,正面臨著房住不炒、醫藥集採和教育雙減等調控政策的強大壓力,以後可能要一定程度上回歸社會公益屬性,要習慣賺慢錢賺小錢。

  實在經營困難的,通過兼併重組或者國有化,也是個可選的出路。

  市場滲透率較高的基礎消費品,面臨的是產品結構轉型的壓力。

  在大陸人口總量逐漸減少的情況下,基礎消費品的客流量已經很難提升,這是當前醬油、空調等消費大白馬業績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

  要實現業績的增量,只能依靠產品和服務品質的升級,通過客單價的提升來實現業績增長。

  更重要的,是產業結構的轉型。

  中國經濟過去幾十年騰飛的重要因素,主要是利用人口紅利帶來的廉價人力資源和巨大需求彈性,一方面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參與國際產業分工;另一方面發展城鎮化和房地產行業,實現了後發趕超的目標。

  人口減少以後,勞動密集型的優勢逐漸消失,房地產需求下降,產業向技術和資金密集型行業轉型,就成為必經之路。

  產業轉型不但是應對人口下降的重要途經,也是國民收入提高的主要手段,是中國真正實現國富民強的主要抓手。看看下面兩家公司經營業績的對比,我們大概就能明白這一點。

  搞芯片製造的中芯國際員工只有1.7萬人,2021年營收356億,淨利潤107億,淨利潤率超過30%,人均創利60萬,人均薪酬25.95萬。

  給蘋果做代工的藍思科技,員工15.6萬人,2021年營收452億,淨利潤20.7億,淨利潤率不到5%,人均創利只有1.3萬,人均薪酬8萬。

  我們常常感慨科技公司員工收入高,主要還是人家競爭門檻高,創利能力強,在產業鏈中處於強勢地位;而一些傳統的代工廠,對下游客戶議價能力弱,大多數員工都是較低學歷的產業工人,賺的自然是辛苦錢。

  產業轉型的基礎,在於人才和技術儲備,在這方面中國已經有了深厚的積累。雖然人口紅利早在2010年就已經消失,但是中國的人才紅利正在逐漸顯現。

  目前,中國已建成世界最大規模高等教育體系,2021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接近60%,進入世界公認的普及化階段。

  作為全球最重視教育的國家之一,中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超過2.4億人,幾乎相當於兩個日本的人口總量,中國工程師人口超過6000萬人,跟英華人口相當。

  近10年來,在經濟轉型的時代背景下,中國科技投入也在大幅提高:全社會研發經費從1.03萬億元增長到2.79萬億元,居世界第二位,年化增速遠超過GDP增長水平;研發強度(即研發經費佔GDP比重)從1.91%提高到2.44%,接近經合組織(OECD)國家的平均水平;基礎研究增長了2.4倍,佔全社會研發投入比例達到了歷史最高值。

  在代表先進技術和未來產業趨勢的行業領域,中國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高鐵、5G網絡等建設世界領先,載人航天、火星探測實現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車、光伏、新型顯示產業的規模,更是已經衝上了世界第一。

  最近兩年,以新能源、半導體、軍工為代表的硬科技新興行業,在資本市場上掀起一波異常強勢的牛市行情,正是投資者對中國行業轉型前景高度看好的生動寫照。

  GDP,即大陸生產總值,是生產性概念,反映的是大陸經濟的活力。指的是在一國國境內所生產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的總價值,包括了境內的本國公民,也包括了境內的外國國民,統計依據是國土原則。

  GNP,即國民生產總值,是收入性概念,反映的是一國國民的富裕程度。指的是一國國民所生產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的總價值,不僅包括了境內國民,也包括了境外國民的產出,統計依據是國民原則。

  在人口總量下降的情況下,我們不但要通過產業轉型和高端產品的出口,賺到外華人更多的錢,保證GDP的持續增長;也要通過擴大海外投資,利用外國的資源,讓外華人幫我們賺錢,創造更多的GNP。

  這是時代賦予中國的全新機遇。

  ——END——

7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小米新常態,銷量回到2年前,過去一季度減員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