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拆分目標,逐一攻破。
老子言: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每一個氣勢恢宏的願景,都不是一蹴而就、轉眼即刻完成的事情。歸根究柢也不過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做著眼前微不足道的小事罷了。
1976年,邁克爾19歲還在修電腦,他是一個狂熱的音樂愛好者,成為音樂家是他一生中最大的目標。
在一次閒聊中,邁克爾的朋友凡內芮突然說:“想象你五年後再做什麼?”
凡內芮:“好,那我們把這個目標倒過來看。如果第五年你有一張唱片發行,那麼第四年一定要與一家唱片公司簽上合約。”
“那麼第三年,一定要有一個完整的作品,可以拿給很多的唱片公司聽。”
“以此往前推,第二年,你一定有很棒的作品開始錄音了。”
“那麼第一年時,就必須要把準備錄音的作品全部編曲好,排練好。”
“到第六個月時,你一定要把那些沒有完成的作品修飾好,並一一篩選。”
“如今第一月的首要任務便是把目前這幾首曲子完工。”
“現在的你,必須列出一個清單,排出哪些曲子需要修改,哪些需要完工!”
恰巧在五年後的1982年,邁克爾的唱片成功暢銷北美!
昨天的付出只是昨天的事,如果今天尚未付出,就不要期待有成果。
人生就是一個翻山越嶺的過程,只有在爬過一個小山頭後,才能看見後面更高的山峰。
請將現在所有的努力,都化成未來驚喜的鋪墊!
03,理論與實踐缺一不可。
沒有實踐的理論如同鏡花水月,中看不中用;沒有理論的實踐就像是在沙灘上修建高樓,註定走不長遠。
《認知升級》作者劉傳小時候曾有段神奇的學琴經歷:他從零開始學電子琴到考上十級只用了兩年,而同齡人通常需要四到五年。他的老師是怎麼教的呢?
劉傳說: “老師先示範左手,再示範右手,再合起來彈一遍,讓我大概知道這一首曲子出來是什麼樣子。接下來的一週我就要努力練成這樣子,週末驗收。不通過,繼續練,通過,下一首。如此循環,最後練成的曲子直接達到十級。在學習的過程中,完全不接觸音樂理論。”
劉傳的學琴理念,即跳過原理,直接實操的方式僅適合用於學習的初級階段。
正如他自己所言:“到了進階水平,這種經驗型的學習方法就暴露出了缺點。比如我的創作完全靠靈感,沒有方法論。再比如,我的大腦處理同一級和絃在不同調之間的遷移能力很差,同樣的和絃,換一組調我就不知道怎麼彈了。”
04,尋找學習的模板,並複製它。
在上世紀末,中國實行對外開放,講究:“不會可以學,要學以致用。”
很快我們國家就被世界人們戲稱為山寨大國,然而鮮有人注意到,在幾百年前的美國也是如此抄襲英國的。因為山寨與抄襲的盡頭才是創新!
胡適的英語老師,王雲五先生是這樣自學英語寫作的:找一篇英文的名家著作,熟讀幾次以後,把它翻譯成中文;一星期後,再反過來翻譯成英文,翻譯期間絕不查英語原文;翻譯好後再與原文比對,找出自己翻譯的錯誤、失誤和不夠精良之處。
如此反覆練習,王雲五先生積累下了紮實的英文功底。
牛頓有言:如果說我比別人看的要遠一點,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就像是人為的一步一步搭梯子,到了頂端,才是創新的始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