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我相信很多人對速度的理解最先都來源於自行車,自行車也是我們大部分人在成長中接觸到的第一種車。自行車曾經是千家萬戶的必備代步工具,而隨著時代發展,它對於家庭的作用,現在已經完全被兩輪電動車和汽車所替代了。但自行車作為一種最基礎的代步工具,它的存在價值和意義都是非凡的,我想它永遠都不會消失。

我是從七八歲開始學會騎自行車的。那時候我爸是個收廢品的,他每天會蹬著三輪車在縣城裡轉悠,下午回家後,我經常會發現他的車斗裡多了很多好玩意。例如有一次,他收回來半麻袋的樂高機器人,可把我樂壞了,我小時候的很多玩具和讀物,便都是這種二手的東西。

有一天,我爸收回來一輛二手自行車,這輛自行車成色很好,砸了賣廢鐵不值當,於是便送給了我,我從此擁有了人生第一輛兩輪自行車。

我至今記得那輛車車身是藍色的,並且貼有能反光的字母貼畫,看起來相當酷炫。我從小便個子高,因此雖然還無法坐上車座騎行,但站著駕馭成年人的自行車問題不大。我開始在院子裡練習騎車,在不到一百五十平方米的小院子裡繞圈滑行,經過了一天十多次狼狽的跌倒後,我基本掌握了平衡技巧,騎得越來越快,技術越來越流暢。

再稍大一點,上了三四年級後,我的小夥伴們也都逐漸學會了騎自行車。那時候自行車是每家每戶的必備交通工具,因此小夥伴們都可以做到人手一輛。每到週末放假,在確認過大人們今天不用自行車後,我們便把車從家裡騎出來,相約出發,騎車在村裡的道路上晃盪。

彼時我們去過最遠的地方,便是三公里外村子的邊緣。有一天,我們大膽的騎上了一座土坡堆起來的高橋,然後從橋上往回走,下坡高速滑行,第一次感受到自己在掌控如此快的速度,也第一次感覺車子不穩,有點掌控不住,好在我們沒有出過什麼意外。

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我就曾經重重得摔過一次,有一回我出去玩,回家的時候騎車騎得飛快,結果車胎滑了一下,連人帶車直接重摔在地,車把捅到了我的胸口,我當時覺得特別疼。在地上緩了兩分鐘,自己慢慢爬起來,推起車子走回了家。回家害怕捱罵,便沒敢告訴父母。好在問題不大,我應該只是疼,沒有受傷,也便沒事了。

四年級,那時候電視上播一個動畫片叫《火星鼠騎士》,是講三個老鼠騎著機車在火星戰鬥的故事,它那個機車上裝載各種武器,我受此啟發,也模仿著在我的自行車上用白線之類的裝載上了幾副小武器,幻想著有朝一日我能騎著它在小夥伴中耀武揚威、遠程威脅。但幻想終究是幻想,這些小孩的玩意,怎麼看都用處不大,隨後亦沒能派上用場。

上初中後,因為有了外面村子的同學,我們騎自行車的活動範圍也遠了起來,鎮上附近幾個村子,騎車都去過,雖然沒啥好玩的,但就是享受這種在路上的感覺。

我們那些外村的同學,基本也是每人騎一輛自行車,平時存放在學校的車棚,週末放假便成群結隊一起騎車回家,絕不會有家長來接。離得最遠的村有七八公里,還得經過地裡的土路,騎回去得一小時左右。他們也都是十二三歲的孩子,因此看看現在的小孩,會感覺當年小地方是我們還挺獨立。

上了高中,我的騎車軌跡便可以深入縣城了,彼時兩輪電瓶車依然還未大行其道,但我也基本很少騎自行車了。值得紀錄的是,當年高考,由於我的考場較遠,便借了朋友的自行車騎了兩天,而我朋友則高考每天自己步行1.2公里去考場。所以這份兄弟情誼,難得可貴。

我最後一次長期使用自行車是在大學暑期打工的時候,那時候擱玻璃廠住著,離家有十幾公里遠。我們小地方不像城市這麼方便,我住的廠子又是野地裡,所以我基本很少回家。因為沒有wifi,也沒有4g網絡,所以我每週趕個下班早的一天,會騎車五六公里去縣城一次,在縣城找個網吧下載點視頻節目回去排解無聊,同時也買點零食飲料滿足一下嘴饞。

偶爾特別想家的時候,也會騎車回家一次。通常中午2點出發,頂著烈日炎炎,一路狂飆回去就是3點多了,簡單休息一下,然後趕天黑之前再騎車回到廠裡。

有一次我回到家,然後下午5點多騎車出發,往回走,突然天空烏雲密佈,遠處傳來沉悶的雷響,風大了起來,我俯下身子用力蹬著腳踏板往前衝,一道閃電從天而降,擊中了在我前面十多米的公路上。那是我迄今為止觀察到閃電最近的一次,它是樹根一樣蔓延開枝的形狀,非常巨大,閃閃發光。

我當時震驚了,但人在半道上,不得不前行。趁雨點還沒下來,繼續快速往前騎。終於在距離回到廠大概3公里的時候,雨點如爆豆般落了下來,噼裡啪啦打在了我的臉上和身上。好在咱那時候年輕,勇敢無懼,風雨中這點溼算什麼,呼吸著冷氣,繼續猛踩腳踏板,最後順利回到了廠裡。而此時的雨已經越下越大,窗外好似瀑布一般了。

再後來電瓶車普及了,就不怎麼騎自行車了,偶爾騎騎共享單車,騎5公里都覺得累。但如果現在有人約我騎車繞著汾河公園走的話,我會覺得是個不錯的選擇。

7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金融監管沙盒制度准入階段,程序性要件的實例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