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市場傳言騰訊擬出售美團股份,價值240億美元,而騰訊持股市值大約240億美元,言外之意可能是清倉式減持。資本市場反應強烈,美團盤中一度下跌10%。截止收盤,下跌9.07%。
2021年12月,騰訊以分派股份的方式部分退出了京東,按當時股價計算,這部分股權約為1277億港元。交易完成後,騰訊對京東持股比例由16.9%降至2.2%,騰訊Quattroporte劉熾平也卸任了京東董事。
今年初,騰訊還減持了東南亞最大的互聯網公司Sea的股份,引起了後者股價暴跌。
騰訊官方否認了出售美團股份的傳言。即使如此,這則傳言還是引起了各種猜測,京東之後,騰訊會出售持有的其他公司的股票嗎?包括美團、拼多多、快手、貝殼、58同城、蔚來等。
時代變了,風向變了,騰訊還是那個騰訊,但騰訊審視未來的眼光正在發生變化,無論減持京東、Sea的股份,還是關於美團的傳言,都反映了騰訊正在悄然轉變。
騰訊減持或者退出,不是目標公司不行了,而是騰訊思路變了,所以應該理性看待項目公司股價的漲跌。
馬化騰不是“爸爸”
如果騰訊拋售股票,短期對美團的影響顯而易見,長期會如何?個人認為“影響不大”。
首先,騰訊流量對初創型、成長型的公司影響巨大,對業務成熟的公司影響不大,對巨頭公司基本沒有影響。
流量的作用是強推直達用戶,初創型、成長型公司沒有品牌影響力、沒有銷售渠道,競爭對手眾多,強推直達是最有效的方式,幫助公司快速崛起。
此外,騰訊背書,對於創業公司在一級市場融資、吸引優秀人才加入、獲得合作伙伴的認同都有幫助,人、財、物全方位加持,這是很多創業型公司都期望拿到騰訊投資的原因。
對於平臺型互聯網公司來說,流量不止來自於騰訊這樣的公域,更重要的流量來自私域,對第三方流量強推直達的依賴性不強。
騰訊內部很多項目初期都能快速成長,跑贏同行,比如微視、騰訊微博、易迅電商等,但越到中後期,反而會被創業公司超越。
易迅與京東,微視與抖音,騰訊微博與新浪微博,擁有資金、流量的優勢,騰訊孵化的項目無一勝出,“巨嬰”的故事數不勝數。
成熟的平臺型公司已經具備了相當的品牌影響力、合作伙伴網絡,融資也主要從二級市場融資,騰訊作為股東的加持並不大。范冰冰說過,我就是豪門,不需要嫁豪門。
對於成熟的平臺型互聯網公司,騰訊的流量與百度、抖音等第三方的流量一樣,就是一個第三方廣告平臺。
媒體有時想當然,以為被騰訊投資後就成了騰訊的親兒子,其實不然。馬化騰不是“爸爸”,大家就是合夥做生意。生意得按生意的規則來,生意的規則就是“親兄弟、明算賬”。
“騰訊同盟”解體
出售美團股票之前,騰訊還出售了拼多多的股票。騰訊為什麼?還會繼續出售持有的其他公司的股票嗎?
騰訊出售京東等平臺型互聯網公司的股票與下面幾個因素有關:
一、與大環境有關,這個大環境既是政策意義上的,也是法律意義上的,特別是“反壟斷”的頒佈實施與“反資本無序擴張”的大環境;
二、與騰訊投資策略有關,脫虛向實,騰籠換鳥大勢所趨,騰訊投資的策略得緊跟國家政策,當前的大環境下,這是必須的;
三、騰訊最重要的收入是遊戲,從公司營收、利潤穩定的角度看,營收、利潤是一個公司的基本盤,出售美團、不影響騰訊的基本盤。
截至2021年中期,騰訊於上市投資公司(不含附屬公司)權益的公允價值高達1.45萬億元,於聯營公司投資公允價值高達1.15萬億。騰訊Quattroporte劉熾平曾說:騰訊投資投出了一個“新的騰訊”。
這個“新的騰訊”的身價正在大幅縮水,截至2022年一季度,騰訊於聯營公司公允價值只剩4000億,縮水了8000億的市值。從財務的角度看,繼續持有的價值並不大。
騰訊投資美團、拼多多、快手、58同城等公司不止為了財務,也是為了戰略佈局:阻擊阿里、百度、抖音等戰略上的競爭對手。
騰訊這樣的行業巨頭,業務多元,必然同時多線作戰,每一條戰線都親自衝鋒,必然導致戰線過長,聰明的做法是拉友軍入夥建立同盟。有錢有流量,投資是騰訊建立同盟的好辦法。
隨著時間的推移,昔日少年已成巨頭,利益複雜盤根錯節,協作同盟的可能性越來越低,成本越來越高,同盟的價值已經名存實亡。
曾經水乳交融,如今彼此安好,財務投資的價值沒有了,同盟的價值也不大了,分手說再見,到了退出的時候了。
騰訊要“硬”起來
騰訊放棄投資了嗎?並沒有。騰訊在先進製造、生物醫藥、AR/VR等領域不斷下注。騰籠換鳥,騰訊已經開始多方佈局。
據路透不完全統計,騰訊2022年投資了包括半導體公司“雲豹智能”、鈣鈦礦太陽能組件供應商“協鑫光電”、新型儲能器件及PACK集成系統研發生產商“巨灣技研”等先進製造領域。
騰訊還投資了賽禾醫療、丹序生物等醫藥領域的公司。2022年3月,騰訊領投,蜂巢科技完成A輪融資,融資規模為3億元。蜂巢科技系小米生態鏈企業,目前發佈了一款AR產品攝影眼鏡。
從投資業務如何調整,“由軟變硬”即使尚未成為確定的方向,卻已經成了騰訊對新的可能性的探索。
除了投資外,騰訊內部業務會如何變化?砍掉不賺錢、惹麻煩、邊緣性業務,聚焦重點業務,特別是遊戲,這是騰訊的基本盤。騰訊的未來會怎麼樣,得看遊戲業務做得有多深多強,而不是涉足了多少領域。
這一調整必然涉及裁員,截至今年上半年,騰訊今年已經裁員5000多人。但這遠遠沒有達到目標:2022年,騰訊裁員的目標規模是2萬人,下半年,騰訊裁員任務艱鉅。
騰訊新聞業務2000人,已經裁了800人,同樣遠遠不夠,最終目標是留下200人。
騰訊為什麼裁員?沒錢?業務不行?都不是,騰訊遊戲是現金流業務,不差錢,關鍵是在騰訊描繪的藍圖裡,這些業務不在其中。
騰訊未來如何做大做強?要回到這個問題,得看這個行業的核心技術是什麼,門檻在哪裡。騰訊過去在遊戲領域的成功,不是技術,是流量。
米哈遊的《原神》崛起,給騰訊上了一課:在遊戲行業,沒有流量也能成;即使壟斷流量,也不見得就成。遊戲屬於內容,是創意產業,拼的不是功力,是想法。
超越內容,才能形成門檻,比如微軟、索尼、任天堂,這些公司在遊戲行業的歷史比騰訊更長,他們憑的是什麼,是主機。Xbox、PS、Switch是硬件,門檻是技術。
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有個飛輪理論,公司多個部分像齒輪一樣咬合在一起,A轉動帶動B轉動,然後推動整體進步。
中國是世界上絕對第一大遊戲人口大國,在遊戲這個領域,騰訊可以乾的事情還很多,才能形成飛輪,而關鍵就是“硬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