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家,是每個孩子生命開始的地方。

少一些爭執,多一些包容;少一點責備,多一點理解,家庭才能成為孩子幸福的驛站和情感的歸宿。

作者 | 可樂媽

主持人蔡康永曾說過一個觀點:

“人與人之間有一個情感賬戶,每次讓對方開心,存款就多一點;

每次讓對方難過,存款就少一點。”

其實,家庭成員之間更是如此。

一個家如果能不斷儲蓄感情,哪怕沒有足夠的物質,豐盈的愛意也足以支撐一家人把日子過得熱氣騰騰;

反之,如果一個家總是消耗情感賬戶,即使日入鬥金,每個人的生活也不會幸福。

很多時候,正是相處模式,決定了一個家的情感賬戶最終是盈餘還是破產。

那麼,什麼才是一個家最好的相處模式呢?

瑣事不爭

俗話說得好:

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是非對錯的地方。

一個幸福和睦的家庭,往往離不開彼此的包容和理解。

作家楊絳在《我們仨》一書中曾講述過自己的一段親身經歷:

有一回,楊絳和錢鍾書在出國的輪船上,因為一個小小的法語發音爭吵了起來。

楊絳說錢鍾書發音不準,帶著鄉音。

錢鍾書則極力反駁,還因為不服氣,說了許多傷感情的話。

同樣的,楊絳也拿最傷人的話反唇相譏。

最後,彼此都不肯讓步的兩個人找來了同船的一位法華人公斷,對方告訴他們,楊絳的發音是對的,是錢鍾書錯了。

直到這一刻,楊絳才意識到:

“我雖然贏了,但我一點也開心不起來。”

隨後,兩人約定好,“以後不妨各持異議,不必求同”。

就這樣,結婚幾十年,錢鍾書夫妻倆幾乎再沒吵過嘴、紅過臉。

在他們的努力下,小女兒錢媛從小就沐浴在家庭和睦的暖陽中,漸漸也養成了豁達、開朗的性格。

多年後,錢媛遇見了第二任丈夫楊維成。

那時,楊維成已有一雙兒女,大兒子楊宏建更是正值青春期。

這樣的重組家庭,像是一個隨時可能爆炸的火藥桶。

但錢媛卻用自己的大度和真心一次次化解了爭執,征服了兩個孩子的心。

而在錢媛看來,這份不計較的智慧,正是從父母那裡“遺傳”來的。

她曾表示:

“我特別感激爸爸媽媽,因為他們相親相愛、琴瑟和鳴,所以我覺得自己是個幸運的孩子。

我見過好的家庭是什麼樣的,從而擁有了相對健康的愛的敏銳嗅覺,知道怎麼往正確的方向跑。”

牙齒和舌頭在一起,尚且有磕碰的時候,更何況是家人之間的相處。

如果處處都要爭個高低對錯,最終,也不過是贏了道理,輸了感情,得不償失。

所以,越是聰明通透的人,越懂得包容退讓。

正如法國哲學家蒙田所說的:

“一個人能和家人和睦相處,這是人生的重大成就。”

而從小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長大的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也能夠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爭不吵不計較,用寬闊的心胸處理生活中的矛盾。

因為他們知道,和和美美,才是一個家最好的風景。

只要家人之間互相理解,相互包容,再苦再難的日子都能被愛與溫情所治癒。

大事不責

前段時間,博主@黑貓白襪子發了這樣一則微博:

他出門旅遊,坐飛機時,遇見了一家人。

這家人裡,有一個小孩子的證件過期了,孩子媽媽就陪著他沒有登機,轉而回家了。

其餘的家庭成員則按照計劃,繼續旅行。

但因為其餘的家庭成員的行李,都是掛在這位媽媽的名下託運的,這些行李自然也就被退回了。

如此一來,他們每個人相當於就只有一張身份證,什麼都沒帶就出來旅行了。

博主設想了一下:

如果類似的情況發生在自己,或是自己父母身上,勢必是要大發雷霆、相互指責一番的。

然而,這家人卻截然相反:

他們絲毫沒有氣惱,只是打電話託人幫忙拿行李,隨後,找人寄個箱子到旅行的目的地,全程氣氛都很鬆弛。

甚至這家人中另一個初高中模樣的孩子,都絲毫沒有表現出緊張、不安等情緒。

飛機起飛後,他們彷彿完全沒有受到這次突發事件的影響。

而這一刻,坐在一旁的博主,卻不知為何有點想哭。

他感嘆道:

“原來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這麼鬆弛的家庭關係…”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沒想到,看似簡單的一則微博,卻引發了無數網友的共鳴。

不少人表示,自己從小到大隻要做錯一件小事,就會捱打捱罵,以至於現在,對待他人的過失也是十分苛刻。

異化的溝通方式。

指的是遇事後,不想著如何解決問題,只顧著責備對方的一種溝通方式。

心理諮詢師周慕姿在書中曾提到過這樣一個案例:

一對父母已經很久沒有見到女兒了。

突然有一天,女兒打電話回家,說自己終於放假了,接下來她準備跟朋友出國旅行。

父親聽後,怒氣衝衝道:

“你有沒有聽過‘父母在,不遠遊’?

一放假就想著出去玩,絲毫沒有考慮過父母的感受,我怎麼會養出你這種不孝女!”

於是,女兒只得氣鼓鼓回了家。

但父女倆卻都因賭氣不肯跟對方說話,局面一下子陷入了“兩輸”的狀態。

倘若一開始,父親聽完女兒的安排,不是責備,而是說:

“聽到你放假了,爸爸媽媽很開心,也很想念你,你要不要安排一兩天回來看看我們呢?”

那麼結局或許就大相徑庭了。

心理學上的“南風效應”提醒我們:

與孩子相處時,溫和的關懷永遠勝過嚴厲的叱責。

疾言厲色的父母,一張嘴就是無休止的指責和批評,最終,只會把孩子越推越遠;

而春風般和煦的父母,則能夠用鬆弛感搭起一道橋樑,一點點拉近了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距離。

要知道,一萬句“都怪你”,也不如一句“我陪你”。

遇事一起扛

最近,聽說了老家一位親戚的經歷,感觸頗深。

親戚和妻子原本經營著一家小工廠,夫妻二人勤勤懇懇,生意也一直都不錯。

可突如其來的疫情,卻讓工廠陷入了深深的困境。

一開始,只是訂單減少。

艱難支撐了半年後,親戚的工廠徹底沒了生意,為了止損,只得匆匆遣散了工人。

這時,上初中的兒子察覺到家裡氣氛不對,追問父母發生了什麼。

親戚的妻子不願意說,只是搖搖頭,敷衍道:

“小孩子家家的,只要念好自己的書就夠了,其餘不關你的事。”

見兒子不罷休,親戚沒辦法,只得將工廠的情況告訴了兒子。

說到最後,親戚哽咽了。

兒子反而像個小大人似的寬慰他:

“工廠雖然沒了,但咱們一家人至少還生活在一起……”

一夜之間,原本叛逆、敏感的兒子像變了個人似的,開始學著關心父母,給父母打氣。

在兒子的鼓勵下,夫妻倆重整旗鼓,在夜市支起了一個小吃攤。

兒子每天一放學就過來幫忙,沒客人的時候,就蹲在花壇邊上做作業。

夫妻齊心協力,孩子懂事體貼。

談起親戚家時,大家言辭間都是滿滿的羨慕和敬佩。

中國高教學會學習科學分會會長魏書生曾指出,一個人的頭等大事,就是承擔家庭責任。

現在,很多家長總覺得唯有“學習”才是孩子的份內事,其餘的一切都不讓孩子操心,哪怕自己吃糠咽菜,也要保證孩子應有盡有。

可實際上,孩子也是家庭的一份子。

有了幫父母分擔重擔的機會,即使是與黃土相伴的生活,也能活成黃金般的歲月。

有人曾對楊絳說:

“你們夫妻倆一個是學者,一個是作家,可謂是大成就。”

沒想到,楊絳卻淡淡回答道:

“作家不算多大成就,我最大的成就是我有一個好家。”

如何將家庭變成自己最寶貴的財富?

最好的辦法,就是瑣事不爭,大事不責,遇事一起扛。

父母把握好這三個關鍵,家庭自然能夠經營得溫馨美好,孩子也能在愛的氛圍中,成長得更加豁達、自信、有擔當。

點個“贊吧”,願我們都能擁有一個和睦、溫暖的家庭,並將這份幸福傳遞給我們的孩子。

7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阿里雲們為何失掉了明星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