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若要在港股創業板的364家上市企業中挑選一隻確定性最強、賠率最高的個股,非中國生物科技服務(08037)莫屬。

短短5年時間,憑藉管理層的前瞻性眼光和精準的戰略部署,中國生物科技服務從一家“仙股”公司逐漸蛻變為集精準檢測、BNCT硼中子俘獲療法、CAR-T細胞治療,三大板塊為一體的平臺型企業,形成了從癌症診斷到血液腫瘤藥物開發,再到實體瘤治療的技術,全方位的解決方案。

8月12日,中國生物科技服務發佈了2022年上半年的業績。公司報告期內收入6.87億港元,同比增長約83.59%,股東淨利潤6822萬港元,同比大增181%,這是一份收入、淨利潤均大幅增長的亮眼成績單。

隨之公佈的,還有中國生物科技服務各業務板塊的最新進展,公司的內在價值不斷提升的趨勢越加明顯。

精準檢測拓展新增長點,持續貢獻穩健現金流

在精準檢測板塊,公司控股的華昇診斷中心是香港規模最大的核酸檢測機構,市佔率行業領先。年度內經《Hong Kong Business》評審,華昇診斷中心憑藉『香港中山火眼項目』,榮獲《年度最具規模醫學實驗室檢測服務》獎。

旗下亞洲分子診斷實驗室AMDL擁有FDA批准的全球首個跨癌種伴隨診斷試劑盒的亞洲部分地區的獨家商業開發權。其位於香港科學園的實驗室也是目前香港以及東南亞,唯一能夠提供本地化的FDA批准的癌症伴隨診斷檢測服務的實驗室。

標準病理化驗所PHC累計擁有客戶238萬人,每年完成醫學普檢超過15萬份, 客戶遍及香港9470傢俬家醫生及醫療集團。

2022年上半年,中國生物科技服務取得亮眼的業績。展望下半年,華昇診斷中心將受益於航空的恢復、口岸的通關以及在產品端、渠道端佈局釋放的新增量,再疊加AMDL癌症檢測服務的開啟以及PHC的穩定經營,中國生物科技服務的精準檢測業務完全有能力為公司提供持續現金流。

BNCT項目成長空間巨大

《華夏粒子》社評:中國生物科技服務(08037)計劃在全國建設5個BNCT治療中心,這也是我們多年呼籲BNCT完全可以以連鎖形態在全國各級城市佈局,發展壯大成專科醫療集團,中生科服成為第一個實施該商業路線的公司。

對於BNCT治療技術的廣闊前景,全球頂尖的放療機構也於近日表示了認可。據ASTRO美國放療腫瘤協會的公開資料顯示,TLS(TAE Life Sciences)其為美國核聚變商用公司TAE Technologies設立的生命科學子公司,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該機構對全球硼中子系統和藥物的市場規模做出瞭解讀和判斷,其預計BNCT在全球每年的市場機會為300億美元。這意味著BNCT硼中子俘獲療法的普及程度或將大幅超出市場預期,中國生物科技服務作為行業先行者有望獲得最大紅利。

臨床試驗穩步推進,CAR-T佈局前瞻性漸顯

在CAR-T細胞藥物板塊,上海隆耀生物也有其獨特的優勢。LY007細胞注射液適應症是針對淋巴瘤患者,是國內申報和獲批IND的第一款CD20靶點的CAR-T產品,在淋巴瘤治療當中,CD20靶點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極大的臨床患者需求。目前臨床一期試驗正在上海瑞金醫院和江蘇省人民醫院穩步推進。一旦明年進入二期臨床,其產品的專利價值和項目公司估值都會極大的提升。

先進的癌症診療一體化科技服務平臺已建成

中國生物科技服務不僅已開始在所處領域扮演重要角色,甚至開始引領行業發展。而這背後,與企業的整體規劃佈局有直接關係。五年經營,能看出其對於打造癌症診斷和治療一體化的尖端生物科技平臺佈局的決心。若有過深入分析,不難發現中國生物科技服務的戰略佈局融合了業務發展的協同性,展現了企業成長的遞進性。

一方面,以精準檢測業務為基礎,通過海量客戶的癌症等檢測篩選,可為BNCT、CAR-T療法引流,最大程度的發揮公司業務的協同性,為打造尖端的癌症診斷、治療一體化技術服務平臺打下堅實基礎。

另一方面,BNCT、CAR-T作為未來推動公司成長的新增長曲線,需要持續的資金投入和孵化,而精準檢測業務可產生穩定現金流,保障了公司開發治療技術所需要的環境和養分,助力中國生物科技服務的癌症治療技術不斷朝全球領先的方向發展。

憑藉公司的精準佈局、管理層的務實以及企業文化的持續激勵,假以時日,中國生物科技服務必將大放異彩。這也意味著,中國生物科技服務或是港股生物科技板塊中被資本市場遺忘的“明珠”。

估值桎梏迎來破局契機

從上述的梳理中不難發現,中國生物科技服務的內在價值於近兩年中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在精準檢測業務中,市場規模位居香港領先地位;在BNCT板塊,成功引領國內BNCT產業的商業化;在CAR-T細胞板塊,唯一獲批靶點通過IND並在國內頂尖醫院穩步推進臨床。這一樁樁、一件件突破均表明了中國生物科技服務的今非昔比。但市值上卻明顯處於被低估。

2020年開年時,中國生物科技服務的市值約為12.22億港元,而公司目前的市值仍為12億港元;再往前推至2018年開年,中國生物科技服務的市值約為9.44億港元,這意味著公司自2018年以來5年的市值僅增長27%,這顯然與中國生物科技服務的基本面嚴重不符。

據8月份時券商統計的數據顯示,中國生物科技服務的市值低於港股細胞治療公司的平均估值,亦低於港A股放療類公司的平均市值;即使與檢測行業相對比,公司的市銷率也遠低於行業平均值。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生物科技服務的價值之所以長期被低估,這與公司處於創業板有直接關係。要知道,大部分券商、機構出於風險及相關政策的限制是不能購買創業板股票的,特別是在港股流動性匱乏的生態下,主動資金配置創業板股票並不多見,這導致中國生物科技服務長期缺乏資金關注。

但打破這一桎梏的契機已經出現。過往由於盈利要求的限制,中國生物科技服務無法從創業板轉至主板,但從2020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累計淨利潤已達到1.12億港元,遠超香港主板上市要求過往3年盈利合計需達8000萬港元的最低條件。

一旦中國生物科技服務完成轉板,低估的價值+業務多點開花的廣闊前景+主動資金的流入,三大邏輯支撐下公司市值有望迎來“戴維斯雙擊”式的價值重估。屆時,資本市場或也將會對務實的公司管理層這五年做出的努力給予豐厚回報。而在轉板前的這一階段,或許便是佈局中國生物科技服務的最好時機。千里馬有了,相信伯樂一定會發現。

基於對公司未來發展的看好,中國生物科技服務的管理層已採納了股份獎勵計劃,授權予委託人從二級市場中購買股票用於股權激勵。目前,委託人已於7月12日購買了65.5萬股、8月16日至19日期間購買了78.5萬股,兩次合計購買144萬股,花費總金額近200萬港元。董事會表示,將適時繼續購買股份,並依情況做出股權激勵計劃,從而激發員工活力,促進公司快速發展。

5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數字原生重構雲的“進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