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們提到,儘管奧巴馬停掉了“星座計劃”,但並不是單純砍掉項目,更不是要消減航天預算,主要原因還是認定星座計劃方案本身存在致命問題,他需要NASA新局長拿出新方案。在被砍掉的星座計劃中,除了獵戶座飛船作為航天飛機的替代品被完整保留外,其他火箭和模塊無一倖免。NASA需要從獵戶座飛船和深空探索開始,用一堆開發了半拉子的硬件,重新畫一張深空探索的新藍圖,這就是一直髮展到今天的月球門戶(Lunar Gateway)計劃。
就在奧府取消星座計劃的第二年,NASA便將全新規劃“月球門戶”的前身——“深空棲息地”項目遞交給了國會,並獲得了早期研發資金。這是一個計劃由NASA、歐空局、日本、加拿大和俄聯邦航天局共同參與的大型深空空間站項目,計劃在地球和月球之間的一個名為“近直線暈軌道”(NRHO)上建設第二座小型的國際空間站,這個軌道由於其特殊性,時而接近地球時而接近月球,還有時候不需要太大的ΔV就能達到地球逃逸速度,被NASA親切的稱為“去哪兒都方便的黃金軌道”,真可謂是藝高人膽大。而醉翁之意不在酒,建設深空軌道站就需要重型火箭和飛船,這樣一來,星座計劃最大的遺產——戰神火箭便可以重新包裝粉墨登場。
2011年,NASA正式推出了新一代重型火箭方案“太空發射系統”(SLS),該方案几乎採用了星座計劃時代戰神五號火箭的主體框架,核心級採用8.4米直徑的橙色氫氧罐(類似於航天飛機外掛燃料箱和戰神5號的芯級),助推器還是跟戰神五號一樣的5段式固體燃料設計,只是上面級重新設計了一下,芯級引擎換回了航天飛機的主發動機,妥妥的戰神五號改個名字重新來過。但NASA不這麼說,NASA認為太空發射系統SLS結合了戰神1號和5號的優點,改進的探索上面級既能載人又能運貨,要建設深空棲息地(月球軌道站),非SLS火箭莫屬。
從2012年開始深空棲息地項目就在不斷地變換名稱,月球軌道站、深空門戶……到現在正式命名為月球門戶。實際上,整個奧巴馬時代,月球門戶就一直停留在紙面上,有種只是為了支撐太空發射系統而刷存在感的項目一樣。在這期間,延續下來的獵戶座飛船乘員艙在2014年12月5日完成了首飛並模擬高速返回大氣層試驗取得成功,歐空局也與NASA達成協議開發獵戶座的服務艙;而太空發射系統在這期間僅僅開始了核心級的建造和主發動機的測試。儘管進展緩慢,但NASA深空探索的路線算是清晰了:通過SLS火箭建設月球門戶,利用月球門戶進行資源補給,帶領人類探索月球和更遠的深空。
如果歷史重來一次,NASA也幾乎不太可能在2030年前重新抵達月球,可有時歷史也有偶然。2016年,川總意外擊敗了對手後入主華府,任命了年輕有為的吉姆·布里登斯廷為NASA局長,重新給予NASA以巨大的支持,也就是從這時起,月球門戶計劃和背後的太空發射系統開始進入了快速發展期。特別是川總提出2024年重返月球的目標後,NASA更是對川總的目標進行了引伸:“從月球到火星,我們在路上”。由於有了短期載人登月目標,月球門戶項目也就沒必要再獨自撐門面了,太空發射系統和獵戶座飛船也一同走到了臺前,一個整合了載人登月、月球門戶軌道站、深空探索的新計劃——“阿爾忒彌斯計劃”應運而生。
附錄:明天(8月29日),也就是阿爾忒彌斯1號任務的首個發射窗口,我們將帶來該系列的完結篇——“妥協,走向首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