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引言

對於當代人來說,焦慮的情緒時常伴隨在我們身邊,這種焦慮大多來源於經濟層面的困擾,很多人的煩惱都來自於工資不高、消費過高等現實問題。特別是當下,各種社交平臺越來越盛行,大家總少不了在互聯網上攝取到一些關於他人收入水平的信息,這更容易讓自己產生挫敗感。

同樣每年國家相關部門公佈的存儲和收入數據,也讓一些人發現自己根本達不到平均水準,認為自己給同齡人脫了後腿。可實際上現實生活中絕大部分人過著的都是普通生活,賺著的都是差不多的薪資,而如今關於國家低收入標準出爐,按照這一標準來看你還算窮人嗎?在微博、小紅書或是知乎上,我們經常能夠看到那些月入幾十萬、年入百萬千萬的富豪群體,甚至這些人已經成為這些平臺上的“普通人”,這也一度讓那些月收入只有幾千塊的打工者感到自卑,甚至陷入自我否定中。

但其實他們所說的月入幾十萬年入百萬千萬未必是真實情況,因為在這種互聯網平臺上,大家所發佈的信息很難去驗證真偽,有些人就是喜歡通過各種虛假信息來打造內心的滿足,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因為這只是倖存者偏差。

只有真正滿足這些收入的人他們認為自己是高收入者才會對外炫耀,大多數只有幾千塊月薪的普通人不願意對外展示自己。

如果我們不相信這一數據,可以根據國家統計局給出的數據瞭解一二,在2019年國內非私營單位職工的平均工資為90501元,這較前一年又增加了8088元,增長幅度達10%,而在各個行業中也確實存在一些薪資差異。

比如從事科研、金融、電力、it等行業的人薪資水平普遍較高,尤其是it工作者的年薪可達16.1萬,這也符合中國科技水平不斷提高,高科技人才越來越受歡迎的現狀。

但另一方面也有一些薪資平平的行業,比如住宿、餐飲服務業以及農林牧漁業的相關從業人員薪資水平都要更低一些,這些人的年薪水平僅有4~6萬,這也低於中國保險的平均水平。

而在2019年國家統計局同樣也發佈了另一份報告解答了大家對於不同等級收入群體的劃分疑問。依照報告內容顯示月收入在2000以下的屬於低收入群體,月收入在2000~5000元之間的屬於中等收入群體,月收入在5000~1萬以上的屬於高收入群體,月收入達1萬以上的屬於高收入群體。

後續國家統計局又作出迴應稱中等收入群體並非月收入都在2000~5000元之間的群體,而上述所提及的中等收入群體更為準確的含義是“中等收入組”。

若是依照上述標準判斷,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其實都在中等收入群體範圍內,而當前國內各大城市中,基本上最低薪資標準也都在2000塊以上,可是同樣是2000塊錢,但在不同城市發展卻有著不同的效果。

比如在那些三四線城市,2000塊錢可能已經能夠滿足基本吃喝,但是在一些大城市2000塊錢連自己的生計問題都難以解決。

也有人認為既然如此,那麼衡量中上層收入群體的標準應該是年收入達到10萬以上,或許在某種程度上來看,這種說法也有一定的合理之處,但同樣我們還需要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收入水平和儲蓄水平並不是絕對畫等號和成正比關係的,這是因為各個城市的消費水平不一樣。

比如在上海北京這些大城市,每個月能夠賺1萬塊錢的薪資,但最終除了房租、吃喝、水電等各類費用每個月能夠攢下錢就已經非常困難,可在一些三四線城市,每個月賺著5000塊錢的薪資,除去各種生活成本以外,可能還有兩三千塊錢的結餘。

結語

因此綜合起來,大家對於收入水平的衡量標準普遍為低收入標準應該是在年收入5萬塊以下,這更能代表絕大部分普通人的生活,而像是幾十萬的收入以下的“貧困群體”或許只能用來衡量那些在大城市生活的人,而不能代表所有華人的現狀。

11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冠軍永不止步 2023款瑞虎8鯤鵬版9.89萬元起重磅上市